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谷的槐树下,几张木桌拼成了简易学堂。阿禾把辨蛊图谱贴在树干上,狗蛋抱着旧《护脉典》站在桌前,小玄鳞缠在他手臂上,鳞片映着晨光——这是谷里第一堂面向全体村民的护脉课,连张婶都搬了小板凳来,手里还拿着针线,准备把口诀绣在布帕上。
“先认最常见的‘迷心草’。”狗蛋翻开典册,指着插图,“叶子边缘有锯齿,摸了会头晕,得用镇邪草汁擦手。”说着,他从竹篮里拿出一株真草,小玄鳞立刻凑过去,尾巴扫过草叶,草叶瞬间泛出淡黑色——这是龙气显露出的蛊毒痕迹。村民们凑上前看,张婶还特意摸了摸草叶,再用备好的镇邪草汁擦手,笑着说:“果然不晕了!”
课上到一半,谷口传来马蹄声。外村的李伯背着竹篓匆匆赶来,篓里装着捆枯黄的草药:“这是在山后采的,家里老婆子煮了喝,总说心慌,是不是沾了蛊气?”狗蛋立刻迎上去,小玄鳞顺着他的手爬进竹篓,尾巴尖在草药上一点,几处草茎竟渗出暗红色的汁。
“是‘赤蛊草’!”老周凑过来看,指着草茎上的细孔,“根部藏着赤蛊卵,煮水会散毒。”阿禾立刻取来龙泉水和镇邪花瓣,教李伯把草药埋进土里,再浇上混了花瓣的泉水:“这样能杀死虫卵,以后采草前,先用龙气泉的水浇浇,蛊气会显形。”狗蛋还把自己画的简易辨蛊图递给李伯:“按这个认,锯齿叶、红茎的都别采。”
午后,学堂改成了“实操课”。男人们跟着林砚学用木剑画基础符文,指尖凝不出金光就用镇邪草汁代替;女人们跟着张婶,把护脉口诀绣在孩子的衣襟上,还把镇邪花瓣缝进香囊;孩子们则围着狗蛋,用小树枝在地上画蛊虫图案,小玄鳞游来游去,在对的图案旁点出金光,像是在打分。
傍晚收课时,李伯又回来了,这次手里提着一篮新鲜的桃子:“老婆子不心慌了!这桃是谢礼,也给孩子们当零食。”他还带来了外村的几个村民:“他们也想学着认蛊草,以后自家采草药也放心。”狗蛋立刻拿出辨蛊图,小玄鳞缠上一个孩子的手腕,像是在选新的“小老师”。
夜深时,槐树下的学堂还留着淡淡的镇邪花香。狗蛋把今天的课记进护脉册,画了李伯送桃的场景,小玄鳞在旁边印了个金色的爪印。阿禾和林砚坐在桌旁,看着册子里的画,忍不住笑:“现在连外村人都知道寒月谷的护脉课了。”老周拄着拐杖走过,手里拿着新抄的口诀:“护脉本就该这样,让更多人懂,才是真的守住了。”
月光洒在空荡荡的学堂里,贴在树上的辨蛊图谱泛着微光,地上孩子们画的图案还没被风吹散。寒月谷的守护,早已不是藏在典册里的秘密,是村民衣襟上的口诀,是外村人手里的辨蛊图,是孩子指尖画出的蛊虫模样,是小玄鳞每一次点出的金光——这些细碎的、温暖的小事,正把护脉的网,织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