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停在共生核心网络的“中枢监控站”——这里是由双色螺旋核心演化而成的透明穹顶空间,内部漂浮着无数代表平行宇宙的“文明光点”,有的闪烁着稳定的金黑光,有的却带着微弱的橙红色波动(差异过载信号)。林砚的共生核心与监控站共振,投射出实时数据:“3个宇宙出现‘差异过载’小冲突,网络深处检测到0.3%的暗熵残留——是极端联盟瓦解时未彻底清除的混沌碎片,正缓慢侵蚀部分文明的共生认知。”
跨文明团队的选择在此刻尘埃落定:
- 苏清寒带着蜂群返回原宇宙,她要将“共生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让原宇宙的文明提前规避“极端化”风险,“蜂群能搭建跨星系的信息网,把尼伯龙根的机械共情、阿尔忒弥斯的情感艺术,都讲给更多人听。”
- 碎星舰队全员选择驻守网络节点,舰队指挥官望着窗外的文明光点:“我们曾是战士,现在要做守护者——这些光点里的每个文明,都值得拥有自主又共生的未来。”
- 赵师兄与茧族留在中枢站,赵师兄要完善“暗熵预警系统”,茧族则用“共情能量流”持续安抚冲突文明,“恐惧和极端的根是孤独,共情能让它们记得,差异不是隔绝的理由。”
- 林砚最终选择成为“共生守望者”,他将共生核心与监控站深度绑定,意识能穿梭于各平行宇宙,实时调节平衡,“我曾是测试者、决策者,现在该做守护者——直到下一批传承者出现。”
解决当前危机的行动迅速展开:
1. 林砚激活共生核心的“平衡调节模块”,向过载宇宙投射“差异缓冲波”——这种能量能让文明在坚持独特性的同时,理解“共生不是妥协,是互相成就”,3小时内,橙红色波动全部消退。
2. 赵师兄联合茧族,将暗熵残留的碎片数据转化为“反熵编码”,注入网络节点——一旦暗熵试图复苏,编码会自动触发“记忆唤醒程序”,让文明重温极端化的灾难历史。
3. 苏清寒的蜂群在原宇宙搭建“共生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从道德量子迷宫到极端联盟瓦解的全息影像,首批参观者是原宇宙的青少年,他们睁大眼睛看着林砚化解危机的画面,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坚定。
时间在共生的平静中流转,当林砚的意识监测到第1000个文明达成“自主共生平衡”时,监控站突然亮起淡蓝色的“传承信号”——这是他与赵师兄早年设定的程序:当网络稳定度持续1000年,就向原宇宙发送“星火召唤”,寻找下一批守望者。
画面跳转至百亿年后的原宇宙——一群带着“迷你共生印记”的青少年,站在苏清寒留下的蜂群信息网前,接收来自中枢站的传承数据。为首的少女抚摸着手腕上的印记(林砚共生核心的复刻版),轻声念出那段跨越时空的话:“差异从未是敌人,是共生的养分。”此时,中枢站的林砚意识与少女产生共振,他知道,共生的序章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群人续写。
最终,监控站的穹顶缓缓透明,窗外是无数平行宇宙的文明光点组成的“共生星河”——有的文明在探索星际,有的在发展艺术,有的在帮助落后同伴,它们都带着独特的色彩,却又在星河中和谐相融。林砚望着这一切,共生核心的光芒逐渐柔和:“宇宙的平衡,从不是一劳永逸的答案,而是无数文明共同守护的过程——这,就是永恒的共生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