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大洛至般尼一线,1943年12月初。
胡康河谷的雨季逐渐结束,道路条件改善,中国驻印军的攻势更加凌厉。连克于邦、太白家和大洛后,李锦决定不给日军喘息之机,继续向孟拱河谷方向推进。
在密支那总司令部,李锦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向各军指挥官部署下一步作战任务。
“日军第18师团在我军连续打击下,已遭受重创,但田中新一那个老狐狸正在重新集结兵力,企图在孟拱河谷组织新的防线。”李锦的指挥棒在地图上划过,“我们必须趁胜追击,不给日军重整旗鼓的机会。”
他具体部署道:“新二军沈德威部,你们的任务是攻占般尼、1570高地以及新邦、太邦、昆年卡、宁库卡一线。这一地区是通往孟拱河谷的门户,日军必定重兵防守。”
“新一军孙立人部,你们与美军5307支队协同作战,攻克拉于、卡瓦鲁班地区,从侧翼威胁日军防线。”
“第七军楚南河部,派出有力部队配合新二军作战,特别是装甲部队要充分发挥突击作用。”
“工兵部队要全力修复被日军炸毁的桥梁和道路,保障我军机动和补给畅通。”
“西岸的部队要继续对日军保持压力,防止其抽调兵力增援东岸。”
各军军长领命后,李锦特别强调:“此次作战,各兵种协同至关重要。炮兵要提供精确火力支援,电子战部队要持续干扰日军通讯,特种部队要深入敌后破坏。我们要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
在新二军前进指挥部,军长沈德威召集各师师长部署任务。
“般尼地区地势复杂,日军依托山地和丛林构筑了坚固防御工事。”沈德威指着沙盘说,“104师为主攻,负责攻占般尼主阵地;105师为左翼,进攻1570高地;106师为右翼,向新邦、太邦方向推进。”
104师师长徐天鹰表态:“我师已经完成休整补充,官兵求战心切,保证完成任务!”
105师师长罗振武说:“1570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我部有把握攻克。”
106师师长高镇远道:“我部将稳步推进,确保右翼安全,同时向新邦、太邦施加压力。”
沈德威点头:“各师要发挥我新二军‘磐石坚垒’的特点,稳步推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遇到坚固据点不要硬冲,呼叫炮兵支援,让大炮开路。”
他特别强调:“与第七军装甲部队的协同要密切。坦克是我们攻坚的利器,但需要步兵掩护和工兵支援。各兵种要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配合。”
与此同时,在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正对着地图发愁。
“支那军连续攻克于邦、太白家和大洛,兵锋直指般尼。”田中对参谋们说,“般尼地区是孟拱河谷的门户,必须死守!”
参谋长武田贞雄大佐报告:“师团长阁下,我已命令第56联队残部约800人守般尼,第114联队一个大队守1570高地,第55联队残部负责新邦、太邦一线防御。”
田中皱眉:“兵力不足啊...能否从其他战线抽调部队增援?”
武田摇头:“西岸支那军压力很大,英帕尔方向的英军也在进攻,南方军司令部无法提供增援。”
田中叹了口气:“为今之计,只有依靠地形和工事优势了。告诉各部队,要充分利用般尼地区的山地丛林地形,构筑坚固防御工事,节节抵抗,消耗支那军有生力量。”
然而,田中新一不知道的是,中国军队不仅拥有火力优势,还在战术和心理战方面有了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将在般尼战役中充分发挥作用。
12月5日凌晨,新二军对般尼地区的进攻开始了。
集团军炮兵司令部首先发难。重炮师的155mm和203mm榴弹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火箭炮旅的t34“管风琴”进行了两次齐射,将日军前沿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炮击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反炮兵雷达连提供的日军火炮位置数据,让中国炮兵能在日军开火后几分钟内进行反制射击。校射航空队的轻型观测机在天空中盘旋,不断修正弹着点。
日军般尼守军指挥部内,第56联队代理联队长山口少佐又惊又怒:“八嘎!支那军的炮火怎么会这么准确?我们的炮兵阵地几乎全部被摧毁了!”
参谋报告:“通讯完全中断,所有频率都被干扰了!观测哨报告,支那军正在多个方向同时推进!”
山口咬牙切齿:“命令各部死守阵地,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后退!”
然而,他的命令根本无法有效传达。集团军电子战部队的全频段干扰使日军无线电通讯完全瘫痪,有线电话线路也早已被特种部队破坏。
炮火准备持续了四十分钟后,新二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
104师从正面稳步推进。士兵们以散兵线前进,相互掩护,逐步清除日军火力点。美式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bAR自动步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完全压制了日军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步兵。
在左翼,105师向1570高地发起进攻。罗振武师长命令部队:“高地地势险要,不要急于求成,要步步为营,逐步推进。”
在右翼,106师向新邦、太邦方向推进。高镇远师长特别强调:“遇到抵抗就呼叫炮兵支援,不要贸然冲锋。”
日军虽然遭受重创,但仍拼死抵抗。他们凭借坚固工事和熟悉地形的优势,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交叉火力网,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
在104师进攻方向上,一个连的士兵被日军机枪压制在一片开阔地上。
“火箭筒!干掉那个火力点!”连长大声命令。
两名士兵携带巴祖卡火箭筒匍匐前进,在距离火力点100米处瞄准发射。“轰”的一声,日军机枪哑火了。
步兵们继续前进,但日军狙击手和隐蔽火力点不断造成伤亡。
沈德威在前进指挥部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况,下令:“命令炮兵进行徐进弹幕射击,为步兵开辟通路。告诉各师长,稳步推进,减少伤亡。”
集团军炮兵立即响应,炮弹开始在步兵前方200米处形成一道移动的火墙,缓缓向日军纵深推进。步兵则紧跟在这道“钢铁帷幕”后面,逐步清除残存日军抵抗点。
这种步炮协同战术极其有效,新二军稳步向前推进,到中午时分已经突破日军第一道防线。
第七军军长楚南河接到配合新二军作战的命令后,立即派出第1装甲师一部前往支援。
第1装甲师师长周胜亲自带领一个装甲营和一个机械化步兵营,赶往般尼前线。
到达新二军指挥部后,周胜向沈德威报到:“沈军长,第七军装甲部队前来报到!请指示任务!”
沈德威热情地握手:“周师长来得正好!我军在般尼正面进展顺利,但日军依托山地丛林中的坚固工事顽强抵抗,需要装甲部队支援攻坚。”
周胜看着地图说:“我建议组成数个步坦协同战斗群,以坦克为先锋,步兵和工兵配合,逐个清除日军坚固据点。”
沈德威赞同:“好主意。我让104师抽调精锐步兵配合你们行动,工兵部队也归你们指挥。”
很快,数个步坦协同战斗群组成。每个战斗群包括3-4辆谢尔曼坦克、一个排的步兵和一个工兵班,配备火焰喷射器、爆破筒和扫雷设备。
第一个目标是般尼外围的一个日军坚固据点——一个利用天然山洞改建而成的防御工事,内有数挺重机枪和多门迫击炮,之前多次击退中国军队的进攻。
战斗群接近目标后,坦克首先用75mm主炮直射轰击洞口工事,压制日军火力。步兵则在外围掩护,防止日军反坦克小组接近。
工兵班在坦克和步兵掩护下,靠近山洞工事。他们使用火焰喷射器向洞内喷火,然后用爆破筒炸塌洞口。
“轰隆”一声巨响,洞口被炸塌,里面的日军全部被埋。这个顽固的据点终于被拔除。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战线不断上演。装甲部队的支援大大加快了进攻节奏,减少了步兵伤亡。
与此同时,第七军另一部向新邦、太邦一线推进,牵制日军兵力,防止其向般尼增援。
在电子战方面,集团军电子战司令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干扰日军通讯,还通过无线电侦测定位日军指挥部位置。
一天下午,电子战部门截获一条重要情报:日军第18师团部命令般尼守军死守待援,第114联队一个大队正在赶往般尼的路上。
林修远立即将这一情报传给前线指挥部。
沈德威接到情报后,命令:“告诉105师罗师长,加强左翼警戒,防止日军增援。同时命令炮兵做好拦截准备。”
李锦则命令第七军派出部队侧击日军增援部队,配合105师阻击。
在特种作战方面,多支特种小队深入敌后,破坏日军补给线和通讯设施。
一支特种小队发现了一个日军后勤补给点,里面堆放着大量弹药和物资。他们悄悄潜入,安置定时炸弹后撤离。
半小时后,巨大的爆炸声从日军后方传来,补给点变成一片火海。日军宝贵的作战物资在爆炸中化为乌有。
另一支特种小队则切断了般尼日军与后方的有线电话线路,使日军通讯更加孤立。
这些特种作战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但累积起来对日军造成了严重困扰,大大削弱了其持续作战能力。
在般尼战役中,集团军政治部敌工部的工作继续发挥独特作用。
寒江部长派出的反战劝降小组再次前往前线,用日语向日军阵地喊话:
“各位同胞,我们是日人民解放同盟的成员。我们曾经像你们一样为军国主义卖命,但现在我们醒悟了!这场战争是日本军阀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不应该为他们白白送死!”
“中国军队优待俘虏,我们受到人道待遇。放下武器吧,活着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些喊话起初遭到日军枪击和怒骂,但随着战斗进行和形势恶化,越来越多日军士兵开始动摇。
一天夜晚,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般尼日军一个前沿阵地上,士兵们发生了内讧!
原来,一部分士兵们听闻了一些反战的宣传信息。这些信息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他们内心深处,唤起了他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战争的厌倦。于是,这些士兵们开始主张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无谓的抵抗。
然而,与这些士兵相对立的是军官们和一些死硬分子。他们对于战争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问题,坚决反对放下武器。这种观点的冲突使得两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在争执中,双方的情绪都愈发激动,言辞也越发激烈。士兵们强调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亡,呼吁和平解决争端;而军官们则强调国家利益和荣誉,坚称不能轻易示弱。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争执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人竟然拔枪相向!刹那间,原本激烈的争吵被紧张的对峙所取代,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凝视着那黑洞洞的枪口,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枪声惊动了中国军队前沿阵地。104师师长徐天鹰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部队做好准备,但暂不进攻,观察事态发展。
内讧持续了约半小时,枪声渐渐平息。第二天清晨,那个阵地上竖起了白旗,约20名日军士兵走出工事,向中国军队投降。
一名投降的日军军曹通过翻译说:“我们中有不少人已经不想再战斗了,但军官们逼迫我们玉碎。昨晚我们终于起来反抗,制服了那些死硬分子。”
徐天鹰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沈德威和敌工部。
寒江部长得知后非常重视:“这是一个重大突破!说明我们的心理战和反战宣传正在产生实际效果。”
他立即派出更多懂日语的工作人员前往前线,加强对日军的心理攻势。
与此同时,在后方战俘营,那些已经觉醒的日军战俘也积极参与反战工作。他们编写宣传材料,录制劝降广播,甚至有的自愿返回前线参与劝降工作。
山本一郎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曾经的日军上等兵,现在已成为反战积极分子。他主动要求到最前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同胞放下武器。
在特战部队掩护下,山本靠近日军阵地,用扩音器喊话:
“我是原第56联队上等兵山本一郎!我曾经像你们一样相信军国主义的宣传,但现在我知道那都是谎言!我们在为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争送死!”
“中国军队善待俘虏,我受到了人道待遇。放下武器吧,不要再为军阀卖命了!”
山本的喊话特别有说服力,因为他确实曾经是第56联队的士兵,了解这支部队的情况。他的喊话在日军中引起了很大震动。
这些心理战和反战工作虽然不能立即使大批日军投降,但无疑动摇了他们的军心,削弱了战斗意志。在一些关键战斗中,这种心理优势甚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左翼,105师对1570高地的进攻遇到了顽强抵抗。
1570高地地势险要,日军依托山势构筑了多层防御工事,包括大量钢筋混凝土火力点和隐蔽炮兵阵地。第114联队一个大队约1000人防守此地,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中野少佐。
罗振武师长观察地形后,决定采取“迂回包抄,多点攻击”的战术。
“正面强攻代价太大,”他对参谋们说,“我决定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主力则从两侧迂回,寻找薄弱环节突破。”
他具体部署:“第305团从正面施加压力,但不急于推进;第304团从左侧迂回,第306团从右侧迂回。师属炮兵集中火力支援主攻方向。”
进攻开始后,305团在正面发起佯攻,果然吸引了日军主要火力。与此同时,304团和306团从两侧密林中悄悄迂回。
右侧的306团进展顺利,很快突破了日军一道防线。但左侧的304团却遇到了麻烦——他们陷入了一片雷区!
“报告师长,304团前进受阻,陷入雷区,已有十余人伤亡!”参谋紧急报告。
罗振武皱眉:“命令304团停止前进,工兵连立即前往排雷。师属炮兵对日军前沿阵地进行压制射击,防止日军趁势反击。”
工兵连迅速赶到雷区,在步兵掩护下开始排雷作业。但由于地形复杂和日军火力干扰,排雷进展缓慢。
“报告师长,我师已突破日军两道防线,但核心阵地抵抗仍然顽强。”参谋报告战况,“日军依托镇内建筑物构筑了大量火力点,我军逐屋清剿进展缓慢。”
徐天鹰点头:“命令部队暂停进攻,巩固既得阵地,呼叫炮兵对可疑目标进行打击。”
他特别强调:“告诉各团长,不要急于求成,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让炮兵和装甲部队多出力。”
集团军炮兵立即响应,根据前沿观测员提供的坐标,对般尼镇内目标进行精确打击。155mm和203mm重炮的威力巨大,一发炮弹就能将一栋房屋彻底摧毁。
第七军装甲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作战提供了强大的支援。谢尔曼坦克作为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直接开进了镇内,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谢尔曼坦克的75mm主炮威力巨大,能够直接摧毁日军的火力点,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抵抗。然而,镇内的街道狭窄,给坦克的机动性带来了很大的限制。这使得坦克在行进过程中容易受到日军反坦克小组的袭击,成为一个相对脆弱的目标。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两辆谢尔曼坦克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遭遇了日军的自杀式攻击。一名日军士兵抱着炸药包,从旁边的楼房上纵身跳下,准确地落在了其中一辆坦克上。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坦克瞬间被炸毁,车内的乘员也全部壮烈牺牲。
另一辆坦克见状,急忙想要后退,但由于街道过于狭窄,根本无法调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跟随坦克行动的步兵展现出了高度的战斗素养和快速反应能力。他们迅速用密集的火力压制住了日军,阻止了敌人进一步的攻击。
与此同时,工兵们也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迅速清除了道路上的障碍物,为坦克开辟出了一条安全的退路。在步兵和工兵的紧密配合下,这辆坦克终于成功地脱离了危险。
这次事件给第七军装甲部队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步坦协同战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此以后,坦克在进入狭窄街道时变得更加谨慎,不再轻易冒险。相反,它们更多地在主要街道上提供火力支援,由步兵负责逐屋清剿敌人,确保作战的安全和高效。。
镇内战斗异常残酷。日军依托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街垒进行顽强抵抗。中国军队不得不使用火焰喷射器、爆破筒和手榴弹清剿每个据点。
战斗持续了三天,104师逐步推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般尼镇。残余日军被压缩在镇中心的几座坚固建筑物内,仍在负隅顽抗。
山口少佐带领残部约200人坚守在镇中心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内,这是原英国殖民时期的政府大楼,结构坚固,易守难攻。
104师发动数次进攻,都未能攻克这个最后据点。日军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密集火网,阻挡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徐天鹰师长观察情况后,决定改变战术:“硬攻代价太大,呼叫重炮直接轰击,把这座楼彻底摧毁!”
集团军炮兵接到命令后,调动203mm重型榴弹炮对该建筑进行直瞄射击。巨大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命中目标,混凝土建筑逐渐崩塌。
最后,一发203mm炮弹直接命中建筑主体结构,整座大楼轰然倒塌,里面的日军全部被埋。山口少佐和他的指挥部被彻底消灭。
至此,般尼镇完全被中国军队控制。残余日军大部分被歼,少部分投降。
在右翼,106 师的将士们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新邦和太邦的方向稳步推进。他们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而有力,因为他们深知,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取决于速度,更取决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握。
高镇远师长站在指挥所里,目光如炬地盯着地图,他心中早已制定好了一套完善的战术。他深知,在这样的战场上,急于求成只会让部队陷入被动,因此他选择了“稳步推进,巩固成果”的策略。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右翼的安全,同时对新邦和太邦施加压力。”高镇远师长对他的部下们说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遇到抵抗时,不要盲目地硬冲,而是要及时呼叫炮兵支援,让我们的大炮为我们开路。”
106 师的推进速度虽然相对较慢,但却异常稳健。他们每占领一个阵地,都会立刻进行巩固,以防日军的反击。工兵部队也紧紧跟随主力部队前进,他们迅速修复被破坏的道路,构筑坚固的工事,以确保补给线的畅通无阻。
然而,当 106 师抵达新邦外围时,他们遭遇了日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凭借着一个高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挡住了中国军队前进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困境,高镇远师长并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果断地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包抄”的战术。
“第318团从正面施加压力,但不要急于推进,要稳扎稳打,给敌人造成足够的压力!”他站在地图前,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果断地命令道,“第316团从左侧迂回,第317团从右侧迂回,一定要出其不意地绕到敌人的侧后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各团迅速行动起来。第318团在正面与日军展开对峙,不断地进行火力压制,让日军无法轻易地向前推进。而第316团和第317团则如两条灵动的蛇,悄悄地从左右两侧迂回包抄过去。
师属炮兵部队也在此时集中了所有的火力,瞄准了主攻方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日军的阵地上,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
在炮兵强有力的支援下,第316团和第317团成功地迂回到了日军的侧后方。他们突然发起攻击,日军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招,顿时阵脚大乱。
正面的第318团见状,立即抓住机会,乘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军在三面夹击之下,很快就支撑不住,防线迅速崩溃。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106师终于攻克了日军的阵地。这场战斗共歼灭了300多名敌人,还俘获了50多名日军。
与此同时,第七军在向昆年卡、宁库卡方向的推进中也进展得非常顺利。装甲部队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迅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
到了12月15日,新二军和第七军协同作战,已经攻克了般尼、1570高地、新邦、太邦等重要目标,兵锋直指昆年卡和宁库卡。
日军第18师团在胡康河谷的防线土崩瓦解,残部向孟拱河谷方向溃退。
沈德威在徐天鹰陪同下进入满目疮痍的般尼镇。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士兵们正在清扫战场,收容俘虏,救治伤员。
此役,新二军在第七军配合下,歼敌2000余人,俘获600余人,攻克般尼、1570高地、新邦、太邦等战略要地。中国军队伤亡约1000人,其中阵亡400余人,伤600余人,以较小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徐天鹰报告:“军长,我军已经完全控制般尼地区。日军残部向孟拱河谷方向溃退。”
沈德威点头:“打得很好。立即组织医疗队全力救治伤员,无论是我们的还是日军的。”
他特别强调:“对待俘虏要人道,特别是那些主动放下武器的,要给予优待。”
巡视战场时,沈德威特别注意到那些被摧毁的日军工事。许多工事设计精巧,构筑坚固,如果不是拥有绝对火力优势,攻坚代价将会大得多。
“炮兵和装甲部队在此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沈德威对徐天鹰说,“步炮协同和步坦协同战术越来越成熟了。”
回到临时指挥部后,沈德威立即向李锦报告战况。
李锦听后非常满意:“你们新二军打得很漂亮,真正体现了‘磐石坚垒’的风格——稳步推进,减少伤亡,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第七军的配合也很到位,各兵种协同十分默契。”
他接着说:“我会为所有参战部队请功。特别是炮兵、工兵和电子战部队,他们的支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工兵部队正在全力修复道路和桥梁,保障部队机动和补给畅通。在被日军炸毁的一座关键桥梁处,工兵们冒着对岸日军零星炮火,日夜施工,终于架设起一座临时浮桥,使重型装备能够通过。
西岸的中国军队也加强攻势,牵制日军兵力,防止其抽调部队增援东岸。
整个胡康河谷战役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驻印军连战连捷,日军第18师团遭受重创,被迫向孟拱河谷撤退。
下一步,中国军队将与美军5307支队协同作战,攻克拉于、卡瓦鲁班地区,最终目标是与滇西远征军会师,重新打通国际交通线。
般尼之战的胜利消息传开后,再次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特别是有大量日军士兵投降或被俘的消息,进一步动摇了日军战斗意志。
中国军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缅甸纵深推进,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