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 秋末的数学课
李老师的布鞋底碾过教室地面的霜粒,提来的竹篮里滚出橙黄的橘子,在夯土讲台上画出不规则弧线。\"8个橘子分给4组,每组几个?\"粉笔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周冬冬的鼻尖几乎贴到橘子上,喉结跟着竹篮晃动,粗布衣袖蹭过课桌沿,发出沙沙的响。
孙玺儿盯着窗缝漏进的阳光,光斑在橘皮上切出明暗交界线,恰好将橘子分成黄金比例的两半。\"像爷爷编竹筐!\"她举起草稿纸,上面折着四层立体模型,每层用铅笔标出\"基层1个,上层1个\"的字样,边缘还画着简笔竹筐纹路,\"底层每组1个当底座,第二层每组再叠1个,刚好用完8个!\"
\"啥是底座?\"刘小虎挠着后脑勺,辫子上的红头绳晃了晃,\"是像俺家灶台底下的砖吗?\"
\"对呀!\"孙玺儿眼睛发亮,\"就跟砌灶台一样,先打好底,上面才能叠得稳。《九章算术》里的'衰分术'就是这个道理,分东西要先按等级打底,再往上加,好比你们兄弟仨分饼,大哥多劳多得,小弟少劳少得。\"
纸模型的棱线投在黑板上,与《九章算术》\"衰分术\"的图示重叠,阳光穿过纸缝,在\"8÷4=2\"的算式旁投出菱形光影,仿佛给数字镶了一道金边。
\"俺的橘子掉啦!\"周冬冬的惊呼打破寂静,青黄的橘子骨碌碌滚进陈大壮的课桌洞,惊起一阵灰尘。陈大壮趴在地上摸索,突然举着橘子坏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齿缝:\"不给糖就捣蛋!\"
\"滚一边去!\"周冬冬急得跺脚,布鞋在水泥地上蹭出白印,\"这是算术课,不是过家家!昨儿你还拿我的橡皮换了半块玉米饼呢!\"
李老师瞪了陈大壮一眼,教鞭重重敲在讲台上,震落的粉笔灰像细雪般飘在讲台上:\"再胡闹,就把你们的算术本塞到橘子筐里当填充物!\"
孙玺儿蹲下身,用树枝在课桌下画出三维坐标系,树枝尖在水泥地上划出细痕:\"按《九章》的均输术,周冬冬的橘子体积75立方厘米,相当于3个鸡蛋的大小;陈大壮课桌洞容积500立方厘米,能装下10个橘子。现在取出橘子需绕x轴倾斜30度角,就像咱村拖拉机爬坡的角度,y轴位移20厘米,差不多是你尺子的长度。\"她掏出袖珍算盘演示,竹珠在掌心拨出清脆的响,\"按比例,周冬冬赔2瓣橘肉(约15立方厘米),陈大壮还1颗橘核(约0.5立方厘米),误差率4.7%,比俺家老母鸡啄米的误差还小!\"
\"凭啥赔他?\"陈大壮攥紧橘子,指缝间渗出橘汁,在课桌上洇出小块水痕,\"他上周还把我的算术本画成了鬼脸!\"
\"那是俺帮你加固封面!\"周冬冬梗着脖子反驳,耳朵红得像熟透的柿子。
\"都别吵!\"孙玺儿提高声音,树枝在地上敲出\"咚咚\"声,\"按'反衰术',陈大壮多拿的瓜子该还3把,每把12颗,共36颗;周冬冬的玉米饼重50克,算等价交换。现在橘子归位,各退一步——再闹就让李老师用天平称你们的体重分橘子!\"
全班哄笑中,陈大壮嘟囔着交出橘子,周冬冬则掰下两瓣橘肉放在他掌心,橘汁在两人指尖闪着光:\"给你,甜的!就当是算术课的利息。\"
抄写生词\"冬\"时,奶奶的铜顶针从针线笸箩滚出,在\"夂\"字旁压出清晰的圆印,墨渍晕开,像朵迷你的墨菊。孙玺儿突然放下铅笔,用尺子量出笔画角度,尺子边缘还沾着昨晚补作业时的米汤:\"'冬'字上半部分的横撇夹角108度,刚好是正五边形的内角;下半的两点与竖中线夹角45度,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就像俺们跳皮筋时绷直的三角架!\"
\"啥是正五边形?\"奶奶往灶里添柴,火星溅在围裙上,旱烟袋斜靠在灶台边,发出\"滋滋\"的响,\"能吃吗?是不是跟五角星糖一样?\"
\"不能吃,\"孙玺儿笑着摇头,从书包里掏出五角星折纸,\"是五条边都相等的图形,像这样的五角星,每个角都是36度,五个角加起来就是180度!\"
\"净说些俺听不懂的。\"奶奶敲了敲烟袋锅,烟灰簌簌落在灶台上,\"快写你的字,明早还要帮你爹扎稻草人呢,别让霜打了晚菜,不然你周叔又该来借白菜了,上次他借的三棵还没还呢。\"
孙玺儿将作业本举到煤油灯前,笔画的影子投在土墙上,五边形的顶点恰好对准梁木的节疤,而三角形的尖端正指着挂历上的立冬节气标识:\"您看,这影子像不像您去年绣的八角花围裙?霜花也是这样的六边形,每片都不一样,就像算术题,看着难,拆开来都是有规律的。\"
奶奶凑近了看,老花镜滑到鼻尖,皱纹里溢出笑意:\"还真有点像!你这丫头,咋啥都能跟算术扯上关系?赶明儿给你做条带算式的围裙,煮饭时也算算米放多少,别像上次煮成粥糊糊。\"
11月5日 缝纫机上的应用题
奶奶的缝纫机卡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只年迈的蟋蟀在唱歌。孙玺儿拆开底座,举起木齿轮,齿轮边缘的缺口像被啃了一口的烧饼:\"看,这里缺了个角,得补个皮垫圈!奶奶,您还记得去年补的牛皮带吗?也是这么量尺寸的。\"
\"补衣服还要算面积?\"奶奶眯着眼看齿轮,顶针在阳光下闪着铜光,\"俺都是随手剪块布贴上,补丁嘛,能挡风就行,哪像你们讲究这么多。\"
\"这样补不耐用呀!\"孙玺儿翻出《九章算术》,书页间夹着的干草叶沙沙作响,\"您看'商功篇',算体积、面积都是有讲究的,就像您缝被子,针脚密了才结实,针脚稀了漏风,算术里叫'密度公式'。\"
\"行吧,\"奶奶笑着摇头,从针线筐里翻出牛皮碎片,\"你说了算,反正俺这把老骨头是跟不上你们小年轻的学问了。等你学会了,给俺的老花镜也算算命,看啥时候该换镜片。\"
孙玺儿用圆规裁皮料,针尖在牛皮上刺出细小的孔,孔眼排列成整齐的圆圈,像一串迷你的算术符号:\"每平方厘米走7针,这件袄子破口面积54平方厘米,总共需要54x7=378针,按奶奶每分钟缝15针的速度,378÷15=25.2分钟——刚好一集《还珠格格》的时间,您看完小燕子就能补完。\"
周冬冬趴在窗台偷听,突然插嘴,哈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小冰花:\"25分钟能掏三个鸟窝呢!上回俺在村头槐树上掏了个鸟窝,里面有五个蛋,比算术题还好玩!\"
李老师的教鞭\"啪\"地敲在窗台上,惊飞了停在窗沿的麻雀:\"周冬冬!再走神,就把你的算术本拿来当补丁,正好你本子上的窟窿比补丁还多!\"
课间,王小芳缩着脖子用跳绳量冰锥,绳子在寒风中抖出细雪,绳头的红缨结冻成硬邦邦的小揪:\"第一根2厘米,第二根2.5厘米...哎呀,绳子冻住了!刘小虎,帮俺暖暖绳子!\"
孙玺儿哈着气帮她暖绳子,白雾在睫毛上凝成小冰晶:\"是等差数列,公差0.5厘米,就像俺们每天比前一天多穿一件衣裳,第七根该有5厘米长,跟你的铅笔差不多高。\"
\"啥是公差?\"刘小虎吸着鼻涕问,冻红的手指在冰锥上按出小窝,\"是公家的差使吗?\"
\"不是啦!\"孙玺儿笑着用树枝在铁皮盒上画示意图,\"是每根冰锥比前一根多长的部分呀!就像你每天比前一天多背一首诗,这多背的一首就是'公差',要是陈大壮每天比别人多吃俩窝头,那公差就是俩窝头!\"
全班大笑,陈大壮抓起一把碎冰砸过去,冰碴子落在刘小虎的辫子上:\"去你的!再说俺告老师你上课吃瓜子!\"
\"咔嚓\"声中,冰锥裂成三段,陈大壮举着砖块得意洋洋,棉鞋踩在碎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在给算术题打节拍:\"看!3、1、1,加起来等于5!5是质数,俺还知道10以内的质数有2、3、5、7!\"
孙玺儿捡起碎冰,断裂面的纹路像棵微型的树:\"这叫分形,就像《九章》里的'割圆术',把圆分成无数小三角形,越分越像直线。冰锥的裂纹也是一样,每段都是整体的缩小版,连纹路都一模一样,比俺奶奶织的毛衣花纹还规整。\"
11月6日 白菜堆里的立体几何
劳动课上,孙玺儿指挥大家摆白菜,呵出的白雾在菜心凝结成小霜花:\"底层摆五边形,每条边放3棵,内角108度!周冬冬,别把白菜根朝外翻,要像搭积木一样,根朝里才稳当!\"
\"啥是内角?\"周冬冬抱着白菜打晃,白菜叶上的霜粒落在他袖口,\"是白菜心里的角吗?是不是藏着小虫子?\"
\"是两条边在里面形成的角!\"孙玺儿用树枝在地上画五边形,树枝划过霜地,留下清晰的线条,\"就像你叠纸船时,船头的尖角就是内角,要是角太大,船就会漏水;角太小,船就开不快。\"
李老师举着相机笑,镜头盖绳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孙玺儿这是要把操场变成数学考场啊!等照片洗出来,给你们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就叫'白菜堆里的《九章算术》'!\"
\"让开!\"陈大壮扛着扫帚冲过来,棉鞋在霜地上打滑,像在跳踢踏舞,\"看我的白菜保龄球——哎哟!\"
白菜堆轰然倒塌,陈大壮被埋在里面,只露出一双穿着露趾棉鞋的脚,闷声闷气地喊:\"救命!白菜要把俺吃了!孙玺儿,快用你的算术救救俺!\"
孙玺儿忍着笑扒开白菜,一片白菜叶贴在陈大壮脸上,活像个绿胡子海盗:\"知道为啥摆五边形了吧?五边形内角和540度,比四边形多90度,抗撞等级高2级,就像俺们村的石磨盘,五边形底座怎么推都推不翻!\"
\"俺知道了!\"陈大壮抹着脸上的泥,从白菜堆里掏出半块冻硬的玉米饼,\"下次摆个三角形,三角形最稳,就像李老师的三脚架!\"
深夜,煤油灯将孙玺儿的影子投在窗纸上,她正在用米汤涂抹旧报纸,米汤罐旁边的闹钟\"滴答\"响着。周冬冬趴在窗台上呵气,玻璃上的雾气被他抹成歪扭的圆,圆中间还有个小小的手印:\"姐,你画的雪花能防麻雀吗?咋看都像蜘蛛网。\"
\"当然能!\"孙玺儿往窗纸上刷米汤,科赫雪花的纹路在灯光下半透明,像撒了层糖霜,\"科赫雪花的尖刺能吓跑它们,就像算术题能难倒陈大壮!你看,每次迭代边长变成1\/3,周长就变成4\/3,面积却不会无限大,麻雀看到这么复杂的花纹,肯定以为是陷阱!\"
\"那为啥陈大壮还天天来上学?\"周冬冬歪头问,鼻尖在玻璃上压出红印,\"他不是最怕算术题吗?\"
\"因为他要学算术,将来才能摆好白菜堆呀!\"孙玺儿笑着戳了戳弟弟的后脑勺,\"就像你要学写字,将来才能看懂《九章算术》里的故事。\"
奶奶端着夜壶路过,壶嘴冒着白气:\"你们俩别嘀咕了,快睡觉!再折腾,明早霜打了头,看你们怎么上学!孙玺儿,明早记得把窗台的霜花扫了,别让它冻坏了窗框,跟你的算术题似的,看着好看,实则扎手。\"
11月7日 饺子的数学仪式
食堂里飘着浓郁的葱花香,王姨在案板前擀皮,竹杖在面团上压出均匀的圆,面团在她手中旋转,像一个个小小的银河系。\"直径12厘米,厚度1.5毫米,\"主厨王姨示范,面团在她手中转得像个小陀螺,\"这样的皮儿煮不破,还能包30克馅,不多不少,就跟算好了似的,比俺家那口子量酒还准。\"
孙玺儿偷偷掏出圆规,在面皮边缘刻出斐波那契螺旋:第一圈半径0.8厘米,第二圈1.3厘米,第三圈2.1厘米...螺旋纹路在面皮上延展,像朵微型的向日葵,中心还刻了个小算盘图案。\"每圈间距符合黄金分割,\"她小声嘟囔,\"这样受热均匀,不容易破皮,煮出来的饺子还好看,就像奶奶绣的花鞋垫。\"
\"好你个孙玺儿,搞封建迷信!\"教导主任没收了她的圆规,圆规脚在教案本上留下两个小圆孔,\"去帮厨调馅!再胡闹就让你去扫操场,把霜地上的算术题都扫干净,省得你天天盯着地面发呆!\"
调馅盆前,她掏出爷爷的老杆秤,秤砣在阳光下泛着铜绿,秤杆上的星点模糊却坚定。\"五花肉228克,白菜365克,按《九章》'盈不足术',盐的最佳用量=(228x0.8+365x0.3)÷(228+365)=0.5克\/克食材...总共7.5克!\"孙玺儿用秤杆敲了敲周冬冬的手,他正偷偷捏起一块肉馅往嘴里塞,\"别偷吃,生肉算不出数!上次你偷吃生饺子,闹得肚子疼,还是用算术算出你吃了17颗才知道药量!\"
\"俺就尝一口...\"周冬冬吐着舌头后退,口水滴进馅盆里,惊起一圈小涟漪,涟漪扩散成一个个小圆圈,像极了数学里的无限符号,\"哇,好咸!比俺们家的腌黄瓜还咸!\"
\"咸淡正好,\"王姨尝了尝,用勺子背将馅抹平,勺柄上沾着的肉馅形成一个标准的半圆形,\"比俺家那口子调的强多了,他总说'盐多不坏菜',咸得能齁死牛!还是咱小玺儿厉害,算得比秤还准,将来能当会计!\"
周冬冬举着露馅的饺子哭丧着脸,饺子皮在他手里像个破了洞的气球:\"姐,咋办?俺包的饺子总漏馅,像个筛子!\"
孙玺儿接过面皮,手指翻飞,将破口处的面皮扭成莫比乌斯环——先拧半圈,再粘起来,面皮瞬间变成了一个神奇的环,洞口消失得无影无踪:\"看,这样就没有正反面啦,任你怎么煮,馅都跑不出来!就像俺们村的环形水渠,水怎么流都流不到外面。\"
\"啥是莫比乌斯...唔!\"周冬冬嘴里塞满饺子,说不清楚话,只能竖起大拇指,饺子汤从嘴角流到衣襟上,像一道小小的算术题。
陈大壮凑过来,手里举着半个咬过的饺子皮,上面整整齐齐咬出十七个锯齿:\"俺咬的饺子皮咋是十七边形?比刘小虎的牙齿还多!\"
\"因为你牙口好,\"孙玺儿笑,从兜里掏出尺子量了量,眼睛突然发亮,\"正十七边形!高斯要是知道道有人用牙咬出正十七边形,得从地里爬起来跟你握手!\"
\"那高斯是谁?\"陈大壮茫然。
\"是个很会算算术的人,跟《九章算术》的作者一样厉害!\"
暮色中,周冬冬的喊声穿过田野:\"姐!狗叼走三颗饺子,剩下的能被3整除不?\"
孙玺儿掐指一算:\"一共15颗,叼走3颗剩12颗,12÷3=4,刚好!\"
\"太好啦!\"周冬冬蹦跳着跑过来,\"那俺们一人分4颗!\"
\"你呀,就知道吃!\"孙玺儿刮了刮他的鼻尖,抬头看见屋檐下的冰锥在夕阳下闪着光,像一串串水晶算珠,正在计算着冬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