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墓盗窃案告破后,龙问天本以为能换来一段安稳日子。他在睢阳推行新政,修水利,劝农桑,整吏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
入秋以后,睢阳及周边地区,接连发生了几起小型古墓被盗案。
先是城东的一座汉代平民墓,被人挖开,里面仅有的几件陶罐、铜镜被洗劫一空;接着是城北的一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盗墓贼更猖獗,不仅盗走了文物,还破坏了墓室结构;最严重的一次,是城南的一座唐代早期官员墓,据说墓主人生前是个小官,陪葬品不算丰厚,却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这些案子,规模不大,被盗的也多是些“无名之辈”的墓葬,论轰动性,远不及梁孝王墓。但它们的接连发生,却像一根刺,扎在龙问天心头。
屡禁不止:盗墓贼的猖獗与官府的困境
“大人,这是本月第三起了!” 县尉拿着卷宗,脸色凝重地走进太守府,“这群盗墓贼,简直是明目张胆!我们加强了巡逻,增派了人手,可他们就像地里的老鼠,防不胜防!”
龙问天揉着眉心,看着卷宗上的记录,眉头紧锁。
这些盗墓案,手法相似——都是深夜作案,用简陋的工具(锄头、铁锹、甚至只是几根铁钎)挖开墓顶或墓道,盗走值钱的东西后,迅速撤离,几乎不留痕迹。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盗墓贼异常狡猾。
官府几次设伏,都被他们提前察觉;抓到几个“小虾米”,也都是些临时被收买的村民,一问三不知,根本供不出主谋;被盗的古墓,大多位置偏僻,平时少有人迹,等发现时,早已人去墓空。
“他们像是对睢阳周边的古墓分布,了如指掌。” 龙问天沉声道,“而且消息灵通,知道我们的巡逻路线和布防。”
“会不会是内部有内鬼?” 县尉猜测。
龙问天摇了摇头:“查过了,参与巡逻和布防的衙役、捕快,都是本地人,家世清白,暂时没发现异常。”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被盗古墓位置:“你看,这些古墓分布零散,跨度很大,不像是一伙人所为,更像是……多股势力,或者一群效仿者,见有利可图,便纷纷效仿。”
梁孝王墓案虽然严惩了主犯,但也让一些不法之徒看到了“商机”——原来盗墓来钱这么快!尤其是那些小型古墓,防护薄弱,风险低,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龙问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古墓是睢阳的根,挖一座就少一座。而且任由他们猖獗,百姓会觉得官府无能,人心会散的。”
他试过张贴告示,悬赏通缉,收效甚微;试过加大惩罚力度,抓到的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角色;试过发动百姓举报,可百姓要么怕报复,要么觉得事不关己,响应者寥寥。
一时间,龙问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却遇到了一群不按规矩出牌的对手,有力使不出。
凤雪琪的提议:不拘一格降“人才”
傍晚时分,龙问天回到内院,依旧愁眉不展。
他的妻子凤雪琪,是江南大儒之女,不仅知书达理,更有着过人的聪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她见丈夫心事重重,便知是公务不顺。
“夫君,何事烦忧?” 凤雪琪为他端来一碗热茶,柔声问道。
龙问天叹了口气,将盗墓屡禁不止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凤雪琪静静听着,没有打断,直到龙问天说完,她才沉吟道:“夫君,依我看,这些盗墓贼,多是些市井无赖、乡野村夫,他们藏身于市井,混迹于乡野,官府的人,就算穿着便服,也难免‘官气’太重,容易被察觉。”
“你说得对。” 龙问天点头,“他们就像水里的鱼,官府的人一进去,就成了‘异类’,根本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个‘水里的鱼’,帮我们找他们?” 凤雪琪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慧黠。
“水里的鱼?” 龙问天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夫君还记得,前几日我们微服出巡,在城隍庙遇到的那个‘成语大王’吗?” 凤雪琪提醒道。
“狗哥?” 龙问天恍然大悟。
他当然记得那个乞丐——头发乱糟糟,身上臭烘烘,却满嘴成语,爱占小便宜,据说年轻时力大无穷,吃垮过七家主家,还总爱往青楼钻。
“他一个乞丐,能帮上什么忙?” 龙问天有些怀疑,“而且此人品行……”
“夫君,” 凤雪琪打断他,“品行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你忘了?老吏说,那狗哥在三教九流中,吃得很开——乞丐、小偷、赌徒、甚至青楼的杂役,都跟他有交情。他消息灵通,又熟悉市井套路,这些盗墓贼,说不定就有他认识的。”
她顿了顿,语气诚恳:“如今常规手段行不通,何不试试非常规的?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或许他就是破局的关键。”
龙问天沉默了。
让一个声名狼藉的乞丐,参与官府办案,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些“自降身份”。
可……凤雪琪说得有道理。常规手段已经失效,再固执下去,只会让盗墓贼更加猖獗。
“死马当活马医?” 龙问天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最终化为决心,“好!就依你所言,找狗哥试试!”
破庙乞丐入官府:五十两银子的诱惑
找到狗哥时,他正蹲在城隍庙的角落里,跟几个乞丐分一个捡来的肘子,吃得满嘴流油,嘴里还念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是‘兄弟情深’!”
看到龙问天带着侍卫走来,狗哥吓得一哆嗦,手里的肘子掉在地上,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事(比如前两天偷了张屠户的一块肉)。
“龙……龙大人?” 狗哥结结巴巴地说,“小的……小的没干什么坏事啊,‘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龙问天看着他那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又看了看地上的肘子,忍不住有些好笑,语气却依旧严肃:“狗哥,起来,跟我回府一趟,有事找你。”
“回府?” 狗哥更慌了,“大人,小的……小的这身份,去您那‘富丽堂皇’的太守府,怕是‘玷污’了您的地方……”
“少废话,走!” 侍卫上前,半扶半拽地把狗哥拉了起来。
狗哥一路上忐忑不安,脑子里把自己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过了一遍,琢磨着这次是挨板子还是蹲大牢。
没想到,进了太守府,龙问天既没打他,也没骂他,反而让他坐下,还给他上了茶(虽然狗哥没敢喝)。
“狗哥,” 龙问天开门见山,“睢阳近来古墓被盗案频发,官府几次抓捕,都没成功。听说你在市井里人头熟,消息灵通?”
狗哥眨巴着眼睛,不知道龙问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小心翼翼地回答:“大人谬赞,小的就是……就是认识几个人,‘消息灵通’谈不上,‘略知一二’罢了。”
“我给你一个差事。” 龙问天看着他,“帮我查清楚这些盗墓贼的底细——他们是谁,窝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动手。只要你能提供有用的线索,帮官府抓住他们,这五十两银子,就是你的。”
他示意侍卫,将一个沉甸甸的银锭放在桌上,银锭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五……五十两?!” 狗哥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五十两银子!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足够他去“销魂窟”潇洒好几个月,还能剩下一大半,买几亩薄田,甚至……娶个媳妇(虽然他觉得不太可能)!
他的心思,全都写在了脸上——震惊、贪婪、还有一丝不敢相信。
“大人……您……您没开玩笑吧?” 狗哥咽了口唾沫,声音都在发抖,“就凭我?能拿这五十两?”
“本太守从不开玩笑。” 龙问天的语气,不容置疑,“但我有条件:第一,不得泄露此事,否则银子没了,还要治你的罪;第二,不得私吞盗墓贼的赃物,查到的线索,必须如实禀报;第三,若敢糊弄本官,后果你知道。”
“知道!知道!” 狗哥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尽心尽力’,‘肝脑涂地’!不,‘鞠躬尽瘁’!保证把那些盗墓贼的‘老底’都给您掀出来!”
他看着桌上的银锭,眼睛都直了,嘴里的成语也说得更溜了:“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是‘天上掉黄金’!小的一定‘不负所托’,‘圆满完成任务’!”
龙问天看着他那副财迷的样子,心中虽仍有疑虑,却也多了几分期待。
“好,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来太守府回话。”
“没问题!” 狗哥揣起桌上的银锭(他生怕龙问天反悔),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小的这就去办,‘马不停蹄’,‘刻不容缓’!”
说完,他一溜烟跑了出去,连掉在城隍庙的肘子都忘了。
看着他的背影,龙问天无奈地摇了摇头。
凤雪琪走了进来,笑道:“夫君觉得,他能成吗?”
“不知道。” 龙问天坦诚道,“但至少,我们多了一条路。”
市井眼线:乞丐的“神通”
狗哥拿着五十两银子的“定金”(他以为是定金,其实龙问天是怕他没钱活动),果然“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
他的方法,与官府截然不同。
官府靠的是巡逻、审问、张贴告示,他靠的是“人情”和“利益”。
他先找到自己的“老相识”——一个外号“夜猫子”的惯偷,此人专在夜里活动,对睢阳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据说连太守府的后墙都翻过。
“猫子,帮哥个忙,” 狗哥塞给他一两银子,“留意一下最近有没有生面孔,或者行踪诡异的人,尤其是那些背着大包、手里拿着锄头铁锹的。”
夜猫子见钱眼开,拍着胸脯应了。
接着,他又去了“销魂窟”,找到那里的老鸨,塞了点银子,让她留意来青楼的客人,有没有人吹嘘自己“发了横财”,或者谈论“挖宝贝”之类的话题。
“狗哥你放心,” 老鸨笑得花枝乱颤,“咱这耳朵,比狗还灵,保证给你打听清楚!”
他还找到了几个在赌场混的“兄弟”,让他们留意有没有人突然变得阔绰,出手大方,尤其是那些平时穷得叮当响的。
最后,他甚至跑到乡下,找到几个以前跟他一起干过“零活”(其实就是帮人搬东西,偶尔顺手牵羊)的老乡,让他们留意周边村子,有没有人夜里鬼鬼祟祟地出去,或者家里突然多了些“古古怪怪”的东西。
狗哥的“人脉”,遍布睢阳的底层社会——这些人,官府不屑于接触,也接触不到,却是信息最灵通的一群人。
他像一个精密的蛛网中心的蜘蛛,静静等待着猎物撞网。
第一天,没什么动静。
第二天,夜猫子传来消息:城西的破庙里,最近住着几个外地来的汉子,行踪诡秘,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回来时身上总带着泥土,还背着鼓鼓囊囊的袋子。
第三天,老鸨也带来消息:有个常客,平时抠抠搜搜,最近却突然大方起来,点了最贵的姑娘,还吹嘘自己“走了财运,挖到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乡下的老乡也捎来口信:邻村的王二麻子,夜里总往村后的乱葬岗跑,有人看到他带着锄头出去,天亮才回来,家里还多了个挺旧的铜香炉。
信息一条条汇总到狗哥手里。
他虽然没读过书,脑子却不笨,很快就从中梳理出了线索:
城西破庙里的外地汉子,很可能是一伙流窜的盗墓贼;那个在青楼吹嘘的常客,和王二麻子,应该是本地的“散户”,跟风盗墓。
“‘大鱼小鱼’都有啊!” 狗哥嘿嘿一笑,拍了拍屁股,往太守府走去。他知道,这五十两银子,他拿定了!
瓮中捉鳖:盗墓贼落网
狗哥将收集到的线索,一五一十地禀报给龙问天。
他说得绘声绘色,连那些盗墓贼的长相、说话的口音、甚至晚上出去时走的路线,都描述得清清楚楚。
龙问天越听,眉头越舒展。
这些线索,精准得惊人,完全符合他对盗墓贼“外地流窜+本地跟风”的判断。
“好!” 龙问天当即拍板,“狗哥,你立了大功!”
他立刻召集县尉和捕快,部署抓捕行动:
“一队,随我去城西破庙,抓捕那伙外地盗墓贼,注意,要活的,别惊动他们!”
“二队,去捉拿那个青楼常客和王二麻子,搜查他们的住处,起获赃物!”
“行动要快,要隐蔽,务必一网打尽!”
“是!” 众人领命,迅速行动起来。
龙问天特意让狗哥跟在身边,给他指认地点。
深夜的城西破庙,阴森破败。
几个黑影,正鬼鬼祟祟地从外面回来,背着的袋子里,装着刚盗来的几件陶器,嘴里还哼着小曲,显然没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动手!” 龙问天一声令下。
早已埋伏好的衙役、捕快,如神兵天降,冲了出去。
“不许动!”
“官府办案!”
盗墓贼们猝不及防,吓得魂飞魄散,想反抗,却哪里是训练有素的官差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捆得结结实实。
破庙里,还搜出了他们未来得及销赃的文物,以及盗墓用的工具——锄头、铁锹、绳索、甚至还有几盏油灯。
与此同时,二队也传来捷报:那个在青楼吹嘘的常客和王二麻子,都被成功抓获,从他们家中搜出了不少被盗的文物,包括铜香炉、铜镜、陶罐等。
经审讯,这伙盗墓贼的底细,彻底曝光:
城西破庙里的,是一伙流窜作案的惯犯,专门在各地寻找古墓下手,手法熟练;那个青楼常客,是个赌徒,输光了钱,听说盗墓能发财,便纠集了几个人,干起了这勾当;王二麻子则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看到别人盗墓赚钱,也跟着学,盗的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坟”。
新篇之变:不拘一格的治理智慧
盗墓贼悉数落网,被盗的文物也大多追回。
消息传开,睢阳百姓拍手称快。
“龙太守真是厉害!连这么隐蔽的盗墓贼都能抓到!”
“这下好了,那些贼胆子再大,也不敢动歪心思了!”
没人知道,这次破案的关键,竟是一个叫狗哥的乞丐。
太守府里,龙问天兑现了承诺,又给了狗哥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的,一共一百两)。
“这是你应得的。” 龙问天看着他。
狗哥捧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千恩万谢:“多谢大人!大人真是‘言而有信’,‘体恤下民’!小的……小的以后一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他拿着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有人说,他后来真的去买了几亩薄田,在乡下租了间房子,虽然还是改不了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却再也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也有人说,他偶尔还是会去“销魂窟”,但不再是以前那副猥琐样子,反而会跟姑娘们吹嘘自己“协助太守破过案”。
龙问天站在窗前,看着狗哥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凤雪琪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夫君,这次的事,是不是让你明白了些什么?”
龙问天点头,感慨道:“是啊。治理地方,就像织一张网,既要用官府的‘大网’,也要用市井的‘小网’。有些角落,‘大网’罩不住,‘小网’却能钻进去。”
他想起了祖父龙天策的教诲:“为官者,当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智为智。” 以前他对此理解不深,如今才算真正明白——百姓之中,藏龙卧虎,哪怕是一个看似不堪的乞丐,也可能有他的过人之处。
这次用狗哥破案,看似“离经叛道”,却收到了奇效。这不仅是一次案件的告破,更是一次治理思路的转变。
属于他的“睢阳新篇章”,不再仅仅是修水利、劝农桑的“常规操作”,更增添了一份“不拘一格”的灵活与智慧。
他开始更加注重倾听底层百姓的声音,鼓励他们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来——比如让乡绅牵头组织“护村队”,让有经验的老农指导新作物种植,甚至让像狗哥这样的“边缘人”,也能有机会为地方做些贡献。
睢阳的秋天,渐渐深了。
古墓旁的护墓队,巡逻得更勤了;市井里的百姓,脸上的笑容更踏实了;龙问天的太守府,也时常能听到一些来自底层的、鲜活的声音。
龙问天知道,这才是“续写新篇章”的真正含义——不仅要有宏大的蓝图,更要有细致的关怀;不仅要依靠既定的规矩,更要懂得灵活变通,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那个拿着一百两银子的乞丐狗哥,或许永远不会知道,他无意间的一次“合作”,竟成了龙问天治理睢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成了“新篇章”里,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非凡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