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晨霜还没散,桑圃里终于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枝桠上的潜伏芽撑破了褐色的鳞皮,露出嫩黄的芽尖,像缀了串小灯笼。可阿禾蹲在圃边,眉头又皱了起来:芽尖上沾着层薄霜,风一吹就发颤,更糟的是,枝桠间已经爬了几只灰黑色的蚜虫,正往芽上凑,再不管,刚冒的芽就要被啃坏。
“苏师姐,倒春寒还没走,蚜虫又来凑热闹!”他伸手想捏掉蚜虫,又怕碰断嫩芽,指尖悬在半空不敢动,“这芽刚冒头就受冻、遭虫咬,今年的桑叶怕是要晚熟了!”
苏清寒走到储物间的木架前,取下叠叠得整齐的旧纱罩——是柳玄当年用桑蚕丝织的,纱眼细密,能挡住霜气和蚜虫,罩边缝着淡绿的桑丝绳,绳头系着张桑皮纸,写着“晨霜罩芽,午间通风”,纸角还绣着片小桑叶,摸上去软乎乎的,裹在芽上既保暖又不闷。
旁边的竹盒里,装着包旧药包——是晒干的艾草和薄荷混在一起,用桑皮纸包着,纸上印着“驱蚜防蛀,挂枝半尺”的字迹,药包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是当年用来驱蚜虫的。“这纱罩能护芽防霜,药包挂在枝上,蚜虫就不敢靠近了。”苏清寒教阿禾把纱罩轻轻套在芽上,再把药包挂在枝桠间,“午间要把纱罩掀开透透气,不然芽会闷黄。”
阿禾跟着操作,纱罩套在嫩芽上,像给芽尖盖了层小被子,药包的清香飘开来,几只蚜虫果然顺着枝桠爬走了。他松了口气:“这下芽既能躲霜,又不怕虫咬了!”
正忙着,山道上走来个挎药篮的妇人,是山下的药农王婶,篮里装着晒干的草药,还带着晨露的湿气。“苏仙长,俺听说你这儿桑芽冒头了,想求些嫩芽做药引——俺新配的驱蚜药粉,送你们一袋,撒在圃边,蚜虫就不敢来了!”王婶掏出个布包,药粉里混着艾草碎,香味和旧药包很像。
苏清寒指着刚冒的嫩芽:“王婶,你挑些壮实的芽摘,不过倒春寒总反复,纱罩护芽要注意啥,能不能教教我们?”王婶立马应下,指着纱罩说:“晨霜没化时罩着,太阳出来晒透枝桠再掀开,要是遇着降温,晚上还要再罩回去!”她边说边帮着挂药包,还教阿禾分辨蚜虫卵:“芽尖上的小黑点就是卵,要提前挂药包,别等虫孵出来!”
傍晚时,桑芽都套上了纱罩,药包挂得整整齐齐,风一吹,草木香飘满了桑圃。王婶拎着装桑芽的药篮准备走,又把药粉包塞给阿禾:“这药粉兑水喷在枝上,驱蚜更管用!等俺配好治风寒的药,再送你们几包!”
林砚这时翻出柳玄的《桑芽护养录》,旧册里夹着片干枯的桑芽,旁边写着“初春护芽,借罩防霜,借药驱蚜,芽壮叶茂”。苏清寒摸着旧纱罩的蚕丝,忽然明白:柳玄留下的旧纱罩、旧药包,从不是只用来护芽驱蚜,是教大家“承旧启新”——用旧物护住初春的生机,借邻里的经验守住新芽,让暖意顺着纱罩、药包、桑芽,在圃里慢慢绕,等着嫩芽长成满枝的绿,连起一整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