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的阳光斜斜切过窗棂,在灶房的青砖地上投下亮晃晃的光斑。青瑶正蹲在炉边翻烤着山枣,果皮裂开的地方渗出琥珀色的糖汁,裹着细碎的雪粒,甜香混着炭火的气息漫了满院。
“当心烫着。”墨尘端着木盆从井边回来,盆里的冻梨泡在冷水里,正滋滋冒着凉气。他看见青瑶伸手去够烤得焦黄的山枣,伸手轻轻拍了下她的手背,“等凉透了再吃,急什么。”
青瑶缩回手,指尖还留着炭火的温度,她朝墨尘吐了吐舌头:“林伯说这山枣要趁热吃才够甜,凉了就涩了。”说话间,她眼角瞥见廊下的竹筐,里面堆着早上从后山捡的松蘑,伞盖上还沾着没化的雪,“对了,松蘑要不要现在收拾出来?等下林伯该回来做午饭了。”
墨尘把冻梨盆放在廊下的石阶上,弯腰拿起竹筐往灶房走:“我来弄吧,你去把那筐红薯搬到暖炉边,让林伯回来就能烤。”他的袖口沾着冰碴,是刚才打水时溅的,阳光照在上面,像撒了层碎钻。
青瑶应着,转身去搬红薯筐。筐子比想象中沉,她刚拎起来,脚下忽然一滑——原来是廊下的冰棱化了水,结了层薄冰。眼看就要摔倒,墨尘眼疾手快地回身扶住她,两人一起撞在廊柱上,竹筐里的红薯滚了一地。
“嘶——”墨尘闷哼一声,原来是后背撞在柱角,他却先低头看青瑶,“没摔着吧?手擦破了没有?”
青瑶摇摇头,却看见他后背的衣服被柱角硌出个破洞,里面的棉絮露了出来,她赶紧拉着他往灶房走:“快让我看看,撞得重不重?”
墨尘笑着挣开:“没事,皮糙肉厚的。倒是红薯滚了一地,捡起来还能吃。”他弯腰去捡红薯,后背的破洞随着动作张合,像只咧着嘴的小兽。
青瑶却不依,硬把他按在灶房的小板凳上,翻出针线篮要给他缝补。“别动,”她拿着针线凑近,发丝垂在墨尘颈间,带着淡淡的枣香,“昨天刚给你补好袖口,今天又添个新伤,你这后背是纸糊的不成?”
墨尘僵着身子不敢动,喉结轻轻滚动:“轻点……别扎着肉。”其实青瑶的针脚又细又稳,根本不会扎到他,他只是觉得脖子后面被她的呼吸吹得发痒,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
“林伯回来啦!”院门外传来林伯洪亮的声音,伴随着拐杖点地的轻响,“今天这雪化得快,后山的溪水都开始淌了,正好能洗松蘑!”
青瑶手忙脚乱地把针线藏进篮里,墨尘也赶紧直起身,背对着门口假装整理柴火。林伯推门进来,看见满地红薯,笑着打趣:“哟,这是给我准备的惊喜?红薯滚满地,来年准丰收啊。”
墨尘干咳一声:“刚才不小心弄掉的,我这就捡起来。”
林伯放下手里的竹篓,里面装着刚割的韭菜,还带着雪水的湿气:“不急,先处理松蘑。青瑶,烧点热水来,我教你怎么去菌根,这玩意儿的根得削得干净,不然有土腥味。”
青瑶应声去烧火,墨尘则默默捡着红薯,后背的破洞还露着棉絮,被林伯一眼瞧见。
“咋回事?又跟哪儿撞了?”林伯走过去戳了戳那破洞,“你这孩子,走路总不带眼,回头让青瑶给你缝个老虎头补丁,镇镇邪。”
墨尘的耳朵瞬间红了,青瑶在灶后听见,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手里的火钳差点掉炉膛里。
热水烧开,林伯手把手教青瑶处理松蘑:“你看,这菌褶里的细沙得用软毛刷顺纹路刷,不能使劲搓,不然把鲜味都搓没了。”他的手指粗糙,却灵活得很,毛刷在他手里像有了灵性,几下就把松蘑清理得干干净净。
墨尘蹲在廊下劈柴,听着灶房里林伯和青瑶的说话声,嘴角忍不住往上扬。阳光穿过他劈柴扬起的木屑,在地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像撒了把金豆子。
“墨尘,劈够了没?”青瑶探出头喊他,“林伯说要炖松蘑鸡汤,让你把那只老母鸡抓出来。”
墨尘应着,放下斧头往鸡窝走。那只老母鸡是林伯养了两年的,平时精得很,一看见墨尘就扑腾着翅膀要啄他。墨尘绕着鸡窝转了两圈,瞅准机会一把抓住鸡翅膀,老母鸡“咯咯”叫着挣扎,扑了他一身鸡毛。
林伯在灶房里笑:“抓鸡得抓翅膀根,你那样抓容易被蹬着!”
青瑶看着墨尘满身鸡毛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手里的锅盖都差点掉地上。墨尘瞪了她一眼,却没真生气,转身把鸡递给林伯时,嘴角还带着笑意。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锅里的鸡汤“咕嘟咕嘟”响,松蘑的鲜混着鸡肉的香漫出来,青瑶往灶里添了块松柴,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脸颊通红。
林伯把韭菜洗干净,坐在门槛上择菜:“等下再烙几张韭菜饼,就着鸡汤吃,暖乎。”他看了眼廊下晒着的干辣椒,“去年的辣椒晒得够干,磨点辣椒粉撒汤里,驱驱寒。”
墨尘不知何时凑到灶房门口,手里拿着个红布包:“林伯,青瑶,你们看我找着啥了?”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几块麦芽糖,晶莹剔透的,还沾着点芝麻,“前几天在镇上换的,忘了给你们。”
青瑶眼睛一亮:“哇,麦芽糖!我好久没吃了。”她拿起一块,掰了一半递给林伯,自己含着另一半,甜丝丝的黏在舌尖,像含了块小太阳。
林伯含着麦芽糖,含糊地说:“慢点吃,别噎着。等鸡汤炖好,就着饼吃才舒坦。”
墨尘看着青瑶嘴角沾着的糖渣,伸手想帮她擦掉,手伸到一半又缩回来,悄悄从灶台上拿起抹布擦了擦自己的手——刚才劈柴沾了灰,他怕弄脏她的脸。
灶房里的热气顺着门缝往外钻,混着麦芽糖的甜、鸡汤的鲜和柴火的香,在雪后的暖阳里慢慢晕开。院门外,融化的雪水顺着屋檐滴答作响,像在数着这檐下的暖意,一下,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