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编织效果达到极致,月平摒弃了凡俗的织布梭子,选择以“法器辅助”提升精度——凡俗梭子由普通木材或金属制成,无法承受青罗线中的高浓度灵气,更无法精准引导“意灵共鸣”,强行使用只会导致梭子崩裂、青罗线受损。
唯有借助蕴含灵气的高阶法器,才能实现“完美编织”。
他移步至璇玑宫,这座宫殿位于豆腐堰东侧的“灵脉丘”上,丘下是一条活跃的“青灵脉”,能为宫殿持续提供灵气。
宫殿由上古“通天灵木”搭建,屋顶覆盖着“灵晶瓦”,瓦面能吸收月光与星光,转化为“纯阴灵气”储存于殿内的“聚灵池”中。
殿内四面墙壁上刻有“九转聚灵阵”,阵眼处镶嵌着“上品灵晶”,确保殿内灵气浓度始终保持在“高活性状态”,是存放珍稀法器与灵材的绝佳之地。
璇玑宫内,左侧的“灵器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高阶法器,每一件都配有详细的“灵鉴卡”,标注着法器的属性、功效与使用方法:有能释放九天雷电的“惊雷珠”,珠内封印着一道“雷灵”,可用于破除邪祟。
有能操控四海水流的“碧水盏”,盏底刻有“水纹符”,能引动方圆百里的水域能量。
还有能净化一切浊气的“清灵镜”,镜面由“万年冰晶”打磨而成,能映照出能量的本质形态。
这些法器皆是月平耗费三年时间,从各地寻访而来,为“青罗带”工程筹备的“储备资源”。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架子中央的一面牛皮大鼓上——这鼓并非凡物,而是从磨子山的“土灵牛”意灵一族借来的“镇山鼓”,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土灵牛一族的“镇族之宝”。
土灵牛一族是意灵界着名的“大地守护者”,它们的“灵皮”蕴含浓郁的土属性灵气,具备“灵气传导”与“能量放大”双重特性——灵气在灵皮中的传导速度是普通皮革的十倍,能量放大倍数可达三倍。
鼓身由“磨子山黑石”打造,黑石密度极高,莫氏硬度达九级,能承受高强度的灵气冲击而不变形、不开裂。
鼓面上刻有“周天聚灵纹”,由三百六十道“土灵符”组成,符文中蕴含“大地脉动”的韵律,可将周围的天地灵气按“九宫方位”汇聚于鼓中,为法术施展提供持续能量。
鼓身两侧还挂着十二枚“清心灵铃”,铃身由“月光银”打造,晃动时能发出“清心音”,音波频率与意灵的“灵核共振频率”一致,能驱散施法者的杂念,确保意念专注,避免因心神不宁导致法术失误。
月平将这面大鼓命名为“站鼓”,并为其配套设计了“站鼓催针”之术——这一法术的灵感源自外婆的“织灵韵律”,将鼓声的“大地脉动”与意念的“意灵波动”相结合,以鼓声激活法器,以意念引导编织,实现“人、鼓、剑、丝”四者的完美共鸣。
此前,他已从殿内西侧的“冰盒洗剑炉”中取出自己的本命意器“谦和剑”——这柄剑是月平十八岁成人礼时,由父亲亲手打造,剑身由“天外陨铁”与“灵脉水晶”按 6:4的比例混合锻造,通体泛着淡青色光泽,剑长三尺三寸,剑柄处镶嵌着一颗“凝神珠”,能在施法时稳定使用者的心神。
剑身上刻有“千丝纹”,这纹路并非装饰,而是“分灵术”的关键载体,纹路中的每一道细线都对应着一缕“分灵”,能在法术催动下,将剑身分解为一千柄微型剑器,每柄剑器都具备原剑的“引导”与“切割”能力,且能通过意念远程操控。
月平在璇玑宫中央的“净化阵”中,以“分灵术”拆解谦和剑:他先将谦和剑竖立于阵眼,剑身与阵中的“分灵柱”对齐,确保分灵时能量均匀。
随后双手结出“分灵印”,拇指与食指相扣,其余三指伸直,指尖泛着淡淡的青色光芒,将自身的“意灵本源”注入剑身,口中吟诵起上古“分灵咒文”:“天地分灵,万法归宗;一剑化千,意通苍穹。
”随着咒文落下,剑身上的“千丝纹”瞬间亮起,如同一条条发光的细线,从剑柄延伸至剑尖。
剑身开始缓缓分解,并非暴力碎裂,而是如同冰雪消融般,化作一千道淡青色的灵气流光——每一道流光都裹挟着细微的灵气粒子,在空气中留下短暂的光痕,如同流星划过夜空。
这些流光并未四散,而是严格遵循“分灵术”的轨迹,保持着剑的形态轮廓:剑尖朝前,剑柄在后,剑身微微颤动,仿佛在适应新的形态。
在空中悬浮半息的瞬间,流光中的灵气粒子快速凝聚,从气态转为固态,最终凝实成一柄柄完整的微型剑器,即“千意剑”。
这些千意剑形制极为统一,堪称“意灵锻造的完美范本”:每柄长约三寸,误差不超过一毫米。
宽约半寸,剑身厚度均匀,从剑柄到剑尖呈细微的楔形,确保既轻便又锋利。
剑刃薄如蝉翼,边缘泛着冷冽的青光,那是“天外陨铁”特有的光泽,即便在昏暗的夜色中,也透着“削铁如泥”的威慑力——若用普通铁器触碰,只需轻轻一划,便能留下深度达半寸的划痕。
剑柄处保留着原剑的“凝神纹”,这纹路呈螺旋状缠绕剑柄,共九圈,对应“九转凝神”之术,能在飞行时稳定千意剑自身的灵气,抵消外界气流的干扰,确保飞行轨迹偏差不超过半寸。
剑身的“千丝纹”依旧清晰,只是按剑体大小等比例缩小,每一道纹路的宽度仅为原剑的十分之一,却依旧能精准引导灵丝,如同为灵丝铺设了专属的“轨道”。
月平凝视着空中悬浮的千意剑,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通过“灵视”能力,将每一柄千意剑的状态尽收眼底:所有千意剑的灵气浓度均稳定在“八厘灵”,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一,这意味着每柄剑的能量输出能保持一致。
剑刃的锋利度通过“灵气共振测试”,每柄剑切割灵草的速度完全相同,没有任何一柄因分灵不均出现刃口缺损或钝化的情况。
这份精准,是他多年修行“分灵术”的成果——最初练习时,他曾因意念掌控不稳,导致分解出的剑器灵气紊乱,有的灵气浓度过高导致剑身过热,有的过低导致剑身脆弱易断,甚至出现过剑身断裂的情况。
为了达到“千剑如一”的境界,他每日在“灵镜室”中练习,对着灵镜调整意念输出,记录每一次分灵的参数,不断优化法术细节,历经数千次的失败与调整,才终于掌握了这门高阶法术。
随后,月平双手结出“引剑印”——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拇指相扣,其余四指伸直,指尖泛着淡淡的青色灵气。
他口中轻喝:“归位!”这一字落下,声音虽不响亮,却带着“意灵指令”的威严,如同无形的声波,传递到每一柄千意剑中。
千意剑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整齐地朝着牛皮大鼓飞去,飞行速度保持在每秒两米,彼此间距均匀,形成一道整齐的“剑流”,没有丝毫混乱。
鼓身周围早已按“九宫八卦”方位,均匀分布着一千个“剑槽”——每个剑槽深约一寸,槽壁光滑如镜,由“磨子山黑石”打磨而成,能减少千意剑插入时的摩擦。
槽内壁刻有“吸灵纹”,这纹路与千意剑的“千丝纹”纹路互补,如同钥匙与锁的契合。
当千意剑落入剑槽的瞬间,“吸灵纹”与“千丝纹”同时亮起,淡青色的光芒从槽中溢出,沿着鼓身的纹路蔓延,与鼓身的“周天聚灵纹”相互交织,形成一层淡淡的灵气光罩。
这光罩不仅能防止外界杂质侵入,还能将鼓身汇聚的天地灵气导入千意剑中,为剑器补充灵气,确保在使用前,每一柄千意剑都保持最佳能量状态。
月平走上前,伸出右手,食指轻轻触碰鼓身——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那是“土灵牛皮”特有的质感,同时能清晰感知到千意剑与鼓身灵气的完美融合:
千意剑的灵气通过“吸灵纹”与鼓身的“周天聚灵纹”相连,形成一个微型的“能量循环”,鼓身的灵气为千意剑补充能量,千意剑的灵气则激活鼓身纹路的活性,如同剑与鼓本就是一体。
他微微点头,心中暗道:“‘站鼓催针’的准备工作,已然就绪,接下来便是编织的关键环节。
”此时,“菟丝防护”工序产出的青罗线,已由猪龙人与小猪猪小心翼翼地转移至编织区域——猪龙人用前蹄轻轻托起青罗线的中部,避免丝线拖地受损。
小猪猪则释放出淡淡的月光灵气,在青罗线下方形成一层“灵气托垫”,减少丝线与地面的摩擦。
这编织区域是一片直径十丈的圆形区域,地面由“灵脉石”铺成,每一块灵脉石都取自“青灵脉”的核心区域,石中蕴含浓郁的灵气,能为编织过程提供基础的能量支撑。
石面上刻有清晰的“九宫八卦纹”,纹路深度约半寸,宽度约一寸,由“灵晶粉”混合“树脂”勾勒而成,能在灵气激活时发出淡淡的银光,为编织提供精准的位置参照,确保经线与纬线的交点精准对应“能量节点”。
青罗线被整齐地铺在“九宫八卦纹”的经线与纬线轨迹上:经线沿“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位延伸,共八十根,每根间距约一尺。
纬线则与经线垂直,共八十根,同样间距一尺。
每一根青罗线的两端都固定在地面的“灵丝桩”上——这些桩子高约三寸,由“冰蚕丝”与“灵木”按 3:7的比例混合制成,表面光滑,能释放微弱的牵引力,将青罗线拉直,使丝线保持适度的张力,避免因松弛导致编织时出现纹路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