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夏,养殖场的香樟树上挂满了新叶。林晚秋正指导工人们给猪崽接种疫苗,忽见通讯员举着封信冲进来:\"林技术员!前线来信!信封上标着'特急'!\"
信是陆沉舟用左手写的,字迹歪斜却力透纸背:\"见字如面。右臂已能执匙,昨日独自吃完整个罐头。\"信纸背面贴着张x光片,原本断裂的桡神经影像处,新生组织如藤蔓般缠绕生长。
\"快看这里!\"周婷婷指着信纸边缘的小字。在\"近日雨多\"的\"雨\"字旁,有个极浅的指印——是陆沉舟尝试用右手按印时留下的痕迹。马桂兰红着眼眶笑道:\"这倔驴,肯定偷偷练写字把手磨破了。\"
就在众人传阅信件的时候,一阵轰鸣声传来,大家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辆县供销社的卡车正缓缓驶来。卡车的车厢里装满了玻璃罐,阳光洒在上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卡车停稳后,司机从驾驶座上跳下来,手里拿着一份《解放军报》,径直走向人群。他面带微笑,将报纸递给了其中一个人,然后说道:“这是今天的报纸,头版有个很有意思的报道。”
众人好奇地围拢过来,接过报纸一看,只见头版上刊登着一张大幅照片,照片中一群战士们正围坐在一张摆满“拥军牌”罐头的桌子旁,开心地开饭。而在照片的角落,有一个右手缠着绷带的军官,正专注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咦,这个军官好眼熟啊!”有人突然喊道。
“对啊,好像在哪里见过……”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
经过一番仔细观察,终于有人认出来了:“这不是陆沉舟吗?他怎么受伤了?”
原来,这个右手缠绷带的军官正是陆沉舟。照片中的他虽然受了伤,但依然精神抖擞,认真地记录着什么。而他所用的方法,正是林晚秋之前教给他的伤口观察法。
深夜的养殖场灯火通明。林晚秋在核对生产报表时,发现最新批次的罐头产量突然提升三成。会计腼腆地解释:\"家属院的孩子们放学都来帮忙贴标签,说要把'春'字贴得端正些。\"
突然电话铃响,接起来是陈老激动的声音:\"晚秋!你的金针疗法被编入《战伤救治手册》了!\"听筒里还夹杂着前线医院的背景音,有护士在喊:\"按林大夫教的穴位按压,止血效果比纱布好!\"
当晨曦微露,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的时候,林晚秋像往常一样来到了饲料仓库。这个仓库是她工作的地方,她每天都要在这里处理各种饲料和杂物。
然而,今天早上,她在仓库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竹筐。这个竹筐看起来有些破旧,但里面却装满了带着露水的草药。这些草药显然是刚刚采下来的,还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林晚秋好奇地走近竹筐,仔细观察着里面的草药。她发现每捆草药都系着一根红绳,而这根红绳的绳结样式竟然是她曾经教给陆沉舟做的康复训练指套的样式!
这个发现让林晚秋心中一动。她想起了家属院的那些妇女们,她们经常会在夜晚去山上采集草药。难道这些草药是她们送来的?而且还特意用她教给陆沉舟的绳结样式系着,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呢?
林晚秋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各种猜测和疑问。她决定先把这些草药放好,等有机会再去问问家属院的妇女们。毕竟,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但也有可能隐藏着某种深意。
庆功会设在新建的罐头车间。当林晚秋切开第个罐头时,突然发现罐底刻着行小字:\"吾臂渐愈,卿可心安。\"字体虽歪斜,却与她药箱里那支断铅笔的笔迹一模一样。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马桂兰满面笑容地抱着一床百家被走了过来。这床被子可不是普通的被子,它是由许多军属们的旧衣裳拼凑而成的,每一块布片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和一份情感。被子的正中央,用红色的丝线绣着四个大字——“春风渡我”,字体娟秀,针线细密,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祝福和希望。
就在这时,周婷婷突然兴奋地指着天空,大声喊道:“快看!”众人闻声纷纷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北归的大雁正从头顶飞过。它们排成整齐的“人”字形,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团结和力量。大雁们的翅膀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它们的身影映衬着养殖场新竖起的红旗,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
林晚秋低头抚过罐头上的刻字,在蒸腾的肉香与纷飞的捷报中,听见远方火车鸣笛声。那是开往春天的列车,载着所有等待与坚守,正轰隆驶向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