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教坊司在月色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飞檐斗拱间挂满的琉璃灯笼次第亮起,将整条街道映照得五彩斑斓。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百姓们扶老携幼,争相朝着教坊司方向涌去,只为一睹这场汇聚天下艺术的盛宴。苏砚身着便服,与墨玄、沈星瑶混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他们精心筹备数月的艺术盛会,终于拉开帷幕。
教坊司正门,波斯商队带来的大象身披华丽的锦缎,象鼻上缠绕着金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象背上的舞者身着缀满宝石的长袍,伴随着鼓点翩翩起舞,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大食使团的骆驼队紧随其后,驼铃与手鼓的节奏完美融合,引得围观百姓纷纷拍手叫好。
步入教坊司内,中央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对决正在上演。新罗舞者们身着淡雅的传统服饰,手持长扇,舞姿优雅婉约,将朝鲜半岛的山水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曲《春莺啭》舞罢,掌声雷动。然而,波斯舞者们随即登场,他们头戴面纱,腰系银铃,随着激昂的音乐快速旋转,裙摆飞扬间,仿佛绽放的波斯菊,热烈奔放的舞姿瞬间点燃全场气氛。
就在众人沉醉于舞蹈之时,东侧的戏台上,东瀛遣唐使带来的能剧《羽衣》开演。演员们戴着精美的面具,以独特的程式化动作演绎仙女下凡的故事。神秘的音乐、夸张的服饰,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东瀛的神话世界。而作为回应,大唐梨园子弟献上经典杂剧《兰陵王》,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与华丽的戏服,将兰陵王的英勇与悲壮展现得入木三分。
西侧的书画展区同样精彩纷呈。大食画家们用细密画技法,在羊皮纸上描绘《古兰经》中的故事,繁复的花纹、细腻的笔触,引得书画爱好者们驻足惊叹。波斯画家阿里现场创作一幅《波斯宫廷宴乐图》,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色彩绚丽夺目。大唐画家吴道子的再传弟子李明远不甘示弱,挥毫泼墨,一幅《长安盛景图》跃然纸上,朱雀大街的繁华、大明宫的雄伟尽在其中。东瀛画师吉田信之则展示了浮世绘作品,其独特的构图与鲜艳的色彩,让大唐画家们眼前一亮。
音乐表演区更是热闹非凡。大食乐师们演奏着乌德琴与手鼓,悠扬的旋律中透着神秘的中东风情。新罗乐师们怀抱玄琴,弹奏出空灵婉转的曲调,仿佛将听众带入了朝鲜半岛的青山绿水之间。波斯的唢呐与大唐的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东西方乐器的碰撞,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妙旋律。
最令人期待的,当属苏砚策划的融合剧目《万国风华》。当舞台大幕拉开,只见中央矗立着一座由天机阁机关术打造的旋转舞台,随着齿轮转动,舞台上瞬间变换出不同场景。东瀛舞者身着和服,跳起优雅的宫廷舞;波斯舞者戴着面纱,献上热情的胡旋舞;大唐舞者则舞动长袖,演绎霓裳羽衣的飘逸。舞台上方,墨玄改良的云鸢舟模型缓缓飞过,洒下花瓣,宛如仙境。
剧目高潮处,各国演员齐聚舞台。大食诗人用汉语吟诵李白的诗句,新罗文人用毛笔书写波斯谚语,东瀛画家用浮世绘技法描绘大唐山水。舞台上,不同语言、不同服饰、不同艺术形式交织在一起,却又无比和谐,将文化交融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时而为精彩的表演欢呼鼓掌,时而被动人的情节感动落泪。沈星瑶看着身旁激动的百姓,感慨道:“这场艺术盛宴,让长安百姓看到了天下之美。”苏砚点头微笑:“艺术无国界,当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便能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夜色渐深,教坊司的灯火依旧明亮。艺术盛宴仍在继续,不同国度的艺术家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波斯画家向大唐画师请教水墨画技法,东瀛舞者与新罗舞者探讨舞蹈动作,大食乐师与大唐乐师研究乐器改良。这场汇聚天下艺术的盛宴,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为长安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