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带着栀子花的香气和一丝灼热,吹拂着高考考场外焦灼等待的人群。林渊平静地走出考场,脸上看不出喜怒。于他而言,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试,更像是一个必须走完的过场。答题很顺利,他甚至有意识地控制了一下分数,确保能进入目标院校,但又不会成为什么惊世骇俗的“状元”,引来过度关注。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华清大学,电子工程系。
选择华清,不仅仅因为它是国内顶尖工科殿堂,更因为这里拥有全国最好的科研环境、最顶尖的师资,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最优秀的人才库。他需要这里的人才,作为“星火”燃烧起来的第一批薪柴。电子工程作为软硬件结合的核心学科,也最符合他未来在芯片、通信、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布局的需求。
高考结束后的假期,当其他同学沉浸在解放的狂欢、毕业旅行或对未来的迷茫中时,林渊的生活却更加忙碌。北极光创投的第二笔一百六十万美元预付款如期到账,他手头可动用的资金更加充裕。
“星火之源”离岸公司账户上沉淀的资金已经超过三百万美元,这在国内2013年,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如何让这笔钱安全、合规且高效地流入国内,并开始产生价值,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
直接以外资身份大张旗鼓地回国投资?目标太大,与他现阶段“低调发育”的战略不符。他需要一个更巧妙、更不引人注目的切入点。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产业。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小小的天使投资,而是有了一个更具体的构想——建立一个孵化器的雏形。
他通过那家离岸服务机构,雇佣了一名具备一定资质的华人财务顾问,负责处理“星火之源”的日常财务和简单的法律合规事务。然后,他指示这名顾问,以“星火资本”的名义(“星火之源”旗下的投资分支),开始在国内最大的几个科技论坛和创业者社区活跃起来。
这一次,他不再寻找需要技术指导的团队,而是寻找那些拥有不错创意、但缺乏启动资金的种子期项目。他给出的投资条件非常优厚:资金额度在10万到50万人民币之间,占股比例要求极低(通常不超过10%),并且承诺不干预团队日常运营,只提供必要的战略建议和后续融资支持。
这种“傻多速”式的风格,很快在圈内小范围引起了议论。有人怀疑是骗局,有人嗤之以鼻,但也确实吸引了一批真正有想法却求告无门的创业者。
林渊并不在意那些质疑,他依靠的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他投资的项目五花八门:一个做移动端社交阅读的、一个尝试做本地生活服务o2o的、一个专注于数据可视化的小团队……这些项目在当下看来或许不起眼,甚至模式模糊,但林渊清楚,其中几个方向,正是未来几年风口上的猪。
他的目的并非单纯财务回报,而是要编织一张关系网,一个以“星火资本”为纽带的、遍布未来热门领域的早期生态。这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将来都可能成为他重要的合作伙伴或信息来源。这笔投资,更像是播种。
与此同时,他也在为“星火”实体的落地做准备。他让财务顾问在国内沿海某经济活跃、政策相对开放的准一线城市(比如未来的“科创之城”杭川市),注册了一家名为“星火视界”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挂在了那名财务顾问名下,但实际控制人通过复杂的离岸架构指向林渊。
“星火视界”明面上的业务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看起来平平无奇。林渊计划将“深度视觉”团队以及未来可能投资的某些技术型项目,逐步整合进这个实体中,让它慢慢从空壳变成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
就在林渊有条不紊地布局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他平静的谋划。
那位负责“深度视觉”项目后续法律文件的事务所助理,在一次例行电话沟通中,无意间提及:“林先生,我们注意到最近有一家名为‘辰光科技’的国内公司,也在接触这个领域,似乎对我们的项目表现出了一些兴趣,还打听过投资方的情况。”
辰光科技?
林渊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在前世,辰光科技是国内早期崛起的一家消费电子巨头,以营销见长,但在核心技术上始终受制于人,后期发展陷入瓶颈。更重要的是,林渊隐约记得,辰光科技的创始人背景复杂,与某些海外资本联系密切,手段也以激进甚至有些霸道着称。
他们怎么会注意到“深度视觉”这个还在襁褓中的项目?是巧合,还是……“星火资本”近期的活跃,已经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注意?
林渊立刻警觉起来。他树下的“星火”尚在萌芽,远未成势,绝不能过早暴露在风雨之下。他叮嘱财务顾问和“深度视觉”团队,近期保持低调,对所有外部接触保持警惕,尤其是来自辰光科技方面的。
这件事给林渊提了个醒:国内的商业环境,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资本的东风固然能助火势,但也可能引来不速之客,甚至暴雨。
他需要加快步伐,也需要一道更坚固的“防火墙”。
几天后,高考成绩公布。林渊以高出华清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线三十多分的、足够优秀但又不会引人侧目的成绩,顺利被第一志愿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喜极而泣,在家中摆了小小的庆功宴。林渊看着喜悦的父母,心中也充满了感慨。前世的他,虽然最终功成名就,却错过了太多与家人相伴的平凡时光。
这一世,他既要只手补天,扭转国运,也要守护好这方小小的屋檐下的温暖。
他将录取通知书仔细收好。华清园,那里将是他下一个舞台。
在那里,他将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点燃真正的技术之火。而来自辰光科技的那一丝隐忧,也让他意识到,仅仅有技术和资本还不够,他还需要建立自己的“势”。
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际的江湖,是积累未来力量的起点。
东风已至,但迎风起舞之前,需得先扎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