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地里的苗越长越旺,可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一天,阿澈正在营中查看军备,突然接到消息,北方的一股土匪势力正朝着他们这边逼近,似乎有劫掠之意。
与此同时,关里也悄然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几位将领对于如何应对土匪产生了分歧。副统领张猛主张主动出击,趁土匪尚未集结完毕,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他认为土匪不过是乌合之众,只要出兵果断,定能轻易取胜,还能彰显军威。而参军李智则坚决反对,他觉得土匪习性狡黠,且熟悉周边地形,贸然出击可能中了埋伏,应坚守关隘,凭借坚固工事抵御,再派人去周边部落求援,待时机成熟,再内外夹击。
阿澈听着两人的争论,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张猛虽勇猛,但有些鲁莽,李智虽谨慎,却也可能错失良机。此时,一旁的赵虎却默不作声,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原来,赵虎与张猛私下关系甚好,他想借此机会让张猛立功,日后也能跟着沾光,所以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帮张猛说服阿澈。
“大首领,张统领所言有理,我等兵强马壮,若只是一味防守,恐让土匪和周边部落小瞧了去。”赵虎适时开口,“况且我们有蛮族部落相助,即便有埋伏,也能应对。”阿澈看了赵虎一眼,心中虽有些怀疑他的动机,但也觉得其话有一定道理。最终,他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派一小队人马去探探土匪的虚实,若情况确实如张猛所说,再出兵不迟。
然而,这队人马刚出发不久,就中了土匪的埋伏。原来,土匪早就得知关里有了防备,便设下圈套,等着官军上钩。战斗瞬间爆发,箭矢如雨点般从树林中射出,官军们纷纷举盾抵挡,可还是有不少人被射中,惨叫着倒下。带队的小旗官大声呼喊着,指挥众人还击,可在土匪的精心布置下,他们逐渐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关里也收到了消息。张猛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的判断竟出了差错,心中既愧疚又恼怒。李智则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我就说不可贸然出兵,这下好了,折损了不少弟兄。”张猛握紧拳头,差点就要和李智动手,好在阿澈及时制止。
“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解救被困弟兄,击退土匪。”阿澈说道。他迅速做出部署,让张猛带领一队精锐从正面吸引土匪注意力,自己则带着另一队人马绕到土匪后方,准备来个前后夹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张猛挥舞着大刀,冲在最前面,他心中憋着一股劲,想要将功赎罪。土匪们见官军来势汹汹,倒也不慌乱,他们依托地形,顽强抵抗。双方短兵相接,刀光剑影闪烁,鲜血不断飞溅,一具具尸体倒下,原本翠绿的草地被染成了暗红色。
阿澈这边则小心翼翼地绕到了土匪后方,正当他准备下令进攻时,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原来,土匪后方竟有一处暗哨,若贸然进攻,很可能会暴露行踪,导致计划失败。阿澈眉头紧皱,思考着对策。此时,他身边的一个士兵悄悄说道:“官爷,让我去解决那个暗哨吧。”阿澈看着他,点了点头。
那士兵猫着腰,缓缓靠近暗哨,趁着土匪不注意,猛地扑上去,用匕首抵住了他的喉咙,低声喝道:“别动,不然杀了你。”暗哨吓得浑身发抖,乖乖就范。解决了暗哨后,阿澈一声令下,众人如猛虎般冲向土匪后方。土匪们正专注于前方的战斗,没想到后方突然遭到攻击,顿时乱了阵脚。
前后受敌的土匪再也难以支撑,开始纷纷逃窜。张猛见状,大喊着追击,阿澈却及时制止了他,“穷寇莫追,以防再有埋伏。”张猛虽有些不甘心,但也只能听从命令。
战斗结束后,关里一片狼藉,受伤的士兵们被抬进营帐救治,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和草药味。阿澈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沉重。而此时,关里的勾心斗角并未因战斗的结束而停止。
李智找到阿澈,悄悄说道:“大首领,此次战斗虽胜,但损失不小,张猛难辞其咎,应予以惩处,以正军法。”阿澈还未回应,就见张猛走了进来,他显然听到了李智的话,怒目而视,“李智,你别在这里落井下石,我虽有过错,但也拼死杀敌,将功补过了。”两人又开始争吵起来,阿澈揉了揉太阳穴,心中烦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