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般尼以南丛林地带,1944年1月初。
新二军军长沈德威站在刚刚建立的观察所内,通过高倍望远镜向南眺望。远处,丁高沙坎小镇隐约可见,那是通往杰布山隘口和孟拱河谷的重要门户。
“日军在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指挥下,正沿杰布山一线构筑防御工事,企图阻挡我军南下。”沈德威对身边的104师师长徐天鹰说,“田中新一这个老狐狸,想把我们挡在孟拱河谷之外。”
徐天鹰点头道:“军长说得对。据侦察和特战部队报告,丁高沙坎目前只有日军一个大队约500人防守,主力正在杰布山隘口加紧构筑工事。”
沈德威微微一笑:“这是我们的机会。田中新一以为我们会休整后再进攻,我偏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他转身面对徐天鹰,神色严肃:“徐师长,我命令你率104师立即南下,突袭丁高沙坎。务必在日军反应过来前攻克该地,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徐天鹰立即立正:“是!保证完成任务!我师已经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可以出击。”
沈德威详细指示:“行动要迅速隐蔽,采取轻装急进。我会请求集团军炮兵提供火力支援,电子战部队干扰日军通讯。你们要发挥突然性,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他特别强调:“攻克丁高沙坎后,不要急于向杰布山推进。田中新一在那里布置了重兵,贸然进攻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要巩固阵地,等待主力到达。”
徐天鹰领命后立即返回师部,召集各团长部署任务。
“军长命令我师立即南下,突袭丁高沙坎。”徐天鹰指着地图说,“第304团为前锋,轻装急进,直扑丁高沙坎;第305团为左翼,掩护侧翼安全;第306团为右翼,同时师属炮兵营和工兵连随主力前进。”
各团长领命后,徐天鹰特别强调:“行动要迅速隐蔽,无线电静默,尽量夜间行军。我们要在日军反应过来前拿下丁高沙坎。”
104师立即开始行动。士兵们轻装简从,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弹药和三日口粮,沿着丛林小径快速南下。
就在同一时刻,在集团军总司令部里,李锦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沈德威的作战计划。他的目光如炬,仔细地分析着每一个细节,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战场上的硝烟弥漫。
经过深思熟虑,李锦终于下定决心,抬起头来,对参谋长陈瑜说道:“告诉沈军长,我完全同意他的计划。”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对这个计划的高度认可。
接着,李锦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突袭丁高沙坎这一步棋走得非常精妙,它可以打乱日军的防御部署,让他们陷入被动。”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给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锦随即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命令炮兵司令部做好火力支援准备,确保我们的突袭部队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炮火掩护。电子战部队要加强对日军通讯的干扰,让他们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特种部队要加强对杰布山方向的侦察,及时掌握日军的动态,为我们的作战提供准确的情报。”
与此同时,在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也正在紧张地部署着杰布山防线的防御。他站在地图前,神情严肃,对参谋们说道:“诸位,杰布山隘口是孟拱河谷的北大门,是我们防御的关键所在,必须死守!”
田中接着说:“我第55、56联队的残部正在加紧构筑工事,一定要把支那军挡在河谷之外。我们不能让他们突破我们的防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的语气充满了决心和信心,似乎已经做好了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的准备。
参谋长武田贞雄大佐报告:“师团长阁下,我已命令第114联队一个大队守丁高沙坎,作为前沿警戒。主力确实集中在杰布山一线。”
田中点头:“很好。告诉各部,要充分利用杰布山的险要地形,构筑多层次防御体系。我们要在这里重创建支那军!”
然而,田中新一没有料到的是,中国军队不等休整就继续南下,更没有想到会以一个师的兵力轻装突袭丁高沙坎。这种超越常规的大胆行动,完全打乱了他的部署。
104师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于1月5日凌晨抵达丁高沙坎外围。
徐天鹰将前进指挥部设在一个可以俯瞰全镇的小山上,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日军部署。
“日军防御相对松散,似乎没有料到我们会突然出现。”徐天鹰对参谋们说,“这是个好机会,立即部署进攻。”
他具体命令:“第304团从正面进攻,直扑镇中心;第305团从左侧迂回,切断日军退路;第306团从右侧包抄,防止日军向南逃跑。师属炮兵营建立发射阵地,提供火力支援。”
各团领命后迅速展开。士兵们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求战心切。
凌晨4时30分,三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进攻开始了。
师属炮兵营的12门105mm榴弹炮首先开火,炮弹准确落在日军阵地上。由于是突袭,日军完全没有准备,许多士兵还在睡梦中就被炮火惊醒。
炮击十分钟后,步兵开始进攻。第304团从正面直扑镇内,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迅速突破日军外围防线。
日军大队长仓田少佐被炮声惊醒,慌忙组织抵抗:“顶住!顶住!立即向师团部求援!”
但通讯兵报告:“所有通讯中断,无线电被干扰,有线电话线路也被切断!”
仓田脸色煞白:“八嘎!支那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这时,中国军队已经攻入镇内。第304团官兵与日军展开巷战,美式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bAR自动步枪的火力完全压制了日军的三八式步枪。
在左侧,第305团成功迂回到镇南,切断了日军退路。在右侧,第306团也完成包抄,防止日军向南逃跑。
仓田少佐见势不妙,命令残部收缩到镇中心的几座坚固建筑内,负隅顽抗。
徐天鹰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况,下令:“命令炮兵对日军固守的建筑进行精确打击,不要吝啬弹药!”
师属炮兵营调整射击诸元,对日军固守的建筑进行直瞄射击。105mm榴弹炮的威力虽然不如重炮,但对砖木结构的建筑已经足够。
一栋接一栋的建筑在炮火中崩塌,里面的日军非死即伤。
到早晨7时,丁高沙坎大部分地区已被中国军队控制。残余日军被压缩在镇中心的一座教堂内,仍在负隅顽抗。
这座教堂是石质结构,异常坚固,普通炮火难以摧毁。日军用重机枪封锁了所有接近路线,多次进攻都被击退。
徐天鹰观察情况后,决定改变战术:“硬攻代价太大,调工兵连上来,用爆破手段解决。”
工兵连迅速赶到前线,在步兵火力掩护下接近教堂。他们使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教堂周围的日军火力点,然后用炸药包炸开墙壁。
“轰隆”一声巨响,教堂墙壁被炸开一个大洞。步兵立即冲入室内,与残余日军展开近距离战斗。
室内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做困兽之斗,拼死抵抗。中国军队则用手榴弹、冲锋枪和刺刀清剿每个角落。
最后,仓田少佐和十余名残兵被压缩在教堂的地下室内。通过喊话,他们拒绝投降。
徐天鹰下令:“既然不投降,就彻底消灭他们。工兵,炸塌地下室!”
工兵安置了大量炸药,一声巨响后,地下室被彻底炸塌,里面的日军全部被埋。
至此,丁高沙坎完全被中国军队控制。战斗仅用了三个小时,日军一个大队500余人几乎被全歼,只有少数溃兵逃往杰布山方向。
第三在104师突袭丁高沙坎的过程中,集团军直属部队提供了重要支援。
电子战司令部在林修远指挥下,对日军通讯进行了全频段干扰,使丁高沙坎守军无法向杰布山求援。
“报告司令,干扰效果良好,日军所有通讯频道都被阻塞。”一名军官向林修远报告。
林修远点头:“很好。继续监视日军通讯,特别是杰布山方向的动静。一旦发现日军有所察觉,立即报告。”
与此同时,电子战部队还通过无线电侦测,定位了日军在杰布山方向的指挥节点和炮兵阵地。
“发现日军一个重要指挥节点,坐标已经确定。”侦测部门报告。
林修远立即将这一情报传给炮兵司令部:“周司令,这里有个有价值的目标,坐标是...请求炮火打击。”
炮兵司令周振邦接到坐标后,立即命令重炮师进行打击:“目标坐标...,全营齐射,放!”
155mm榴弹炮的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准确命中日军指挥节点。后来得知,这个节点正是日军第55联队的临时指挥部,联队长和多名参谋被炸伤。
电子战部队还进行了电子欺骗,模仿日军电台信号,向丁高沙坎守军发送假命令。
一条假命令被发送到丁高沙坎日军指挥部:“师团部命令,你部立即向杰布山方向撤退,与主力会合。”
仓田少佐接到这条命令时正在指挥抵抗,感到十分困惑:“刚才师团部还命令我们死守待援,怎么现在又要求撤退?”
参谋提醒:“少佐阁下,这可能是支那军的诡计。我们的密码本可能已经泄露了。”
仓田犹豫不决:“但如果这是真的命令,不执行就是违抗军令...”
就在日军指挥官犹豫不决时,中国军队的进攻更加猛烈了。最终,仓田没有执行这条“命令”,但内心的犹豫无疑影响了他的指挥决策。
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活动也为104师的突袭创造了有利条件。多支特种小队潜入杰布山地区,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后勤设施,使日军无法及时增援丁高沙坎。
一支特种小队发现了一条日军补给车队必经的道路,在那里埋设了地雷和爆炸装置。
当日军补给车队通过时,地雷被触发,头车被炸毁,整个车队无法移动。特种小队然后从两侧山林中用机枪和迫击炮袭击车队,摧毁了大量物资。
另一支特种小队则切断了日军的有线电话线路,使日军各部之间的通讯更加困难。
这些特种作战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但累积起来对日军造成了严重困扰,使其无法有效应对104师的突然袭击。
在杰布山日军指挥部,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直到1月5日早晨才得知丁高沙坎遭到攻击的消息。
“什么?丁高沙坎遭到支那军攻击?”田中又惊又怒,“怎么可能?支那军不应该还在休整吗?”
参谋报告:“师团长阁下,通讯一直中断,我们刚刚才通过传令兵得知消息。支那军似乎是以一部兵力轻装突袭,丁高沙坎守军情况危急。”
田中急忙走到地图前:“命令第55联队立即派出一个大队增援丁高沙坎!第56联队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支那军向杰布山推进!”
然而,命令下达后不久,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增援部队在途中遭到中国军队阻击,无法前进。
原来,徐天鹰早就料到日军会增援丁高沙坎,提前命令第305团在通往杰布山的道路上设伏。
当日军增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第305团突然开火。机枪、迫击炮和步枪组成密集火网,日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同时,集团军炮兵也根据电子战部队提供的坐标,对日军增援路线进行炮火封锁。155mm榴弹炮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彻底阻断了日军前进的道路。
日军增援部队大队长见无法突破,只得下令撤退,返回杰布山。
田中得知增援失败后,脸色铁青:“八嘎!支那军行动太快了!命令丁高沙坎守军尽可能坚持,为主力布防争取时间。”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丁高沙坎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仓田少佐和大部分守军已被歼灭。
中午时分,最后一个坏消息传来:丁高沙坎完全失守,守军全军覆没。
田中颓然坐下,喃喃自语:“完了...丁高沙坎失守,杰布山防线门户洞开...”
参谋长武田谨慎地问:“师团长阁下,我们现在怎么办?”
田中沉思片刻,猛地站起来:“为今之计,只有死守杰布山隘口了!命令各部加紧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支那军进攻!”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杰布山地形:“这里是孟拱河谷的北大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这里重创建支那军!”
然而,田中内心知道,失去了丁高沙坎这个前沿屏障,杰布山防线的压力将大大增加。而且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和迅猛攻势,已经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士气。
在丁高沙坎,104师正在加紧巩固阵地,防止日军反扑。
徐天鹰巡视战场后,命令:“各团立即构筑防御工事,特别是面向杰布山的方向要重点布防。师属工兵连加紧布设雷区和完善障碍物。”
他特别强调:“日军必定会反扑,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每个阵地都要有纵深,火力点要交叉布置,预备队要随时待命。”
士兵们虽然疲惫,但仍然士气高昂,迅速开始构筑工事。美式工兵铲、铁丝网、地雷等物资被充分利用,很快就在丁高沙坎周围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师属炮兵营建立了发射阵地,计算了各个可能遭到攻击方向的射击诸元。炮兵观测员前出到关键位置,随时准备引导炮火。
与此同时,后勤部队也开始行动。由于104师是轻装急进,携带的弹药和给养有限,需要立即补充。
集团军后勤司令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运输车队向前线运送物资。在工兵部队修复道路和架设临时桥梁后,运输车队顺利抵达丁高沙坎。
“报告师长,第一批补给已经到达,包括弹药、食品、药品和工程材料。”后勤军官报告。
徐天鹰点头:“很好。立即分发到各部队,特别是弹药要充足储备,预计日军很快就会反扑。”
果然,当天下午,日军就发起了第一次反扑。约一个中队的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向丁高沙坎南侧阵地发起进攻。
“日军进攻!全体进入阵地!”警报响起,中国军队迅速进入防御位置。
日军步兵呈散兵线向前推进,后面有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支援。但中国军队占据有利地形,火力更加猛烈。
当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后,中国军队突然开火。m1919A4重机枪和m1918bAR自动步枪组成密集火网,日军成片倒下。
同时,师属炮兵营也开火支援,105mm榴弹炮弹准确落在日军进攻队形中,造成大量伤亡。
日军进攻受阻,被迫撤退。第一次反扑以失败告终。
此后,日军又发动了数次连排规模的反扑,但都被中国军队击退。到日落时分,日军停止进攻,战场暂时恢复平静。
徐天鹰在指挥部总结一天战况:“今天我军成功击退日军多次反扑,伤亡不大。但日军主力仍在杰布山,必定会发动更大规模的反攻。”
他对参谋们说:“命令各部加强警戒,防止日军夜间偷袭。炮兵营准备好照明弹,一旦发现日军活动立即发射。”
夜幕降临后,丁高沙坎周围暂时安静下来,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中国军队官兵轮流休息和警戒,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战斗。
第六章 杰布山防线
在杰布山日军指挥部,田中新一正在重新部署防线。
“丁高沙坎失守,我军前沿屏障尽失。”田中对参谋们说,“为今之计,只有死守杰布山隘口,这里是孟拱河谷的最后门户。”
他指着地图详细部署:“第55联队防守左翼,第56联队防守右翼,第114联队作为预备队。各联队要充分利用地形,构筑多层次防御体系。”
参谋长武田补充道:“我已经命令工兵部队加紧构筑工事,特别是反坦克壕和雷区。支那军拥有战车优势,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田中点头:“很好。还要加强炮兵部署,把剩余的火炮都集中起来,统一指挥。我们要在杰布山让支那军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日军面临的困难很多。连续战斗和撤退后,部队减员严重,士气低落。补给也因为交通线被切断而困难重重。
更严重的是,中国军队的电子干扰使日军通讯几乎瘫痪,各部之间协调困难。特种部队的破坏活动更是让日军后方不得安宁。
一名日军参谋在日记中写道:“部队疲惫不堪,补给困难,通讯中断...支那军却越战越勇,拥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先进的装备。这场战争越来越艰难了。”
与此同时,在丁高沙坎中国军队指挥部,徐天鹰正在研究杰布山地形。
“杰布山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徐天鹰对参谋们说,“日军肯定在那里布置了重兵,构筑了坚固工事。强攻会造成重大伤亡。”
他接着说:“我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先巩固丁高沙坎阵地,等待主力到达。同时派出侦察部队,详细侦察日军防御部署。”
104师侦察连多次前出侦察,有时与美军5307支队的小队配合,深入杰布山地区,收集了大量情报。
根据侦察结果,徐天鹰绘制了详细的日军防御部署图,标注了火力点、炮兵阵地、指挥所等重要目标。
“这些情报非常宝贵。”徐天鹰说,“等主力到达后,我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进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他还命令师属炮兵营根据侦察结果,预先计算对重要目标的射击诸元,一旦需要可以立即进行精确打击。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了多次小规模交火。日军试图通过袭击和骚扰阻止中国军队巩固阵地,但都被击退。
一次,日军一个中队趁夜色偷袭丁高沙坎南侧阵地。但中国军队警戒严密,及时发现并发射照明弹,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在明亮的光线下,日军暴露无遗,遭到中国军队密集火力打击,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类似的战斗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但中国军队始终牢牢控制着丁高沙坎,为后续进攻杰布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丁高沙坎前线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巩固了阵地,补充了兵员和物资,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日军则在杰布山加紧构筑工事,准备迎接中国军队的进攻。
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双方都加强了侦察和小规模袭击活动。
中国军队派出多支侦察小队,深入杰布山地区,详细侦察日军防御部署。这些小队有时与美军5307支队配合,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一次,一支中美联合侦察小队发现了一个日军炮兵阵地。他们悄悄靠近,精确标注了位置,然后通过无线电将坐标传回后方。
集团军炮兵接到坐标后,立即进行炮火打击。155mm榴弹炮弹准确命中目标,摧毁了日军多门火炮和大量弹药。
日军也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击和侦察活动,但大多被中国军队发现并击退。电子战部队的干扰使日军通讯困难,袭击部队往往无法有效协调行动。
在这段相持期间,后勤保障成为关键。集团军后勤司令部组织了大量运输车队,向前线运送物资。工兵部队则加紧修复道路,架设桥梁,保障交通线畅通。
由于丁高沙坎距离后方基地较远,补给线较长,容易遭到日军袭击。后勤部队不得不组织武装护送,有时还需要工兵部队随行,及时修复被破坏的道路。
一次,一支运输车队在途中遭到日军伏击。护送部队立即还击,同时呼叫炮兵支援。集团军炮兵根据提供的坐标,进行炮火覆盖,击退了日军袭击者。
类似的袭击时有发生,但在中国军队严密保护下,大部分运输车队都能安全抵达前线。
与此同时,心理战和反战工作也在继续。敌工部派出反战劝降小组,向杰布山日军阵地喊话,动摇日军军心。
这些喊话起初遭到日军枪击,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越来越多的日军士兵开始动摇。有时夜间会有个别或小股日军士兵偷偷越过战线,向中国军队投降。
一名投降的日军士兵说:“很多人已经不想再战斗了,但军官们逼迫我们玉碎。我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种心理上的瓦解,虽然暂时看不到明显效果,但正在潜移默化地削弱日军的战斗意志,为最后的决战创造条件。
第八章 蓄势待发
经过两周的相持和准备,中国军队已经做好了进攻杰布山的准备。
新二军主力陆续抵达丁高沙坎地区,与104师会合。沈德威将前进指挥部移至丁高沙坎,亲自指挥下一步作战。
“各位,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和情报,可以开始进攻杰布山了。”沈德威在作战会议上说。
他指着地图详细部署:“104师继续为前锋,从正面进攻杰布山主阵地;105师为左翼,进攻日军右翼;106师为右翼,同时第七军一部提供装甲支援。”
各师师长领命后,沈德威特别强调:“杰布山地形险要,日军防御坚固,进攻必定艰苦。我们要充分发挥火力和技术优势,稳步推进,减少伤亡。”
集团军直属部队也做好了支援准备。炮兵司令部集中了所有重炮和火箭炮,计算了主要目标的射击诸元;电子战部队准备好了干扰和侦听设备;特种部队加强了对日军后方的破坏活动。
在日军方面,田中新一也知道决战在即。他巡视前线工事,对官兵进行战前动员:“诸位,杰布山是孟拱河谷的最后门户,我们必须死守到底!为天皇尽忠的时候到了!”
然而,日军官兵的士气并不高昂。连续的战败、艰苦的条件和中国军队的心理战,已经严重动摇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一名日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支那军拥有绝对的火力和技术优势,我们却在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送死。很多人已经不想再战斗了,但军官们逼迫我们玉碎...”
1944年1月20日清晨,决战终于开始。
集团军炮兵首先发难,所有重炮和火箭炮同时开火,对杰布山日军阵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轰击。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整个杰布山地区变成了一片火海。
炮击持续了一小时后,中国军队地面部队开始进攻。步兵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向日军阵地发起冲击。
杰布山攻坚战正式打响,一场更加残酷的战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