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阁旧址的修缮已近尾声,碎裂的本命镜残骸被铸成一方石碑立在庭院中央,碑上“同源归墟,共生为基”八个字在阳光下泛着淡金光。林砚正陪着星陨族的工匠校准学堂的木梁,掌心的共生印记突然轻颤,阿霜的声音顺着印记传来:“各族送来的典籍到了,可月蛊族和南疆的长老在分类上起了争执。”
赶到藏书阁时,两族长老正围着一堆竹简红脸争论。月蛊族长老指着《蛊力净化要诀》:“这些是保命的法子,该归‘应急篇’!”南疆长老却把竹简往“传承篇”里塞:“没有初代的实验记录,哪来现在的净化术?得让孩子先懂根源!”
“都对。”林砚笑着走上前,将竹简分成两摞,“左边刻‘术法实操’,右边附‘历史溯源’,正好让学堂的孩子既学怎么用,也懂为什么用。”他指尖光暗力流转,在竹简侧面刻出交织的双阵纹,“这纹路就是标记,两族的智慧本就该缠在一起。”
长老们对视一眼,各自抚上纹路,共生印记的微光在竹简上亮起,争执瞬间消散。阿糯抱着一堆兽皮卷跑进来,兽皮上是她画的蛊虫图谱,每只蛊虫旁都标着“可入药”“善预警”的注解:“爹爹说这些是南疆的‘活典籍’,我把它们画下来,孩子们看得懂。”
三日后学堂开课,第一批学生既有星陨族握惯了骨刺的孩童,也有月蛊族擅长辨识草药的少年,甚至还有南疆密林赶来的孤儿。苏清寒握着月华剑站在讲台上,剑刃轻挥,空中浮现出双阵合一的虚影:“第一课讲‘平衡’——星陨阵的刚,要靠霜木坞的柔来中和,就像你们手中的笔与剑,缺一不可。”
台下的孩童们好奇地伸手触碰虚影,指尖的共生印记与虚影共鸣,竟在掌心凝成小小的光阵。林砚站在廊下看着这幕,阿霜走过来递上一枚新铸的令牌,令牌两面分别刻着星陨纹与月蛊纹:“联盟的巡查队在西疆发现异常,灵脉节点的光比往常弱了三成。”
两人赶到西疆时,王浩正蹲在灵脉旁皱眉,地面的阵纹黯淡得几乎看不见。“不是蛊蚀。”他指着纹路间的细缝,“像是被什么东西抽走了力量,缝隙里还有淡淡的兽痕。”阿糯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尖金光指向远处的山谷:“里面有活物在哭,声音很老很沉。”
山谷深处藏着一座半塌的石窟,窟壁上刻满上古异兽的图腾。当阿糯的金光触及图腾时,石窟中央突然亮起水纹般的光,一头背生双翼的白鹿虚影从光中浮现,鹿角上的灵韵与双阵的气息同源。“是守脉兽夫诸。”白鹿的声音带着颤音,“百年前厄洛斯污染灵脉,我耗尽力量封印蚀源,如今灵脉复苏,我的本源却快散了。”
林砚立刻将光暗力注入地面,双阵的共鸣顺着灵脉蔓延:“我们能补灵脉,但需要你的力量指引节点。”阿霜紧跟着铺开地图,在灵脉流经的位置画下标记:“星陨族布聚灵阵,月蛊族准备净化露,南疆的族人带驱虫草——这次要给灵脉做次‘全身调理’。”
三日后,各族的力量顺着标记汇聚。星陨族的骨刺插进灵脉节点,青绿光柱从地底升起;月蛊族的净化露洒向空中,银雾与光柱交融;阿糯站在夫诸虚影旁,亲情力化作金丝缠绕住鹿角,帮它稳住消散的本源。林砚飞身落在最高的节点上,光暗力如瀑布般注入,双阵纹顺着灵脉铺开,将各族的力量拧成一股暖流。
当最后一道节点亮起时,夫诸的虚影突然凝实,鹿角上的灵韵洒向大地,枯萎的草木瞬间抽出新芽。“多谢。”白鹿低头轻蹭阿糯的手心,“灵脉通了,我也能继续守着这片土地了。”它转身化作一道流光,顺着灵脉流向双阵方向,留下一串细碎的金光。
回到学堂时,暮色已浓。教室里还亮着微光,孩子们正围着本命镜石碑画画,石碑上竟多出几只小小的兽图腾——是夫诸路过时留下的印记。苏清寒拿着孩子们的画走进来,画上的双阵纹旁,星陨族的骨刺、月蛊族的银叶和南疆的蛊虫缠在一起,像一串彩色的锁链。
“林大哥你看,”阿糯指着其中一幅,画里的光暗力包裹着所有图腾,“他们说这是‘天地一家亲’。”
林砚抚上石碑,掌心的共生印记与碑纹共鸣,突然有细碎的声音顺着灵脉传来——那是夫诸的低吟,是双阵的震颤,还有远方山海间生灵的呼应。他望向窗外,夜空的星辰正沿着双阵的轨迹排列,形成一道巨大的六芒星。
“这才是共生的真意。”林砚轻声说,身旁的苏清寒与阿霜同时点头。学堂的灯火映着他们的身影,也映着石碑上愈发清晰的纹路。灵脉的危机已解,但他们知道,只要共生的火种还在燃烧,守护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毕竟这方天地的安宁,从来都藏在每一次的携手与传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