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苏软桃坐着马车去江南药膳学堂巡课。马车驶进朱雀街,远远就能看到学堂门口挂着的 “江南药膳学堂” 匾额,是萧璟渊请皇帝题的,苍劲有力的字迹在阳光下闪着光。她刚下车,就听到学堂里传来学员们的笑声,还有灶台上火苗的噼啪声 —— 显然,实操课已经开始了。
“苏姑娘!您来啦!” 助教林阿妹看到她,赶紧迎上来,手里还拿着学员的实操笔记,“今天上的是‘莲子百合羹’,大家都很认真,就是…… 有几个学员好像没掌握莲子泡发的技巧。”
苏软桃点点头,跟着林阿妹走进后院的实操区。三十多个学员分成几组,围着灶台忙碌,有的在剥莲子,有的在洗百合,有的在烧火,满院都是莲子的清香。她走到一组学员身边,看到一个穿粉色布裙的学员正往砂锅里放干莲子,没有泡发,就直接加水煮,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这位学员,你这莲子没泡发就煮,会不会有点硬啊?” 苏软桃轻声问。
学员叫林晓月,是扬州来的姑娘,听到软桃的话,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苏姑娘,我看您上次做的时候,好像也是直接放莲子,以为不用泡发……”
“我上次用的是新鲜莲子,不用泡发,可干莲子不一样。” 苏软桃拿起一颗干莲子,递给林晓月,“你看,干莲子的外壳硬,里面的肉也干,要是不泡发,煮出来会又硬又涩,影响口感,而且也不容易煮烂,营养也出不来。”
她一边说,一边走到旁边的水盆前,拿出一把干莲子放进去:“正确的做法是,干莲子要提前泡发两小时,要是着急,也可以用温水泡一小时,泡到莲子变软,能用指甲轻松掐进去为止。泡莲子的水也别倒,煮羹的时候加进去,能保留莲子本身的甜味,羹也会更香浓。”
林晓月认真地听着,赶紧把砂锅里的干莲子捞出来,放进温水里泡发,还拿出笔记本,把 “莲子泡发技巧” 记下来:“干莲子泡发 2 小时(温水 1 小时),泡发水留用,煮羹加进去。”
周围的学员也都围了过来,看着苏软桃演示,有的还拿出手机(京城新出的便携记录工具)拍照,生怕错过细节。一个叫李石头的学员举手问:“苏姑娘,那百合用不用泡发啊?我看有的百合是干的,有的是新鲜的。”
“新鲜百合不用泡发,洗干净就行,要是干百合,就要提前泡发,跟莲子一样。” 苏软桃拿起一把新鲜百合,演示怎么撕成瓣,怎么去掉根部的硬芯,“你们看,百合的硬芯要去掉,不然会苦,撕瓣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把瓣撕碎了,煮出来才好看。”
学员们纷纷点头,有的还拿起百合跟着学,动作虽然生疏,却很认真。苏软桃又走到另一个灶台前,看到学员王小丫正在煮羹,火开得太大,汤都溅出来了,赶紧帮她调小火:“煮莲子百合羹要用小火慢炖,火太大容易糊底,汤也会浑浊,小火炖半小时,让莲子和百合的味道慢慢融到汤里,这样才清润好喝。”
王小丫赶紧点头,调整好火候,还时不时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糊底。苏软桃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着说:“上次月考你理论考得很好,实操只要多注意这些细节,肯定能做得更好。”
巡课结束后,苏软桃把所有学员召集到一起,手里拿着一颗泡发好的莲子和一颗没泡发的莲子,对比着说:“大家今天也看到了,做药膳不仅要掌握大的步骤,更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 莲子泡不泡发,火开得大不大,盐加得多不多,都会影响药膳的味道和效果。咱们做药膳,讲究的就是匠心,而匠心,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学员们纷纷点头,林晓月站起来说:“苏姑娘,以前我总觉得做药膳只要跟着配方做就行,今天才知道,原来细节这么重要,以后我一定会多注意,把每个步骤都做好。”
苏软桃笑着点头,从怀里拿出几本《药膳细节手册》,分给学员:“这是我整理的常见细节问题,比如食材泡发、火候控制、调味技巧,大家回去好好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或者助教。”
夕阳西下时,苏软桃离开学堂,马车驶在朱雀街上,她看着窗外的街景,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药膳传承不是简单地教配方,而是要把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匠心传下去,让每个学员都明白,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出真正好的药膳,才能把母亲的初心,真正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