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归墟之眼”那令人心智冻结的绝对黑暗,沈流石和阿九仿佛从一场漫长而冰冷的噩梦中苏醒。外界那尚且存在的色彩、声音、乃至不完美的规则,此刻都显得如此珍贵与鲜活。
两人寻了一处僻静的山谷,布下简易阵法,需要时间来消化“归墟之眼”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那惊世骇俗的发现。
沈流石盘膝而坐,心神沉入体内,与量天尺深度连接。尺身内部,那微小的、模拟着“归墟之眼”本质的黑暗奇点虚影缓缓旋转,与周围代表着“合格基准”和无数规则“语法”知识的星辰符文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危险的平衡。
他反复回放着那“逻辑奇点”惊鸿一现的瞬间。那不是幻觉,量天尺清晰地记录下了那超越当前世界规则框架的、更加和谐完美的“可能性”的闪光。虽然只是碎片,但其蕴含的“无悖论”特质,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通往全新境界的大门。
他开始尝试理解,甚至模拟那“逻辑奇点”的些许特性。
这不是简单的规则组合或创造,而是涉及存在根基的“编译”。他用量天尺捕捉到的一丝“奇点”余韵作为引子,调动起从“无涯学海”领悟的规则“语法”,以自身对“合格”的理解为蓝图,小心翼翼地,尝试在掌心凝聚一丝……全新的、微小的规则结构。
这一次,不再是他已知的任何一种法术的变种。
那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自我闭合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能量环。它没有攻击性,没有防御力,甚至不具备任何常见的灵气属性。它唯一的特点,就是稳定,一种源于其内在逻辑完全自洽的、近乎绝对的稳定。
在这个能量环的规则定义中,不存在任何会导致其内部崩溃的悖论或冲突。它就像一个微缩的、完美的“世界种子”。
虽然它仅仅维持了不到十息,便因沈流石心神耗尽而消散,但成功的瞬间,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悸动——那是创造的火花,是超越“修复”、迈向“新生”的第一步!
“规则编织……”阿九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眼中蓝光流转,充满了惊叹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你已经开始触及‘织网’之名真正的含义了。上古‘织网者’追求的,并非仅仅是维持旧网的完整,更是在破损处,编织入新的、更加坚韧的丝线。”
沈流石疲惫地放下手,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红晕。“还不够,这只是最简单的结构,而且无法持久。要支撑起一个世界,需要难以想象的算力、能量和对规则更深的理解。”他看向阿九,“尤其是,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将这种‘无悖论’的规则,与当前充满缺陷的旧规则体系安全地……‘对接’起来。”
直接替换底层规则无疑是自杀,如同在飞行途中更换飞机引擎。唯一的可能,是找到一种方式,让新的规则如同疫苗或补丁般,逐步融入旧体系,中和其毒性,弥补其缺陷,最终引导其向健康方向演化。
而这,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实践,以及……可能存在的、前辈们留下的线索。
他想起了“万法源流”中那些被刻意抹去的、关于质疑“织网协议”的烙印,想起了“坠星原”那失败却悲壮的规则公式残骸,想起了“归墟之眼”中那深藏的“逻辑奇点”。
这些看似毁灭与绝望之地,实则都埋藏着前辈先贤们试图解决问题的智慧与牺牲。他们走过的弯路,他们失败的尝试,他们发现的蛛丝马迹,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我们需要整合所有的线索。”沈流石目光坚定,“从黑沼镇的‘泄漏’,古剑门的‘癌变’,万法源流的‘道伤’,无涯学海的‘毒饵’,到坠星原的‘混沌公式’,以及归墟之眼的‘逻辑奇点’……它们不是孤立的,它们共同描绘出了这个世界‘病因’的全景图,也暗示了可能的‘疗法’。”
阿九点了点头,她的核心协议中,关于“织网”使命的模块正在与沈流石的思路产生强烈的共鸣。“我的记忆修复虽然缓慢,但或许能从中提取出更多关于上古‘织网协议’架构的细节,以及……那些失败尝试中,被忽略的某些关键参数或边界条件。”
两人不再停留,再次踏上旅程。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危险区域,而是根据量天尺整合出的“规则病因图谱”,沿着那些规则异常相互关联、能量签名同源的脉络,进行系统性的调查与验证。
他们重访了一些曾经路过、规则存在轻微异常的区域,用量天尺更深层次的“规则语法”视角和“逻辑奇点”的感知能力,发现了许多之前忽略的细节:某些看似自然的规则薄弱点,有人为加固后又伪装的痕迹;某些流传的“捷径”功法,其规则根基与“无涯学海”中的“毒饵”理念同源;甚至在一些中小宗门的传承中,都发现了被悄然修改、导向歧途的功法节点……
幕后黑手的触角,远比他们想象的伸得更长,更隐蔽。这更像是一场持续了不知多少年、针对整个修真文明根基的、系统性的“慢性毒杀”。
然而,每发现一处问题,沈流石便用量天尺将其详细记录、解析,并尝试以那“无悖论”的规则理念为基础,推演其修复或替代方案。虽然大多只是理论推演,距离实际应用还遥不可及,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他“规则编织”能力的极佳锻炼,也让量天尺内蕴含的知识体系愈发庞大精深。
阿九则专注于从自身记忆碎片和沿途发现的古老遗迹中,拼凑关于上古“织网协议”和先贤们各种尝试的信息。她如同一个古老数据库的修复者,将零星的信息点串联成线,再编织成网。
这一日,他们在一处荒废的古修洞府中,找到了一块残破的玉简。玉简中记载的并非功法,而是一位不知名先贤的研究手札,其中提到了一个名为“规则适应性嫁接”的猜想。
这位先贤认为,强行重写底层规则(如坠星原尝试)或覆盖悖论(如归墟之眼尝试)都过于激烈,成功率渺茫。他提出,或许可以寻找或培育一种具备高度“规则包容性”和“自我优化能力”的“种子”,将其植入当前规则体系。这“种子”不会直接对抗旧规则,而是如同共生体般,逐步吸收旧规则中的“营养”(有序能量),排出“毒素”(悖论冲突),并以其自身的“无悖论”特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和优化周围的规则环境,最终实现体系的平稳升级。
这个猜想,与沈流石“编织与对接”的思路,以及“逻辑奇点”的特性,不谋而合!
“找到了!”沈流石握着那残破玉简,心情激荡。原来早有先贤想到了类似的路径!这证明他们的方向,并非异想天开!
“看来,我们并非孤独前行。”阿九轻声道,眼中闪过一丝慰藉。无数先行者的智慧与牺牲,如同黑暗中的薪火,虽然微弱,却一代代传递下来,指引着后来者的方向。
沈流石将这份珍贵的手札内容用量天尺仔细记录、解析,融入自身不断完善的“救世方案”理论体系中。
他看向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山峦,落在了那规则地图上几个光芒最为耀眼、也最为危险的终极节点上。
他知道,理论积累已经达到一个瓶颈。是时候,再次直面那些最深的黑暗,去验证他的猜想,去寻找培育那“规则种子”的关键之物了。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直指那幕后黑手可能的核心据点之一,也是规则冲突与能量签名最为集中的区域——
“葬星海”!
传说那里是上古战场,星辰陨落之地,也是如今修真界几大顶级势力冲突交锋的前线,规则混乱程度仅次于“坠星原”,更是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危险与……机遇。
量天尺微微震动,似乎也感应到了主人坚定的意志。
薪火已传,前路已明。
接下来,便是将这微弱的火种,带入那风暴的最中心,看它能否……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