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你的规划,这很好,但朕却不能让你吃了亏。”
李世民思忖片刻,说道:“这样吧,你把棉花种子交给朕,由朝廷直接组织人手种植。”
“等棉花收获后,全部交给你来制作棉衣棉被,该你赚的钱,你照赚就好。”
“真的不用了。”陈衍婉拒道,“陛下,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您掌握的田地虽多,但如今大唐许多地方的百姓仍缺粮果腹。”
“不如就按原计划,让我来种棉花。反正我这儿小门小户的,自己人也消耗不了太多粮食。”
“当初要这么多地,本就是为了种棉花,临时改变计划反而不妥。”
李世民还想再劝,陈衍却抢先一步,诚恳地说:“陛下,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怕我出钱出地,最后忙活一场却没赚到什么,吃了亏。”
“但账不能只这么算,我不是早就跟您说过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如今我有了些能力,您总得给我一个机会,为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为我所敬佩的君主分忧解难吧?”
他说最后一句话时,语气带着几分玩笑,但在场的人却没有一个笑得出来,反而神色动容。
李世民闻言,感慨地长叹一声,神色转为郑重:“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便不再多劝了,倘若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随时给朕传信!”
“好!”陈衍笑着应承下来。
李世民又提起另外一件事,“种棉花就这么决定了,那曲辕犁,你认为该如何推广效果最好?”
“这还用问吗?”陈衍当即乐道:“当然是大唐民报啊!”
“只要将曲辕犁的具体用法、效果全部写在报纸上,画出一个样图给百姓看,然后用官府的名义贴上告示,让人好好宣传一下,不怕百姓不知道。”
“当然!”他转而说:“这种东西是不能送的,绝不能让百姓养成可以不劳而获的思想,以工代赈这种计策实际上是可以用于方方面面的,直接在各地售卖即可。”
“若百姓买不起,可以用租赁的方式,相信世界上也没人敢欠您的东西。”
“嗯!”李世民重重点头,经过这么长时间,他越来越能体会到以工代赈的高明了。
这一点从几乎一月一个样的渭南县就能看得出来。
而且最初陈衍提起的经济流通,他多少也看得出一点门道了。比如说,从表面上看陈衍一直在大肆撒钱,无论是修路的苦力,工坊的工人,甚至一个守门的护卫,陈衍给的工钱都相当高。
但百姓们赚了钱总要花出去。
以前日子紧巴巴,现在宽裕了,扯几尺好布给家人做身新衣裳,很合理吧?
赶上节日或丰收,买点肉、打点酒,吃顿好的改善生活,不过分吧?
手里有了余钱,想着送孩子去学堂认几个字,更是人之常情吧?
这钱就这么从陈衍手里流到百姓手里,又从百姓手里流到布商、酒肆、学堂......在整个渭南县循环流动起来,仿佛一潭死水被注入了活力,重新流动了起来。
如此奇妙的循环,给了李世民不小的震撼。
也在那个时候,他彻底明白为什么李淳风、袁天罡这两位奇人异士愿意叫陈衍一句先生,甚至被忽悠着去带兵也只有表面怨言了。
“曲辕犁的推广,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吧,具体细节朕回头跟克明他们好好商议商议,争取早些拿出来。”李世民当即说。
陈衍点头,“回头您走的时候,我将曲辕犁的图纸给您,您让工部的人按照图纸打造就好,这个很简单的,不用教。”
李世民顿了顿,笑着问:“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朕可没有要求你拿出来。还有,朕丑话说在前头,前两天给的赏赐不小了,朕短时间内可给不了你太多赏赐。”
“如果你想要免死金牌的话,朕倒是可以给你打造几块!”
陈衍:“......”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在场的人几乎全笑了。
论陈衍免死金牌的妙用,他们谁不清楚?
从前的渭南伯什么都可以不要,但绝对要有一块免死金牌在手,用来无脑压制高阳公主。
现在此事已经许久未被提起了。
长孙皇后莞尔道:“子安,高阳现在身体未好转,你可不能用免死金牌打她哈。”
陈衍抽了抽鼻子,没有想象中的不好意思,反而一本正经道:“放心吧皇后殿下,我是好孩子,打自家娘子这种事绝不会做。”
“还没成亲前不算!”
众人:“......”
“啧!”长孙皇后无奈:“就你这面皮啊......本宫就多余说。”
“可不是吗?”李承乾咂咂嘴,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子安兄这方面的天赋,我着实佩服得紧啊。”
李丽质笑笑,伸手从长孙皇后怀里接过孩子:“阿娘,您先吃饭吧,来照顾小岁安。”
“好吧。”长孙皇后依依不舍地将外孙女交给女儿。
在第三代陆续出生,她最近越来越稀罕这些孩子了。
接着,一家人坐下来吃吃喝喝,聊着寻常家事,大家时不时逗弄一下兕子、城阳、李欣几个孩子,听着他们稚嫩的童言,大家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气氛好得不得了。
吃完饭之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又去看了看高阳,关心嘱咐了一番。
在李世民离开,屋里只剩下长孙皇后和女儿的时候,高阳忽然说:“母后,儿臣有些事情想跟您请教,不知是否方便?”
“有事?”长孙皇后目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开,温和道:“有什么事直接说便是,跟母后还有什么客气的?”
事实上,从今天见到高阳公主第一面开始,她就察觉到高阳有心事了。
不过孩子大了,已经为人母,她不好问。
现在既然高阳愿意说,那她自然愿意听。
高阳摸了摸自己的小腹,话到嘴边,却迟疑起来。
长孙皇后见状猜测道:“棠儿,是因为......生了女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