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行动的惊雷,终于撕开了笼罩在滨江省上空最厚重的乌云。韩宝华的崩溃,“泥鳅”的落网,吴国忠的暴露,以及“信达环球”的浮出水面,如同四把锋利的铡刀,狠狠斩向了盘踞已久的腐败网络。然而,当表层的水草和淤泥被荡清,显露出的,却是深潭之下更为庞大、更为危险的巨鳄阴影。
省城,省委大院。那栋象征着权力顶峰的小楼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关于韩宝华供出省委副书记陆天明的消息,如同最迅猛的瘟疫,在极少数核心圈层中不胫而走,引发了一场无声的地震。
陆天明的办公室,厚重的窗帘紧闭,只开着一盏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依旧沉稳的身影。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间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目光平静地看着坐在对面的省长李国华和纪委书记。
“国华同志,王书记,”陆天明的声音听不出丝毫波澜,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沉痛,“韩宝华的问题,令人震惊,也令人痛心!我作为分管过党群、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对他疏于监督,识人不明,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我会向省委和中央深刻检讨。”
他绝口不提韩宝华供述中关于他的具体内容,而是将问题定性为“领导责任”和“识人不明”,这是一种极其高明且老辣的政治防御。他深知,在没有确凿物证,仅凭韩宝华一面之词的情况下,仅凭“怀疑”和“供述”,很难动摇他这位根深蒂固的副省级干部的根基。
省长李国华眉头紧锁,语气严肃:“天明同志,现在不是谈领导责任的时候。韩宝华的供述非常具体,涉及巨额资金往来和权力寻租,指向性明确。组织上需要你对此作出正面、清晰的说明。”
陆天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坦诚的表情:“我理解组织的疑虑。关于韩宝华的那些指控,纯属无稽之谈,是他在穷途末路之下的胡乱攀咬!我陆天明工作几十年,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廉洁自律这条底线上,我问心无愧!我欢迎组织调查,也相信组织会还我一个清白。”
他的表态滴水不漏,既表明了配合态度,又坚决否认了所有指控,将韩宝华的供述定义为“攀咬”。这种以退为进、沉稳如山的态度,让李国华和纪委书记一时也难以找到更进一步的突破口。
“相关的调查肯定会进行,”纪委书记王书记沉声道,“在此期间,希望天明同志能积极配合,暂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公开活动和公务接待。”
这是一种隐晦的、暂时性限制措施。陆天明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但很快恢复如常,坦然接受:“我完全服从组织安排。”
送走李国华和王书记,陆天明关上办公室的门,脸上的从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阴沉。他走到窗前,拉开一丝缝隙,看着楼下戒备森严的院落,眼神锐利如鹰。
“沈青云……”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带着一丝咬牙切齿的寒意。他知道,真正的危机已经来临,那个从清源县一路杀上来的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要难缠得多。他必须动用所有的资源和手段,才能度过这次劫难。
省厅看守所,最高戒备的监区。“泥鳅”龙小飞被单独关押在一间特制监室内,手脚都戴着沉重的戒具。他肩膀的枪伤经过了妥善处理,但失血和连日逃亡的消耗,让他显得异常虚弱,如同一只被拔掉了毒牙、蜷缩在角落里的老狼。
然而,与韩宝华不同,“泥鳅”展现出了一个老牌亡命之徒的坚韧和冷酷。面对审讯,他始终一言不发,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无论审讯人员是政策攻心,还是出示部分证据,甚至是提及他可能面临的极刑,他都毫无反应。
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难逃一死。沉默,是他最后的武器,也是他对自己背后那个网络所能做的、最后的“忠诚”。他坚信,只要他不开口,外面的人就会想办法保住他,或者至少,让他死得“痛快”一点,不会牵连出更多。
“这是个硬骨头,比韩宝华难啃得多。”负责审讯的雷刚向沈青云汇报,语气中带着 frustration(挫败感),“他好像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沈青云并不意外。“泥鳅”这种在刀尖上舔血几十年的人,心理防线远比韩宝华那种官员坚固。他指示:“不要急。他现在是凭着一口气硬撑。加强医疗看护,别让他死了。同时,从他最在乎的东西入手查——他的家人,他打拼下来的‘产业’,他信任的手下。找到他的软肋,一点点磨掉他那口气。”
与此同时,对“信达环球”的调查也遇到了强大的“防火墙”。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到令人发指,在多个离岸中心层层嵌套,最终的实际控制人隐藏在迷雾之后。其资金往来虽然被捕捉到一些痕迹,但核心的交易记录和客户名单,显然被存放在物理隔离、且可能位于境外某地的独立服务器中,短时间内难以触及。
西欧合作方也反馈,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信达环球”与游说团体接触的线索,但对方行事极其专业和谨慎,没有留下任何实质性的把柄。这个“代理人”网络,展现出了其国际化、专业化的高超反调查能力。
对吴国忠的审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紧张进行。起初,他还试图狡辩,将泄密行为归咎于“设备故障”和“误会”,但在铁一般的服务器日志证据面前,他的防线迅速崩溃。
他知道自己完了,政治生命终结,牢狱之灾难逃。在绝望和恐惧的驱使下,他开始拼命地交代,试图用情报换取一线生机。
他承认,在“惊雷”行动前,他确实通过那台内部服务器,向那个境外加密邮箱发送了一个加密数据包,内容是行动的大致时间、主要目标(韩宝华)以及边境追捕“泥鳅”的初步部署。但他声称,他并不知道接收方的具体身份,他只是按照一个神秘人(经描述,与已死的俱乐部经理特征吻合)的指示行事,对方承诺事成之后给予他巨额报酬,并帮助他儿子解决海外身份问题。
“我…我也是被逼的!他们…他们抓住了我儿子在境外赌博欠下巨额债务的把柄…我没办法啊!”吴国忠涕泪交加,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迫胁从的角色。
然而,当审讯人员追问那个神秘人的更多细节,以及他是否还向其他人泄露过信息,或者是否知道陆天明与“信达环球”更深层的关系时,吴国忠却语焉不详,或者推说不知情。
“他在保留!”沈青云在监控室里看得分明,“他在用他知道的、相对次要的情报保命,但他肯定还藏着更关键的东西,可能关乎他自己的终极安全,或者关乎他背后那条真正的大鱼。他在观望,在看我们能不能动得了陆天明!”
沈青云下令:“加大审讯力度,戳穿他‘被迫’的谎言!重点追查他个人及家属名下所有不明来源的资产,以及他与陆天明之间,除了工作关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隐秘往来!要让他明白,他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彻底坦白!”
就在省城内部分线激战正酣之时,新的暗流开始涌动。
省内一家颇有影响力的边缘媒体,突然刊发了一篇看似探讨“营商环境”的评论员文章,字里行间却隐晦地提及“某些执法行动存在扩大化倾向”,“可能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投资者信心”,甚至影射“办案人员急于求成,可能存在程序瑕疵”。文章虽未直接点名“清源”行动,但指向性不言而喻。
这显然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舆论试探,意在投石问路,制造压力。
几乎同时,境外调查组监测到,“信达环球”旗下几个关联账户出现了异常的资金流动,似乎在紧急进行资产转移和账户清理。而那个与吴国忠联系的境外加密邮箱服务器,也突然加强了安全等级,并清空了部分历史数据。
对手正在多线应对,一边试图在舆论上制造杂音,一边在境外紧急“擦屁股”,毁灭证据。
沈青云立刻将情况向高振邦厅长汇报。
“舆论方面,不用理会,跳梁小丑而已。重点是境外!”高振邦语气凝重,“他们开始慌了,这是好事,但也说明他们在做最坏的打算。必须加快速度,在他们完全切断线索之前,抓住实质性的证据!我会协调更高层面,争取通过外交和司法合作渠道,施加更大压力!”
省城、边境、内部、境外,四条战线的信息如同百川归海,源源不断地汇入“清源”行动指挥部。电子地图上,代表不同线索和人物的光点、连线变得前所未有的密集和复杂。
韩宝华虽已开口,但指向陆天明的证据链尚不完整;“泥鳅”沉默如山,亟待突破;吴国忠有所保留,需要深挖;“信达环球”防火墙坚固,境外协作仍需时间;舆论试探和境外异动,预示着更激烈的反扑可能即将到来。
沈青云站在地图前,感到大脑在高速运转,处理着海量的信息,权衡着每一步的利弊。他知道,现在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关键时刻。之前的胜利只是扫清了外围,真正的核心堡垒——陆天明和其背后的“代理人”网络,依然坚固。
他召集了各条战线的核心负责人,进行决战前的最后一次部署。
“同志们,我们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沈青云的目光扫过每一张或疲惫、或兴奋、或凝重的脸,“对手很强大,也很狡猾。他们正在多线反击,试图扭转局面。”
“我们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
“第一,以吴国忠为突破口!他是连接内部与外部的关键节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撬开他的嘴,拿到他隐藏的核心情报,尤其是关于陆天明直接指令的证据!”
“第二,加强对‘泥鳅’的心理攻势,寻找其家庭或情感弱点,双管齐下!”
“第三,境外调查,以‘信达环球’资金异常流动为切入点,请求国际合作方采取紧急冻结措施,打乱他们的部署!”
“第四,对陆天明及其密切关系人的外围调查和监控,要进一步加强,寻找其与‘信达环球’及资金往来的任何蛛丝马迹!”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收官之战!各小组务必紧密配合,果断行动!我们要用铁一般的事实和证据,将这条深潭巨鳄,彻底揪出来!”
命令下达,指挥部内所有人的眼神都变得无比坚定。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而他们,正是这场战斗的亲历者和执行者。长夜将尽,黎明将至,最终的决战,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