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姐多败弟”,这是彭世凛临时(编出来)的。二妹可不想当这位慈姐,便立刻止声了。
很快两宝就洗手回来,爬上长方凳。彭世凛赶紧稳住凳子,这样两宝爬上凳子就不会掉下来。
“哗!好香的肉肉!”四宝开心地摇着脑袋。
五宝见四宝摇脑袋,也有样学样。
二妹给两宝各夹了一块扣肉后,小心提醒:“两宝,你们看大哥的脸色没?你们再不好好吃饭、摇头晃脑的,就别想吃肉了。”
两宝立刻就不敢摇头晃脑了,正正经经好好吃饭。
彭启明:“世凛,肖厂长曾经对我说过,若你把厂里积压的产品全部推销出去,他说会奖励我们,只要我们提出不过分,在他的能力范围内,都会满足我们的。”
彭世凛:假如他想要奖励,那肯定要一间有厨房的房子。这样,他想做好吃的,也不怕被别人看见。
“爸,这事以后再说吧。我没有看过针织厂的产品,现在也不知道能否把产品推销出去。所以说奖励,有点过早了。”
“世凛。既然你没有能力把产品推销出去,那你为什么还要答应肖厂长 ,帮忙把积压的产品推销出去呢?”
爸爸,我只是跟肖厂长说会尽自己所能帮着推销产品,并没答应他一定能把所有积压的产品都卖出去。”
彭世凛看出了父亲的担心。是啊,他现在上了报纸,成了大家追捧的优秀青年,在父亲心里,他早已是无所不能的能人。
要是没能帮针织厂把产品推销出去,父亲准怕被厂里人笑话。
彭世凛看着父亲:“爸,我虽说上过了报纸,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能人,也会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所以爸,你就用平常心态看待这件事就行。
以前你在厂里是什么心态,请你现在也保持那样的心态,不要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彭启明听到儿子这么说,心里有种豁然开朗的状态。是啊,自己以前在厂里干活,哪管过别人说什么?如今倒因为儿子出了名,反倒变得患得患失。
他这是怕儿子摔跟头,更怕旁人戳脊梁骨说“世凛不是很有能力把产品推销出去吗?怎这次不能把针织厂产品销售呢?”。
现在听儿子这样子说,觉得很有道理。日子是自己的,哪能被别人的眼光绑住?说到底,是自己太在意儿子优秀的光环,反倒忘了该用平常心待儿子。
“嗯,我知道了。”
“二妹、三妹,你们俩也是,哥哥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大哥就是个普通人,所以请用平常心对大哥就行。”
两位妹妹点点头。
彭世凛知道,自己这种“优秀光环”若是在家人心里扎了根,万一哪天自己失败了,家里人有可能比他更受不了异人的眼光。
若是家人都是理性,平常心对待他的事情,包括成功与失败,这样家庭更加和睦。
“大哥,我已经告诉爷爷奶奶,明天来我们家吃饭。”
“二妹,那明天麻烦你把山鸟杀了,就煲山汤。”
四宝:“大哥,明天你不在家吗?要二姐杀山鸟?”
五宝:“大哥,你又要回去上班吗?”
“两宝,明天大哥有点事情,要去做,所以由二妹煲汤。”
………
第二天早上八点,彭世凛按时来到生产车间区,肖厂长已经在那里等着彭世凛。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肖厂长还是位好领导。对积压的产品还是非常焦虑,在想尽快想办法解决。
肖厂长知道自己解决不了,但还是非常希望彭世凛能帮着趟出条路来。哪怕卖不完,能打开个小缺口、摸点销路门道也好。
彭世凛没有向他打包票,但肖厂长还是盼着这年轻人的新思路,能给死气沉沉的厂子透口气。
毕竟这积压的货压着的不只是仓库,更是全厂老小的饭碗,彭世凛是他眼下能抓住的最实在的希望了。
彭世凛虽说从小在针织厂家属区长大,却没有来过生产区。生产区入口就写着:“非生产员工,不得入内”。
当然,也是有保卫科设置在入口处,对于陌生人,或家属进生产区,都会被保卫科盘问。
当肖厂长带彭世凛进入仓库,正好遇到彭启明刚搬完货上车。旁边的刘国卫对他说:
“彭启明,肖厂长亲自带你儿子来仓库查看产品,真的有面子。”
“刘国卫,你羡慕眼红了。谁叫你的儿子不够世凛优秀啊!”周红强打趣地说。
听到同事对自己的羡慕,他内心虽然高兴骄傲,但想起昨晚儿子对他说,一切事都要用平常心态去对待。
彭启明笑着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别这么说,世凛就是来帮肖厂长看看产品,哪谈得上什么有面子。
厂里的产品,世凛也不敢说包推销出去的,只是尽自己所能,能推销多少算多少。”
刘国卫:“彭启明,你不用替你儿子谦虚。整个针织厂里谁不明白,你儿子接受省报采访,被乳南县人称为‘带动乳南县经济的第一人’。”
“刘国卫,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儿子,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他对刘国卫笑:“你家小子也机灵,就是没遇上合适的事,哪能说不如世凛。
我们做家长的,孩子踏实做事就好,别总比来比去的,大家都要平常心,平常心。”
话说完,彭启明心里反倒松快了,没了先前那份炫耀的念头,只觉得儿子的话实在在理。
………
肖厂长边走边给彭世凛介绍:
都俩月了,今天才收到国家分配的订单,发了一批货。世凛你看,这个仓库已经堆了近十万件衣服,这个量真把我愁坏了。
那边仓库还压着五万件呢,这让我更加心急如焚了。”
彭世凛指着堆得齐腰的衣服,语气沉稳:“肖厂长,您别急,我们一起想办法。我们先去看看这十五万件货是什么款式,再把款式、尺码理清楚给我?
我拿着这些款式,先寄两三件衣服给港商,让他们看看我们厂的质量,款式适不适合买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