老吴头的事定下来后,天已经蒙蒙亮。阿澈让李虎先带着老吴头回去歇着,自己和赵勇、刘老栓留在村口,商量补救庄稼的事。
刘老栓搓着手叹道:“眼下最要紧的是那三块被糟蹋的地,补种得赶时辰,晚了就真白瞎了。”赵勇点头:“我记得家里还剩些玉米种和麦种,应该够补种用。就是得让村民们再辛苦几天,把苗补齐。”阿澈嗯了一声:“等会儿我去挨家说,让家里有劳力的都去地里帮忙,先把大柱家的地弄好,他家受的影响最大。”
没等多久,村里的人陆续起来了。听说要补种地,都没推辞,回家拿了农具就往地里赶。老吴头也没闲着,天刚亮就扛着锄头来了,低着头跟在人群后面,一句话不说,只是干活的时候比谁都卖力。
到了大柱家的麦地,阿澈先蹲下来查看苗情。被踩坏的麦苗大多断了根,没法救,只能把坏苗拔了重新种。他站起身对大伙说:“咱们分着干,女人们负责拔坏苗、松土,男人们去挑水、撒种,争取中午前把这块地补完。”
大伙齐声应下,各自忙活起来。大柱看着老吴头在地里埋头干活,脸膛憋得通红,想说点啥,又把话咽了回去。阿澈看在眼里,走过去拍了拍大柱的肩膀:“他知道错了,让他多干点,心里也能踏实些。”大柱点点头,拿起锄头也加入了松土的队伍。
老吴头手里的锄头挥得飞快,额头上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淌,也不擦。旁边的村民看他这样,也没人再提之前的事,只是偶尔递瓶水给他。到了中午,大柱家的麦地终于补种完了。阿澈让大伙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补另外两家的地。
吃饭的时候,老吴头没回家,坐在田埂上啃着干馍。阿澈端着一碗粥走过去,递给他:“喝点粥,光吃馍噎得慌。”老吴头接过碗,手有些抖,声音沙哑:“阿澈啊,我对不起大伙,给你们添这么大麻烦。”阿澈坐在他旁边:“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以后好好种地,有难处就跟村里说,别再犯糊涂。”老吴头点点头,端着粥大口喝起来,眼泪掉在了碗里。
下午,大伙接着去补另外两家的地。有了上午的经验,干活更快了。老吴头还是冲在前面,拔苗、撒种、浇水,啥活都干。到了傍晚,两家的地也补种完了。阿澈看着补种好的庄稼地,松了口气:“还好赶得及时,只要后续好好照料,收成应该不会受太大影响。”
从那以后,老吴头每天天不亮就下地,不仅管自己家的地,还经常帮着邻居除草、浇水。谁家有事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村民们看他实在,也渐渐忘了之前的事,跟他来往也多了起来。
过了大概半个月,补种的庄稼冒出了新芽。阿澈和赵勇去地里查看,见苗长得整齐,心里踏实了不少。走到大柱家的地旁,正好碰到老吴头在地里拔草。大柱也在,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看着倒像平时一样。
大柱看见阿澈,笑着打招呼:“阿澈哥,你看这苗长得多好,多亏了大伙帮忙。”阿澈点点头:“是啊,这几天雨水足,苗长得快,以后再勤着点施肥,秋收肯定没问题。”老吴头停下手里的活,看着地里的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天晚上,村里又在村口聚了聚。有人提议让老吴头也来,大伙都没意见。老吴头来了之后,还是有些拘谨,坐在角落里不说话。阿澈见状,站起来说:“这段时间,老吴头帮了大伙不少忙,地里的活也干得好。之前的事,大伙都原谅他了,以后咱们还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过好日子。”
大伙都鼓起掌来,老吴头站起来,给大伙鞠了个躬:“谢谢大伙不怪我,我以后一定好好跟大伙过日子,绝不再做对不起大伙的事。”刘老栓笑着说:“这就对了嘛,都是一个村的,没啥解不开的疙瘩。”
那天晚上,大伙聊到很晚,聊春耕的收成,聊以后的打算,脸上都带着笑。阿澈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想着:村里的日子就是这样,难免有磕磕绊绊,只要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过去。
没过几天,阿澈让人把村里的粮仓打开,给老吴头分了些粮食。老吴头拿着粮食,眼眶又红了,非要给村里写个欠条。阿澈拦住他:“这是村里帮你的,不用写欠条。你以后好好种地,多打粮食,就是对村里最好的报答。”老吴头点点头,拿着粮食回了家。
之后的日子里,村里的庄稼长得越来越好。村民们每天下地照料庄稼,老吴头还是最勤快的那个。有时候碰到谁家忙不过来,他就主动去帮忙,不求啥回报。大伙都说,老吴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比以前开朗多了。
阿澈和赵勇也没闲着,经常挨家挨户查看庄稼的长势,提醒村民们注意防病虫害。刘老栓也常从邻村过来,跟他们交流种地的经验。看着地里的庄稼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心里都盼着秋收能有个好收成,日子能过得更红火些。
这天,阿澈在地里查看的时候,碰到老吴头在给玉米施肥。老吴头看见他,笑着说:“阿澈啊,你看这玉米长得多壮,今年肯定能多打不少粮。”阿澈点点头:“是啊,只要后面不出啥岔子,秋收肯定错不了。”老吴头放下手里的粪勺:“我今年要多种点,多打些粮,除了自己吃,还能给村里的粮仓添点。”阿澈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我等着看你今年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