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芽星球的大气层还飘着淡灰的熵能孢子残留,地表的“绿绒草”(星球原生反熵植物)成片倒伏,叶片上覆盖着薄薄的灰霜,连土壤都泛着死气沉沉的浅灰色。飞船降落后,苏清寒蹲下身拨开枯萎的草叶,指尖触到土壤时皱起眉:“土壤深层的熵值还很高,普通的反熵净化液渗透不下去,幼苗种下去也活不了!”
赵师兄立刻用探测仪扫描土壤剖面,屏幕上很快出现密密麻麻的光点:“是‘熵能结晶’!孢子落在土壤里后,遇到潮湿环境凝结成了结晶,像小石子一样嵌在土层里,持续释放熵能。得先把结晶挖出来,再改良土壤!”
此时,茧族的反熵植物运输船已抵达,舱门打开,满载着培育好的“蓝芽草改良苗”——这种幼苗经过基因优化,能在0.3熵\/J的环境里存活,还能缓慢吸收土壤中的残留熵能。“但结晶不清理,幼苗的根会被灼伤!”茧族工程师着急地说。
苏清寒立刻调整雷磁蜂群的程序,让一部分蜂群搭载碎星文明的“微型挖掘臂”,低空掠过地表,对着探测仪标记的结晶位置精准挖掘——蜂群体型小巧,能深入土层50厘米,很快就将一颗颗米粒大小的熵能结晶挖出来,装进密封的收集罐。另一部分蜂群则喷洒茧族研发的“土壤活化剂”,让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方便后续种植。
林砚握着融合了熵能调节纹的共生核心,走到一片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将核心贴在地面。核心的紫光顺着土壤纹理扩散,遇到残留的熵能时,自动调出0.1熵\/J的无害熵能与之平衡——原本泛灰的土壤,竟慢慢恢复了浅褐色。“核心的调节纹能中和深层残留熵能!”林砚惊喜地说,“赵师兄,你可以把核心的能量参数同步给所有文明的设备,加快修复速度!”
赵师兄立刻将参数共享到跨文明通讯频道,星环文明的平衡调节舰随即对着绿芽星球的其他区域释放相同频率的能量,碎星的净化机器人也加入挖掘结晶的队伍。短短一天时间,绿芽星球近七成的土壤完成改良,蓝芽草改良苗被整齐地种在田垄里,幼苗的叶片很快就透出了淡蓝荧光。
就在众人以为修复即将完成时,苏清寒突然发现一片幼苗的叶片开始发黄:“不对劲!这里的土壤熵值明明正常,怎么会枯萎?”林砚用核心扫描后,发现土层下藏着一条“暗熵通道”——是之前熵隙星球的裂隙延伸过来的,虽然微弱,却在持续向土壤输送微量高浓度熵能。
“得堵住暗熵通道!”赵师兄快速计算通道位置,“通道入口在星球北极的冰盖下,需要用‘反熵凝胶’密封!”茧族立刻调派反熵凝胶运输队,林砚则带着核心前往冰盖,将核心的能量注入凝胶,让凝胶在低温下也能保持粘性。当凝胶完全覆盖通道入口时,发黄的幼苗终于停止枯萎,重新恢复了生机。
一周后,绿芽星球的地表重新被淡蓝的蓝芽草覆盖,部分区域甚至长出了原生的绿绒草。绿芽星球的原住民(一种体型小巧、有透明翅膀的“羽族”)带着果实来感谢三人:“以后我们也会学习平衡知识,和大家一起守护星球!”
离开前,绿芽星球正式签署跨宇宙平衡协议,成为平衡网络的新成员。此时,平衡中枢传来消息:“‘星涡文明’的反熵枢纽出现异常能量波动,怀疑和预言中的‘新扰动源’有关,需要你们去排查!”
苏清寒看着舷窗外重新焕发生机的绿芽星球,笑着说:“每修复一颗星球,就多一个伙伴,真好!”赵师兄调出星涡文明的坐标:“他们的枢纽靠星涡能量驱动,波动可能和星涡的熵能变化有关。”林砚握紧共生核心,核心的光芒与绿芽星球的图腾遥相呼应:“不管是修复还是排查,只要大家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前方的星空中,前往星涡文明的通道缓缓展开,通道尽头,星涡文明的“星环枢纽”正围绕着巨大的星涡旋转,枢纽的能量光芒中,隐约透着一丝异常的红光——那是他们接下来要解开的新谜题,也是平衡守护之旅的又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