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熵契约派”传来的信息,如同在迷雾笼罩的战场上,投下了一束精准的探照灯光。欧几里得全力运转,将那关于“调律者”次级节点坐标与“频率净化”过载模式的数据,迅速整合进“归墟灯塔”的星图与防御模型中。几个原本模糊的危险区域被清晰标注,防御系统也针对性地加载了数种新的反制算法。
然而,更让沈流石在意的,是那道随着契约成立而缠绕上他奇点核心的、无形的“因果锁链”。这锁链并非实体,也非能量,更像是一种基于宇宙底层逻辑的“约定”,它不干涉他的自由,却时刻提醒着契约的存在,并隐隐传递来一种……来自遥远彼端的、冰冷而理性的“注视感”。
这感觉并不令人舒适,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秩序”。至少,在契约存续期间,“逆熵契约派”这个神秘而强大的盟友(或观察者),将不会成为他的敌人。
“他们提供的节点坐标,有三个位于我们广播道韵可能覆盖的路径上。”守墓人指着新更新的星图,“是否要调整广播策略,避开这些节点?”
“不。”沈流石否决了这个提议,“既然知道了它们的位置,反而可以利用。将部分经过深度加密的、更具诱导性的‘噪音’信息,定向投射向这些节点。我们要主动测试它们的反应极限,收集更多数据。”
这是一种更具攻击性的策略。既然“调律者”是潜在的敌人,那么了解其运作机制,甚至尝试对其进行有限的干扰,便是必要的准备。
命令下达,灯塔的广播阵列开始进行微调。一部分道韵继续以更加隐蔽的“加密旋律”向全向广播,而另一部分则被赋予了特定的规则特征,如同经过伪装的侦察兵,悄无声息地飘向那几个已知的次级节点坐标。
就在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沈流石体内那道“因果锁链”,忽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波动。并非信息传递,更像是一种……“提示”?或者说,是契约方依据条款,发来的一个“标准通知”。
波动中蕴含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坐标参数,以及一个简短的标识——“可用资源点(低风险,已验证)”。
“逆熵契约派”共享了一个资源点的信息?沈流石心中一动。他立刻让欧几里得将该坐标与现有星图进行比对。
“坐标指向……一片标记为‘惰性星尘带’的区域。”欧几里得很快回报,“数据库记载,该区域规则相对稳定,能量贫瘠,缺乏有价值的矿物或特殊规则现象,因此未被任何势力标注为重要区域。但根据契约方提供的附加参数分析……该区域深处,可能存在一个极其隐蔽的、自然形成的‘规则静默区’,可用于临时隐匿或……进行某些需要避开监控的‘低信息熵’操作。”
一个天然的、未被发现的“安全屋”?沈流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逆熵契约派”果然手段不凡,连这种看似荒芜之地隐藏的秘密都能挖掘出来。这份“资源”,对于需要时而进行秘密活动或规避“调律者”扫描的他们而言,价值巨大。
这就是契约带来的切实好处之一——基于“可变秩序框架”下的有限资源共享。
“记录该坐标,列为备用安全点。”沈流石吩咐道。他没有立刻前去探查,初得盟约,保持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
接下来的数日,沈流石一边继续利用噬星者遗骸巩固修为,推演“万象归墟”的更深层变化,一边密切关注着对“调律者”节点的试探结果,以及那根“因果锁链”的动静。
试探结果反馈回来,那些次级节点对于定向的、经过伪装的规则扰动,反应存在一定的延迟和模式化,证实了“逆熵契约派”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而“因果锁链”则一直保持着那种冰冷的稳定,没有再传递新的信息,仿佛对方也在观察,在评估。
直到某一刻,沈流石正在解析一块新汲取的、蕴含着某种奇异“空间褶皱”特性的规则碎片时,那“因果锁链”再次传来了波动。
这一次,不再是坐标或通知,而是一段更加抽象、更像是某种“理论模型”片段的信息流:
“……基于贵方提供的‘道韵-混沌规则交互数据’初步分析报告……”
“……观测到‘归墟秩序’对基础规则粒子存在‘非标准亲和效应’……”
“……推测:该效应或可应用于‘信息熵遮蔽场’的局部优化……”
“……附:优化方案理论模型(草案)及所需验证参数……”
信息流中包含了一套极其复杂、却逻辑严密的数学公式与规则构型图,直指如何利用沈流石的道韵特性,来提升某种遮蔽技术的效果。
沈流石仔细“阅读”着这段信息,心中震撼。这“逆熵契约派”的解析能力和理论构建速度,远超他的想象!他们竟然能从那份交互数据中,如此快地推导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向,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
虽然这只是一个草案,需要他提供自身道韵的特定参数进行验证和完善,但其展现出的前瞻性和技术实力,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仅是信息共享,更是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互助”!
对方是真正将这场盟约,视作了一次严肃的、旨在提升双方实力的合作。
沈流石没有犹豫,立刻根据对方的要求,开始调动自身道韵,测量、凝聚那些特定的规则参数。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在履行契约,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与这个优化过程,他能更深入地理解“逆熵契约派”的技术思路,甚至反哺自身的“万象归墟”之道。
当他将测量好的参数加密传回后不久,“因果锁链”传来了简短的确认波动,随即再次陷入沉寂。
沈流石能感觉到,通过这几次“交易”,那根无形的锁链似乎变得更加……“凝实”了一些?并非束缚感增强,而是那种基于共同利益和规则遵守的“连接”变得更加牢固。
他站在灯塔核心,望着星图上那些被点亮的、来自盟友的坐标与信息,再感知着体内那根连接着未知远方的因果之线,心中渐渐勾勒出一幅更加清晰的、关于这片星海格局的画卷。
肃正议会、永恒画廊、万维网、调律者……这些是明处或暗处的猎手与管理者。
织音者、逆熵契约派、可能存在的“生命织网”、以及那些发出过警告或回应的隐匿星火……这些是潜在的盟友或可利用的力量。
而他自己,以“归墟秩序”立道,扎根于噬星者遗骸,正试图在这张错综复杂的巨网中,撕开一道口子,点燃一团足以燎原的火焰。
前路依旧凶险,但星图已不再是一片漆黑。
因果锁链,既是约束,亦是桥梁。
这场跨越星海的棋局,他终于不再是孤身落子。
接下来,便是如何利用好这张初步展开的星图与盟约,在这混乱的秩序中,为“不合格”的修仙界,杀出一条真正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