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御驾回銮。
景仁宫的那株银杏树倒是成活了,满树都是金黄的叶子,秋风一吹,飒飒作响。
“不错!”舜英满意地点头。
“臣妾给贵妃娘娘请安!”
舜英回头一看,正是荣妃与王贵人。
荣妃待人宽和,十五阿哥又由王贵人亲自照料,日子过得舒坦,人也光彩照人了。
只是二人的眉宇间凝结了一缕忧愁,所忧为何,自然是永和宫。
舜英笑着将二人请进殿中吃茶,金瓜贡茶清香温润,趁热饮一盏,浑身都暖洋洋的。
“还是贵妃宫里的奴才会泡茶,臣妾宫里的金瓜茶泡出来总是差些味道。”荣妃温婉笑着,适时地吹捧着。
荣妃倒是还算沉着,可王贵人却有些心不在焉,金瓜茶虽好,却无心品味。
荣妃忽地低声道:“贵妃娘娘还不晓得吧,永和宫刚刚又进了一批年轻漂亮的小宫女,德妃正用心教导着呢!”
拉皮条啊,把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往四五十岁的糟老头床上送。
恶心!
舜英冷着脸,撂下了茶盏,“这种事情,荣妃无须告诉本宫。”
荣妃赔笑道:“是臣妾饶舌了,永和宫的事儿,娘娘又岂会不知。”
我特么还真不知道!舜英不喜欢德妃,景仁宫上下自是连提都不提。
王贵人忙不迭起身,眼里含着三分焦急之色,“贵妃娘娘,嫔妾担心德妃会重获皇上信重。”
舜英神色平和地看着王氏:“怎的?还怕荣妃护不住你?”
荣妃温吞的脸有些尴尬。
王贵人咬了咬红唇,坦然道:“嫔妾只是心中难平,德妃伤害嫔妾的十五阿哥,对嫔妾亦是多年刻薄,嫔妾私心不愿看到德妃重获圣恩。”
舜英打量着王氏依旧姣好的面庞,“有些事情,你无可奈何,本宫亦如是。”
王贵人俏脸白了三分,连贵妃都无可奈何吗?
舜英无可奈何的是康麻子,而不是德妃。
荣妃温和一笑,“王妹妹也不必太担心,皇上只是怜悯德妃罢了。七公主不幸早殇,皇上也只是去看了她一回而已。”
王贵人除了愤懑难平,其实更多的是恐惧和不安。德妃压了她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将其搬倒,哪里想到,转眼功夫,竟又爬起来了!
荣妃其实并不怎么焦虑,德妃有那么多儿女为她周旋,复位是早晚的事儿,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罢了。
自德妃复位,王贵人就十分努力争宠,德妃如今越活跃,王贵人就越是尽心服侍皇上。
荣妃其实乐见这般场面。还有惠妃宫里的高庶妃,如今也是百般温柔小意。再加上颇通诗书的瓜尔佳贵人,又岂是随随便便一两个宫女就能动摇的?
陪着王贵人来贵妃这里,荣妃的主要目的是宽抚笼络王氏。
舜英略一思量,便吩咐岁余:“去拿两盒玉容膏,送与王贵人吧。”玉容膏是祛疤的良药,更能细嫩肌肤,是一等一的保养佳品。
王贵人虽不是冲着这个来的,但也千恩万谢,不管怎么说,起码贵妃也盼着她更得宠些,贵妃也不希望德妃宫里出个得宠的新人。
“叨扰贵妃礼佛了。”荣妃起身,忙不迭告罪。
送走了荣妃与王氏,日头都老高了,舜英也无心修炼了,便歪在美人榻上,手里拿着一枚金黄的佛手把玩着。
忽听外头“喵呜”一声,舜英一个激灵,便顺手支开了步步锦窗,赫然见廊下多了一只油光水滑的大猫。
那猫儿浑身雪白,毛也极绒密蓬松,看上去就像个圆滚滚的雪球,正打着滚在她的廊下晒着太阳。
当真是一点都不见外。
舜英顿时觉得手都痒痒了,啊,不行,怎么能背着乖徒弟们,去摸别的毛茸茸?
其实以舜英身份地位,养它十个八个毛茸茸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她这辈子都没养过宠物。
昔年戴姨娘在世的时候,还养过一只三花狸奴,舜英倒是不曾主动去摸,但那只三花小美猫可没少主动来蹭她。
后来戴姨娘去世,三花小美猫没几个月也郁郁而终了。
便再没有猫主动来摸她了。
赫舍里老夫人对毛茸茸过敏,跟前是不许有这些猫儿狗儿的,舜英养在她的萱堂,自然见不着毛茸茸。
唉,不行,手更蠢蠢欲动了。
“这是谁的猫?”漂亮又干净,一看就是有主儿的。
众宫女忙仔细端量,其中一个小圆脸的小宫女似乎是认出来的,便上前屈膝一礼道:“回贵妃娘娘话,瞧着似乎是七公主的雪花娘。”
舜英愣住了,七公主,那个月前早殇的孩子啊。
而这只“雪花娘”依然被照料得极好,只怕是……
岁余露出厌恶之色:“还不快把这只蠢猫赶出去!这里可是景仁宫!哪里轮得到它在这里撒野!”
舜英暗笑不已,人家哪有撒野,只是晒个太阳而已。
不过舜英并未阻止,她又不能养猫,还是赶紧送走吧。
要不然一会儿该忍不住了。
说是叫“赶出去”,小圆脸小宫女其实十分温柔,一把抱起“雪花娘”,便一路小跑送出了景仁宫。
这丫头似乎是叫琼枝,是舜英封贵妃之后,内务府又拨来使唤的贴身宫女。
舜英为妃时候,贴身伺候的除了岁余,还有暮云、合璧、月移、花影、彤霞、晓露六人。升了贵妃后,按规矩该有八个贴身宫女,因此又添了寒梅与琼枝。都是出自李清照的词。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一晃眼,她进宫已经快七年了。
暮云、合璧都二十五了,月移和花影也有二十三四了,彤霞、晓露略小些,但也有二十二三岁了。
按照此时清宫规矩,宫女要满三十岁才能出宫。哪怕是暮云、合璧也要再等五年呢。
看着身侧侍立的端方恭谨的暮云与合璧,这两个丫头素来是安静的,规规矩矩办着自己的差事,从无疏漏。虽不及彤霞贴心,但都是忠心谨慎的丫头。
三十岁,实在是太晚了。
舜英抚了抚鬓角,道:“我瞧着天气正好,去宁寿宫给太后请安吧。”
回宫后,太后以舟车劳顿为由,免了后宫三日请安。所以舜英打算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