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稷想了想,答道,“一艘船出海一趟,估计十几二十吨没什么问题的。”
这个答案,是他根据上一辈子的信息得出的结论。
其实一艘中型渔船出一趟海,三十吨产量,问题都不算大,所以他给予的答复是保守估计。
“这么多?”
王广汇懵圈了,那三艘渔船是多少啊!
不过很快,他就犯了难。
眼下国家正致力于每个县城,城镇,建造市场,别看这几十吨很多,一个大型市场,每天怎么都能消化几千斤。
这一分摊出去,好像也没多少了,所以,渠道方面的问题不大。
最大的问题,还是怎么保鲜。
这海鲜能保鲜多久,谁都心知肚明,没有过硬的保鲜技术,两天就不行了。
王广汇皱眉问道,“陈老弟,万一销售迟滞,或者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海鲜不就臭了?”
陈稷说道,“这就是为什么我准备购买五辆大型冷藏车,负责送货,而你负责打通渠道,当然,这都挂在我们贸易公司的账户上,到时我会按照净利润的一成股份分配,你觉得怎么样?”
这种白白捡钱的生意,王广汇有什么理由拒绝,他都笑得合不拢嘴了,马上就应允下来。
“陈老弟啊,我可以跟你保证,一定尽可能开拓渠道,但我要先过去看看,这冷藏车怎么样。”
虽然他知道哪里有冷藏车购买,可都没去看过,他也不敢说过头话。
陈稷点头说道,“冷藏车的事,那就麻烦你先去跟他们谈好,谈妥了,我直接划钱给你。”
王广汇答应下来,走了。
临走之前,他让陈稷先等几天。
接下来一个星期,陈稷也成为了渔船的学员,学习着渔船的操作。
由于报名的人数实在太多,陈稷不得不出面婉拒,表示暂时处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不过,他保证过一段时间,一定会重新招募的。
这让本来就在学习的村民,更加用心,生怕陈稷把他们踢出去。
至于船员的福利。
陈稷也趁着休息的空荡,在甲板上开了会,告知了所有人,每一个船员都将实行股份制。
也即每一次出海收获的净利润,都按照百分之二每个人的股份分配。
所获净利润的百分之二,绝对不是一个少数目了。
按照海产品一斤三毛钱的净利润计算,那么一吨就是六百块,十吨六千,一百吨六万。
这是净利润,然后实行股份分配。
也就是传说,出海一趟,一艘船按照二十吨计算,一万二净利润,那落到每个人手上的就有两百四十块。
陈稷保证,这是最低的。
而且,这还是出海一趟。
一个月起码四五趟的前提下,月底过千轻轻松松。
再说,这中型渔船用的是起网机捕鱼,没有想象中的难。
至于船长,百分之三。
这样的股份分配很合理,甚至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没人反对。
只是也有人问,万一捕不到鱼呢?
陈稷的回答是基本工资还是有的,空手而归的前提下,每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块,他不会让大家白干。
林铁柱一听,感觉脑袋都大了。
他不解的问道,“陈稷,搞得这么复杂,不如你干脆就给我们一份工资得了,为什么要股份制?”
这个问题,陈稷也想过。
打一份工,领一份稳定的工资,这确实是最稳妥的。
处于他的角度,对他也非常有利。
比如,他给每个船员开七八百块工资,那还倒省回来不少。
关键是这么一来。
他担心随着时间过去,船员就不够积极了,这是他从大锅饭里看出的问题。
不然,渔业也不至于低迷成这样。
陈稷笑道,“林铁柱,有股份才有动力嘛,再说又不是外人,都是一个潮田大队的。出海,那是有风险的,给大家多点保障,我也愿意。”
“果然是好样的,我没看错你。”林铁柱佩服的点点头,也没再有意见。
教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一个星期后。
所有人都学会了个人岗位的基本操作。
接下来,那就是出海实践了。
陈稷邀请了潮田大队的所有老渔民,每人每天都有十块钱,就在船上知道,什么都不用干。
杨建军带来的船长和船员,他们懂得如何熟练操控渔船没错。
可这和捕鱼是两码事。
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在旁监督。
三艘渔船开出海后,一切顺利。
船长也在教导林铁柱哥几个,如何利用声呐系统捕鱼。
这一趟出海,本意也就是试试水。
然而,有了老渔民的协助。
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趟就捕获了上百吨的海鲜!
当然,这是三艘渔船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钱,自然是按照股份分配的形式均分了下去。
这让大家的兴致更高了,恨不得马上又出海一趟!
冷藏车还没回到。
三艘渔船这上百吨海鲜,直接打的王广汇猝不及防,万幸他之前打通的几个渠道分担了压力。
又是叫车去制冰厂拉运冰块,又是安排人手把海鲜从船上搬运下来。
好歹把这一百吨货消化出去了。
一周以后。
所有的人都学会了熟练操作渔船。
杨建军完成任务,也带着人回去了。
当晚。
陈稷去了苏念秋家一趟。
由于李招娣在。
所以,他过来只是跟苏念秋聊聊天。
两人在海边行走。
“念秋,明天我准备带船出海了。”
苏念秋忧心忡忡,说道,“你……一定要给我平安回来,我在潮田村等你。”
她知道,陈稷的父母就是多年前海难死的,她担心,陈稷也这么一去不回了。
陈稷笑道,“你放心吧,我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等我,一个星期左右,我就回来了。”
趁着苏念秋没回过神,陈稷亲了苏念秋一口,哈哈大笑着溜了。
“诶,我不打你……我,还没说完呢。”
苏念秋又气又无可奈何。
出海前的食物,冰块,等等,都准备好了。
这是他们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出海。
所有人都站在甲板上,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陈稷登船以后,望着辽阔的大海微微走神,他知道,这将是他实现自己雄伟商业版图的第一步。
“出发!”
一声令下,三艘渔船出海了。
这一头,陈稷刚刚出海。
那一头,潮田大队办公室,李守田接到了杨建军的一个电话。
“李队长啊,陈稷现在还在潮田村吧?”
“不啊,他刚刚带队出海了,杨经理,有什么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响。
最终,杨建军笑了笑道,“没事,我只是忘了有一件事没跟陈稷交代,那就等他回来再说吧。”
放下电话。
杨建军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神色紧张的冲出办公室。
他要找到在潮田大队负责教学的船长,索要陈稷渔船上的对讲机频道。
因为,他刚刚看了新闻联播的天气预告。
要吹台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