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切,哈切!”
“哈切!”
五台山根据地,苏长青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政委见状,关切的问道:“长青,你最近是着凉了吗?”
“可不能太过于劳累了,你要是一倒的话。”
“咱五台山根据地可得兵荒马乱啊!”
苏长青闻言一笑,“哪有这么夸张。”
“我就是倒下了,不是还有你和粟将军吗?”
“不打紧!”
“再说这样的天气,怎么可能着凉?”
“要我看,指不定就是哪个多嘴的家伙。”
“在背后编排我来着。”
见苏长青还有心思开玩笑,政委笑了笑,“长青,总部这次可是将全球最好的胸外科医生给派过来了。”
“特一纵的医疗系统还是太过于简陋了一些,虽然有盘尼西林在,但很多战斗减员的士兵,本可以存活下来。”
“那些伤残的士兵,本来也可以不用截肢的。”
说到这里,政委叹了一口气。
在抗战期间,别说是八路军。
整个大夏国所有的军队体系。
军队的医疗体系都是相对不够完善的。
一旦有伤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
为了避免伤口感染,也只有截肢。
很多时候,伤员能不能走过鬼门关。
也只能看自己了。
而苏长青对于军队的医疗体系看重,也是希望能够减少一些非战斗减员。
在这种情况下,北极熊国派来了一批外科医生。
还有不少留学归来的先进知识分子,也来到了五台山根据地。
而这一次,盐庵更是将大名鼎鼎的胸外科医生给派了过来。
这名洋大夫,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求恩医生。
1890年3月4日(一说3月3日),白求恩医生出生于加国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
其于1922年,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35年,被选为灯塔帝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此时,他的月工资就达到了600美元。
这笔钱相当于1500大洋。
在这个时代,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
苏长青从小就是听白求恩医生的故事长大的。
对于首长关于白求恩医生的评价,更是了熟于心。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大夏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苏长青的记忆中,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冀北省涞源县摩天岭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
尽管受伤,他仍坚持进行战地救护工作。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白求恩的伤口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导致细菌侵入体内,最终发展为败血症。
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在冀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享年49岁。
在白求恩医生的最后一批次手术时,他救下了一个名为余新元的战士。
之后,因为伤口感染。
五天后去世。
后来,余新元参与狼牙山任务,破格招雷锋入伍,雷锋成为郭明义的榜样。
红色薪火,生生不息。
不过说起来,白求恩大夫所感染的败血症。
此时在五台山,却并非是绝症。
因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能够生产盘尼西林。
也就是青霉素的基地就在五台山。
而青霉素针对手术感染造成的败血症,有治疗效果。
也就是说,白求恩大夫这一次抵达五台山。
抵达晋察冀根据地之后,不会再重演历史的悲剧。
“是啊!”
“一支部队能否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医疗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强有力的医疗支持,战士们舍生忘死的往前冲。”
“才有更大的底气。”
说这句话的时候,苏长青想起了一部名为《钢锯岭》的电影。
像多斯这样一个医护兵出现在战场上,对于战士们士气的激励可想而知。
那些士兵知道,即便自己受伤。
医护兵也不会放弃自己。
同样!
拥有成熟的、高效的医疗体系,对于士兵们而言。
也是更大的保障。
“不过说起来,那位楚小姐……”
“可是一直跟着白求恩医生在学习啊。”
“这个楚小姐可不得了啊,年纪轻轻,就毕业于大不列颠帝国皇家空军托基医院……”
“成为了大不列颠帝国皇家外科医学会,最年轻的会员。”
“灯塔帝国外科学会会员……”
“据说,大不列颠帝国的国王——乔治六世,还给她授予过荣誉勋章……”
“楚小姐出身名门,却早早加入我党,放弃了大不列颠帝国、灯塔帝国各大医院的招揽……”
“放弃了大好前途,能在七七事变之后,乘坐返回祖国的轮船……”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回国,来到盐庵,投身第一线……”
“真是女中豪杰啊!”
“长青,副总参谋长真是为你的事情,操碎了心啊。”
苏长青闻言,却也只是苦笑了一声。
“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
关心自己的人,就已经是操心了起来。
这让苏长青哭笑不得。
如此优秀的女子,能不能看上自己还两说呢。
眼下可不是什么包办婚姻的时代。
虽然党和组织也一直在给党内同志,安排对象什么的。
但是!
以苏长青的性格,还真难接受像这种安排。
毕竟在后世各种思想的冲刷下,苏长青的不婚主义念头。
还是极为“顽固”的。
再说,如此优秀的一个女生。
她必然也会有各种想法才对,强扭的瓜不甜。
这个道理。
苏长青自然是知道的。
“你可别取笑我了。”
“对了!”
“政委,你看,这是总部刚发过来的电报。”
“根据总部首长的判断,北极熊国确实也准备在草原一带,布置更多的兵力。”
“以应对小鬼子的持续增兵,我想北极熊国和东洋人的战争。”
“不会太远了!”
政委接过电报看了一眼,“长青,依你的判断。”
“北极熊国这一次,可能会派出哪一名将领。”
“这一战!”
“胜负又当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