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雨总带着股黏腻的潮意,林晚秋收衣服时发现晾衣绳最末端多了件深蓝色衬衫。不是丈夫的尺码,袖口还沾着点机油渍,显然是隔壁老周的。她踮脚把衬衫往中间挪了挪,避开漏雨的屋檐角,又顺手扯过塑料布盖住。
这排老单元楼的晾衣绳是公用的,像根无形的线,串起各家的日子。老周开着家修自行车的铺子,铺子就在巷口那棵歪脖子槐树下。林晚秋第一次跟他搭话,是因为女儿的童车链条掉了。
\"放这儿吧,\"老周黝黑的手在抹布上蹭了蹭,露出半截沾着铁锈的指甲,\"傍晚来取。\"那天她送过去时,车座上还沾着孩子吃剩的饼干渣,取车时却干干净净,连车铃都被擦得锃亮。
从那以后,两家渐渐有了往来。老周媳妇走得早,儿子在外地打工,他总一个人守着铺子。林晚秋包了韭菜盒子,会多蒸两个端过去;老周进了新的气门芯,也会敲敲她家窗户:\"晚秋,你家那电动车该换芯子了,我这儿有好的。\"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林晚秋丈夫突发阑尾炎。她抱着吓哭的女儿站在楼道里手足无措,是被敲门声惊醒的老周跑上跑下,背着人往医院赶。急诊室的灯光惨白,老周搓着冻得发红的耳朵说:\"我刚才给你家暖瓶续了热水,孩子要是饿,柜里有我昨天买的面包。\"
日子就像巷口的青石板路,总有些坑洼需要旁人扶一把。林晚秋记得有次暴雨冲垮了老周铺子的遮雨棚,她丈夫带着工具冒雨帮忙修缮;老周则在她加班晚归时,默默把巷口那盏接触不良的路灯修好了,橘黄色的光一直亮到她走到单元门口。
初夏的傍晚,林晚秋在厨房择菜,听见女儿在楼下喊:\"周爷爷,我爸爸说您的收音机修好了!\"她探头往下看,老周正蹲在槐树下教孩子辨认自行车零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晾衣绳上的衬衫被风吹得轻轻晃动,水珠顺着衣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林晚秋想起昨天老周给她送来的新摘的黄瓜,带着晨露的清香。这些寻常日子里的细碎帮扶,像屋檐下漏下的阳光,不炽热,却足够温暖。
晚饭时,女儿突然说:\"妈妈,周爷爷今天帮我把风筝线接上了。\"林晚秋往女儿碗里夹了块排骨,\"那明天咱们包包子,给周爷爷送几个过去吧。\"窗外的月光漫进厨房,照亮了灶台上并排摆放的两个搪瓷碗,一个印着红牡丹,是她家的;一个画着五角星,是老周的。
巷子里的灯亮了,老周的铺子还开着,昏黄的灯光里,他正弯腰给一辆旧自行车打气。林晚秋看着那抹忙碌的身影,忽然明白,所谓缘分,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你需要时,我恰好能递过一只手;寻常日子里,愿意为彼此多留一份暖。就像这晾衣绳上的衬衫,不必言说,却早已把两户人家的日子,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