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心的共振光柱还在宇宙中闪烁,赵师兄已调出星网探测到的“熵能失衡区域图谱”——屏幕上,一片标红的“荒芜星带”格外刺眼,距离反熵核心仅5光年,是当前最紧急的污染点。“荒芜星带原本有三颗宜居行星,现在全被熵能污染成死星,大气里的熵值高达10.0熵\/J,地表还覆盖着‘腐蚀星尘’,一碰就会蚀穿金属。”
林砚看着图谱,掌心与共生核心的共鸣愈发强烈:“双核心联动应该能净化,但得先确定传导方式。”他闭眼沉入意识,双核心同步的频率中突然浮现一段血月文字:“反熵核心释放净化光流,共生核心负责引导至污染源,需‘三符号锚点’固定光流路径,否则会被星尘干扰。”
苏清寒立刻检查新升级的雷磁蜂——12只蜂群已用反熵核心的能量强化,磁化率提升至1.2t\/Am,磷光泛着淡蓝微光:“蜂群能携带微型三符号锚点,飞到行星表面定位。但星带里的腐蚀星尘会干扰磁脉,得先清理出一条通道。”
飞船启动“双核心传导模式”,反熵核心释放的淡蓝光流与共生核心的淡金光流缠绕,化作一道双色光柱——核心能量从30%缓慢下降:“30%→28%→26%,维持基础传导不耗能,只有净化时才会消耗。”赵师兄调整航线,飞船向着荒芜星带全速前进,5光年的距离,借助双核心的能量牵引,3天就能抵达。
航行至第2天,舷外突然飘来成片暗灰色星尘——是腐蚀星尘,每一粒的熵值都在9.5熵\/J以上,正顺着光柱的引力向飞船靠近。“星尘会堵塞飞船引擎!”苏清寒指挥蜂群冲出去,1.2t\/Am的磁脉形成屏障,将星尘挡在外侧,可星尘越聚越多,蜂群的磷光开始变暗:“磁脉快撑不住了,星尘在吸收能量!”
林砚立刻调整双核心频率,双色光柱分裂出数十道细流,精准射向星尘:“用净化光流打散它们!”淡蓝与淡金的光流撞上星尘,暗灰色瞬间褪去,化作无害的银白色颗粒。赵师兄趁机加速:“还有1天就到荒芜星带,刚才净化消耗了2%能量,现在剩24%。”
抵达星带边缘时,众人终于看清这片死寂区域——三颗行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暗灰星尘,大气里翻滚着黑色熵能云,连星光都无法穿透。赵师兄的探测仪显示:“最内侧的‘荒芜一号’污染最严重,核心在行星地幔处,得先净化地表,才能让锚点深入。”
苏清寒派出6只雷磁蜂,携带锚点飞向荒芜一号:“蜂群已进入大气,星尘干扰很强,磁脉传输不稳定!”林砚立刻启动共生核心的“锚点引导”,淡金光流顺着蜂群的磁脉延伸,在荒芜一号表面划出三道符号轨迹:“Ω锚点定位!∞锚点定位!∮锚点定位!三符号锚点就绪!”
反熵核心的淡蓝光流瞬间顺着锚点路径,涌向荒芜一号——光流触及地表的刹那,暗灰星尘如冰雪般消融,黑色熵能云被光流撕裂,露出下方龟裂的岩石地表。核心能量消耗速度加快:“24%→20%→18%,净化地表需要1小时,深入地幔还要耗5%。”
就在光流即将穿透地幔时,荒芜一号的地表突然震动——一处塌陷的峡谷中,露出半截金属装置,表面刻着与三符号相似的纹路,却多了一道弯曲的“∞”变体符号。“是旧文明的装置!”赵师兄放大探测画面,“装置里还有微弱的能量波动,像是……熵能平衡记录仪!”
林砚立刻减缓净化速度,让蜂群靠近装置:“别破坏它,可能藏着其他失衡区域的线索。”蜂群用磁脉小心清理装置表面的星尘,完整的纹路逐渐显现——除了三符号变体,还有一行模糊的文字:“熵能失衡的根源,在‘深渊枢纽’……”
“深渊枢纽?”苏清寒皱眉,“星网图谱里没有这个地方。”林砚的视网膜突然闪过一段新的共鸣信息,是双核心同步后解锁的记忆:“深渊枢纽是宇宙熵能的‘总闸门’,一旦失控,所有平衡都会崩塌——旧文明就是因为没找到反熵核心,才没能修复它。”
1小时后,荒芜一号的地表净化完成,地幔处的熵能污染源被彻底清除,行星大气开始恢复淡蓝色。核心能量稳定在15%,赵师兄将旧文明装置的数据分析完毕:“装置里的记录仪显示,深渊枢纽在银河系边缘,距离我们20光年,而且……那里有母体残留的最后一道熵能信号!”
林砚握紧掌心的共生核心,双核心的光柱再次同步:“下一个目标,深渊枢纽。只有找到它,才能彻底解决熵能失衡的根源。”苏清寒的雷磁蜂已返回飞船,磷光虽有些黯淡,却透着坚定:“不管是枢纽还是残留熵能,我们都能扛过去。”
飞船驶离荒芜星带,身后的三颗行星正慢慢恢复生机,而前方的银河系边缘,一道隐藏的熵能信号,正等着他们揭开最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