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意鉴已从先前的圆镜形态,蜕变成为一面三尺高、两尺宽的长方形灵镜。
镜身由陈家祖传的地脉灵晶熔炼而成,这灵晶采自撞杆山千年地脉核心,历经三代灵脉师以“心神温养术”培育,内部已形成与忧乐沟地脉完全同步的灵能频率。
表面泛着的金蓝色微光如同流动的星河,无数细小的灵能粒子在光华中循环往复,像是地脉延伸出的“感知神经”,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细致地捕捉着周围灵息的每一丝变化。
镜边缘缠绕的九宫八卦灵纹,每一道纹路都经过精密测算,精准对应着忧乐沟的一处核心地脉节点,从撞杆山主峰到豆腐堰中心,共三十六道纹路环环相扣。
纹路交汇处镶嵌的心灵灵晶,闪烁着米粒大小的暖光,将月平的意识与地脉灵能牢牢绑定。
只是那灵能通道中,偶尔会掠过一丝极淡的滞涩感——那是清淤后地脉灵能尚未完全平复的正常反应,如同河道疏通后仍残留的细小泥沙,却也让月平更加警惕,不敢有丝毫放松。
在意鉴中成像看似轻松,实则是月平将意识从灵核中抽离,以“灵能意识体”形态与地脉灵能深度同步的严谨尝试。
这一过程如同在钢丝上行走,需突破“意识与灵能的界限”,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灵能紊乱。
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身前的青灰色岩石上,晕开的水渍边缘泛着一圈转瞬即逝的灵光——那是汗液中残留的心神食粮能量,与地脉灵息产生的短暂共鸣。
灵光的颜色与强度,恰好反映出此刻地脉灵能的稳定程度。
他的身体微微紧绷,指尖灵能虽有轻微波动,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频率,如同风中坚守的烛火,即便面对山间微风的干扰,也从未有熄灭之虞。
为了维持意识与地脉的稳定连接,他已消耗了上千万级的心神食粮,这些食粮需以灵泉之水浸泡灵植,再经“心神鼎”百日温养方能凝练,这般消耗相当于陈家半个月的储备量。
灵核深处传来的细微刺痛,更像是一种“善意提醒”,让他时刻保持专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二步,近心近意!由我独自完成。
近听水无声,近种篱边菊。
近年来,近似值,近来可好,近在咫尺。
”月平口中念出传承千年的意鉴诀语,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带着灵能的震颤,与意鉴的灵纹产生共鸣,让周围躁动的灵息随之平稳。
这几句看似寻常的诀语,实则是陈家历代灵脉师智慧的结晶——“近听水无声”对应着水脉灵能的柔和频率,能引导意识与豆腐堰的水体灵能完美同步。
“近种篱边菊”对应着地脉灵能的稳定频率,可让意识深入土壤灵层,感知每一寸土地的灵能状态。
“近似值”则是引导意识精准匹配灵能波动的“校准指令”,能将意识与地脉灵能的误差控制在微乎其微的范围内。
随着诀语落下,月平的意识如同被精准调控的“灵能探针”,顺着意鉴边缘的九宫八卦纹路缓缓延伸,每一道意识丝都如同镀了灵能的光纤,将地脉灵能的细微变化实时传回。
意鉴中收录的五十亩堰塘远景,在意识的牵引下缓缓拉近,如同镜头聚焦般,从模糊的全景逐渐变为清晰的近景。
奇特的是,景物拉近后,镜中显示的范围却丝毫未减——原本分散在堰塘周边的六个地脉节点、四座山体的轮廓、岸边灵植的分布,此刻依旧完整呈现,只是细节愈发清晰得惊人。
岩石上的地脉纹路如同地图上的河流,每一道分支都清晰可见,分支间藏着的几处极淡暗纹,是长期淤泥覆盖留下的灵能印记。
这些印记虽不影响灵能流动,却能作为判断地脉历史状态的依据。
灵草叶片的露珠里,灵能气泡以均匀的速度缓慢流动,偶尔的停顿,是灵草吸收灵能时的自然反应,停顿的时长恰好与灵草的生长周期相契合。
堰塘水底的石子表面,灵能膜上的细小裂痕,是清淤时灵具不慎触碰留下的痕迹,虽细微却需详细记录在案,后续可通过微量灵能修复,避免裂痕扩大影响灵能传导。
四座山体与豆腐堰的拉近尤为明显,当拉近到极致时,站在一旁的陈松年忍不住微微皱眉——以他毕生研究地脉灵能操控的经验,这般“近化”所需的意力,已接近普通灵能者的极限。
月平指尖的灵能光痕稳定如常,光痕边缘那丝极淡的灰雾,并非异常力量,而是地脉中残留的微量淤污泥尘,被灵能带动后产生的视觉效果,只需一阵微风便可吹散。
陈松年握紧手中的灵木拐杖,拐杖头雕刻的“地脉守护纹”微微发亮,目光中满是关切。
这孩子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意力消耗,还要在复杂的灵能波动中,细致分辨正常现象与异常信号,这份专注与坚韧,早已超越了陈家历代同龄人,甚至让他这个父亲都感到钦佩。
月平的声音渐渐低沉,却始终清晰可闻,如同山间沉稳的钟鸣,穿透周围的灵息传到每个人耳中。
他的脸色虽因意力消耗略显苍白,却没有丝毫疲惫之态,双眼始终明亮如炬,紧盯着意鉴中倒映的地脉景象,瞳孔中清晰地映出每一处灵能流动的轨迹。
他的意识如同一张细密的“灵能监测网”,以每秒十次的频率,精准捕捉着镜中每一处景物的灵能波动。
那波动中偶尔夹杂的不规则震颤,并非未知力量的窥视,而是清淤后地脉灵能重新分布的正常现象——就像水流在疏通的河道中,会暂时出现漩涡与回流,待水流稳定后,便会恢复顺畅的流动状态。
地脉灵能亦是如此,只需耐心等待,便能自然平复。
休息半柱香时间后,月平刚喊出“第三步!”,便因长时间专注导致喉咙干涩,声音戛然而止。
他没有丝毫慌乱,立刻改用陈家特制的“默掐法诀”——这是一种无需发声,仅靠手势传递灵能指令的秘术,比口诀更节省意力,且能避免声音干扰灵能波动。
他的双手在胸前快速变幻,动作流畅而精准。
先是结出“地脉凝意印”,双手拇指与食指相扣,其余手指伸直,形成“地”字形态,稳定自身意识,防止意识在深度解析时出现溃散。
再变换为“八卦分灵印”,双手按八卦方位展开,将意识拆解为八道细微的灵能流,每一道灵能流对应一个解析维度,分别监测灵能强度、流动方向、杂息浓度等关键数据。
最后凝出“沙盘聚灵印”,双手合十后缓缓展开,掌心相对,引导八道灵能流同步流向意鉴——指尖划过的轨迹凝聚出淡淡的金蓝色灵能光痕。
这些光痕按九宫八卦的方位排列,如同在空气中编织出一张精准的“意识解析网”,网眼大小仅能容纳一缕意识灵能通过,确保每一个解析维度都能精准覆盖,不遗漏任何细节。
九大望眼,陈家负责监测地脉的九位核心子弟,均经过十年以上的灵能训练,每人至少掌握三种地脉监测术,能独立处理简单的灵能异常清晰地看到,四大意灵已自发围在月平四周,形成一个直径五尺的“协同守护阵”,阵形暗合“四灵护脉”之态,与陈家古籍中记载的地脉守护阵完全一致。
老山羊站在月平正前方,对应“地”位,羊皮灵具完全展开,灵具表面的金色灵纹与意鉴的九宫八卦纹完美共鸣。
每一道灵纹的亮度变化都精准对应着地脉灵能的输出强度,如同一个实时更新的“灵能仪表盘”,让月平能随时掌握地脉灵能的供给状态。
小老虎站在月平右侧,对应“风”位,释放出双属性灵能,黑色风脉灵能在外层形成一道半透明的灵能屏障,屏障上的“风护纹”能自动识别并隔绝外界杂息,确保月平的意识不被干扰。
金色地脉灵能则化作细小的灵能丝,如同温柔的溪流,缓缓融入月平体内,缓解他灵核的刺痛感。
二狗子站在月平左侧,对应“雷”位,灰色风旋在它周身环绕,风旋的转速随月平的法诀节奏实时变化——当月平结“地脉凝意印”时,转速为每秒三十转。
结“八卦分灵印”时,转速提升至每秒六十转,精准辅助调整法诀的灵能频率,确保每一个手势的灵能输出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一。
小白猪站在月平后方,对应“水”位,将白色灵息化作细密的“灵能丝线”,这些丝线直径仅发丝粗细,精准注入月平的灵核脉络。
如同“营养导管”,将心神食粮的能量以稳定的速率缓慢释放,为月平持续补充意力,释放速率与月平的意力消耗速率完美匹配,确保他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即便有灵物相助,月平的身体仍微微前倾,如同专注耕作的农夫,全身心投入到地脉解析中。
他双脚与地面接触的区域,泛着稳定的金蓝色灵能光晕,光晕直径约一尺。
那是他为了稳定身形,下意识释放的地脉灵能,灵能融入地面后,与地脉节点形成短暂共鸣,如同在脚下构建了一座“灵能基座”,让他即便长时间站立,也能保持稳定。
他的眼神始终坚定,瞳孔中偶尔的收缩,是发现地脉关键细节时的专注反应——他能清晰感知到,地脉灵能正顺着预设的通道有序流动。
那股曾让他疑惑的“冰冷感”,实则是清晨山间的低温,与灵能交织后产生的正常错觉,并非未知力量的渗入,只需将灵能温度微调半度,便能彻底消除。
四大意灵动用心神食粮时,空气中弥漫开淡淡的灵香——这香气并非普通的香味,而是心神食粮与地脉灵能融合后的“灵能气息”。
香气中带着撞杆山的厚重,如同陈年灵木的沉稳、风巅山的灵动,如同新生灵草的清新、灰风山的轻盈,如同山间微风的舒爽、柔水山的温润,如同灵泉之水的甘甜。
四种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守护香氛”,没有丝毫杂乱,反而透着一种“协同互助”的平和,让周围的灵能都变得温顺,如同在为月平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