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都,天高云淡。持续数月的瘟疫阴霾终于彻底散去,阳光洒在巍峨的城墙上,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暖意。
然而,今日的京都,却比任何节日都要热闹!朱雀大街两侧,早已被自发涌来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翘首以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感激和崇敬。
“来了吗?九殿下和萧神医的队伍到哪儿了?”
“快了快了!听说已经到十里亭了!”
“我的天!这么多人!比上元灯节还热闹!”
“那当然!九殿下和萧神医可是救了咱们整个京都的大恩人!要不是他们,瘟魔指不定就冲进来了!”
“是啊!我老家就是清河县的,我娘写信来说了,要不是萧神医的仙药和那些规矩(煮沸水、撒石灰),还有九殿下的兵守着,我们全家都完了!”
“活菩萨!战神!今天一定要亲眼看看他们!”
议论声、期盼声汇成一片嗡嗡的声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氛围。许多百姓手中捧着刚采摘的野花,提着自家攒下的鸡蛋、果品,甚至有人举着粗糙绘制的“九皇子千岁”、“萧神医仁心”的布幡。
午时三刻,远处官道上,终于出现了队伍的旌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风招展的明黄色钦差龙旗和九皇子亲王仪仗!紧接着,是一队队盔明甲亮、士气高昂的京畿大营精兵,他们步伐整齐,带着历经血火淬炼的肃杀之气。队伍中央,两匹神骏的骏马并辔而行。
左边一骑,玄色亲王常服,外罩轻甲,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如冰雕,深邃的眼眸沉静无波,正是九皇子君临渊。他那久经沙场的威严和此刻内敛的锋芒,让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心生敬畏。
右边一骑,则是一身素雅的月白色宫装,外罩一件象征医者的青色薄纱披风。她未施粉黛,容颜清丽,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那双清澈的眼眸却明亮如星,沉静而温和,正是防疫副使、即将受封的荣安县主萧云倾。她的出现,如同炎炎夏日的一泓清泉,瞬间抚平了人群因君临渊威严而产生的些许紧张,取而代之的是汹涌的感激和爱戴。
“九殿下!是九殿下!”
“萧神医!活菩萨!”
“九皇子千岁!萧神医仁心!”
“谢殿下救命之恩!谢神医活命之恩!”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如同积蓄了千年的火山,在这一刻轰然爆发!声浪直冲云霄,震得城楼上的瓦片都似乎在嗡嗡作响!无数的手臂挥舞着,无数的人激动地呐喊着,甚至有人喜极而泣,跪倒在地,朝着队伍的方向虔诚叩拜!
花瓣如同缤纷的雨点,从街道两侧的楼阁上抛洒下来,落在君临渊和萧云倾的肩头、马前。鸡蛋、果品、甚至精心准备的糕点,被百姓们热情地塞到维持秩序的士兵手中,恳请他们转交给恩人。
君临渊端坐马上,面对这山呼海啸般的民望,冷峻的面容依旧没有太多表情,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但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激动流泪的面孔,扫过那些写着感激的布幡,深邃的眼底深处,一丝难以言喻的波澜悄然掠过。
而萧云倾,则被这纯粹而炽热的感激之情深深触动。她看着那些跪拜的老人,那些向她挥舞小手的孩童,眼眶微微发热。她轻轻挥手,向人群致意,脸上露出温婉而真挚的笑容。这个笑容,瞬间点燃了更大的热情!
“活菩萨笑了!萧神医对我笑了!”
“萧神医!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队伍在沸腾的民望海洋中,缓缓行至巍峨的京都正阳门下。
城门洞开。更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皇帝君兆麟,竟身着明黄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之外等候!皇后沈清漪凤冠霞帔,立于皇帝身侧,看向萧云倾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骄傲与心疼。七皇子君逸辰、大皇子君弘毅以及其他在京的宗室重臣,悉数在列!
皇帝亲率百官,出城相迎!这是天圣王朝立国以来,对臣子从未有过的最高礼遇!是对君临渊和萧云倾在此次国难中力挽狂澜、立下不世之功的最高肯定!
看到皇帝銮驾,沸腾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齐刷刷跪倒一片,高呼万岁。
君临渊和萧云倾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御驾前,撩袍跪倒:
“儿臣君临渊(臣女萧云倾),参见父皇(陛下)!参见母后(皇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皇帝君兆麟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欣慰,他亲自上前一步,扶起了君临渊,又示意萧云倾起身。他看着眼前风尘仆仆却英姿勃发的儿子,和那个清丽坚韧、挽救了无数生命的女子,眼中充满了激赏与感慨。
“老九,云倾,你们辛苦了!”皇帝的声音传遍四方,“此次京畿大疫,凶险异常,实乃国难!幸赖尔等临危受命,同心协力,以无双智勇,仁心妙术,挽狂澜于既倒,救万民于水火!扫清瘟魔,安定社稷!此功,彪炳千秋!朕心甚慰!天圣子民,永志不忘!”
皇帝的话,如同最权威的背书,彻底奠定了君临渊和萧云倾在此役中无可争议的英雄地位!城上城下,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九皇子千岁!”
“萧神医仁心!”
“陛下万岁!”
在万民山呼与帝王盛赞中,君临渊与萧云倾,这对闪耀着夺目光芒的功臣,并肩走入了象征着无上荣耀的京都正阳门。他们的身后,是劫后余生的山河,他们的前方,是波谲云诡却已初露峥嵘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