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准备好了!”钱多多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您做好这个项目!”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李校长高兴地一拍大腿,“项目组的人员、设备、场地,学校都会优先保障,你们放开手脚干,有什么困难直接来找我!”
傅教授也露出了笑容,看着钱多多说道:“项目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开始了,预计下周一正式启动,你这边…没问题吧?”
钱多多脸色一变,但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自己要是拒绝,难保傅教授不会动手揍自己,外面门口此时可是围了不少人。
思虑再三,他很是从心的点头道:“没问题,老师,我随时可以投入工作!”
李校长和傅教授在钱家坐了将近一个小时,详细了解了钱多多这短时间的自学情况,又就项目初期的一些准备工作交换了意见,这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
钱多多和吴秀芬一起将两位师长送到大院门口,看着他们坐上学校派来的小汽车离去。
车子刚走,早就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邻居们就围了上来。
“多多,你们校长和老师来找你啥事啊?是不是你在学校表现好,领导特意来家访表扬了?”
“我看那两位领导气度不凡,肯定是大官吧?”
“多多现在可是了不得了,连大学校长都亲自登门了!”
钱多多被众人问得有些头大,只好含糊地应付道:“没啥大事,就是学校有个科研项目,老师让我参加,过来通知我一声。”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还是让邻居们啧啧称奇。
在他们看来,能让校长主动来邀请、参与的项目,那肯定不一般!
吴秀芬在一旁笑开了花,帮着钱多多挡驾道:“行了行了,都散了吧,我们多多还得准备回学校的事儿呢!”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热情的邻居,钱多多回到屋里,轻轻吐了口气。
悠闲的日子结束了,新的挑战,马上就要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钱多多收拾心情,开始为进入项目组做准备。
他重新梳理了那份方案,将其中一些以目前技术条件可能难以实现的想法暂时标注或修改,使其更贴近当下的工业基础,同时又确保技术路线的先进性。
期间,马老爷子和牛老爷子也听说了消息,特意把他叫过去,又是一番勉励和叮嘱,让他珍惜机会、好好干。
周一清晨,钱多多早早起床,换上了一身干净利落的中山装,骑着自行车,再次踏入了清北大学的校门。
这一次,他的心境与之前截然不同。
项目组的地点设在学校实验楼一个相对独立区域。
钱多多赶到时,傅教授已经到了,他身边还站着四五个人。
有两位是系里在无线电领域颇有建树的中年教师,另外三个则是经过傅教授和李校长精挑细选、基础扎实的在校学生。
看到钱多多进来,傅教授脸上露出了笑容,朝他招了招手:“多多来了,快过来。”
他对着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介绍道:“各位,这就是我之前跟你们提过的钱多多同学,我们这个项目最初的构想就是源于他的一份技术方案。”
那两位中年教师显然已经知道了内情,看向钱多多的目光带着欣赏和一丝好奇。
而那三位学生则难掩脸上的惊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让他们导师都赞不绝口的,竟然如此年轻,看起来甚至比他们还小几岁。
“各位老师,师兄,大家好,我是钱多多,以后请多多指教。”钱多多不卑不亢地向众人问好,态度谦逊、从容。
傅教授接着介绍道:“这位于老师主要负责高频电路部分,这位张老师擅长信号处理与滤波器设计,这三位是王师兄、李师兄和赵师兄,都是我们系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后就是你的战友了。”
简单的介绍和寒暄后,傅教授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切入正题。
他将项目初步的计划安排分发给大家,说道:“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力争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研制出单边带应急通信样机。”
他看向钱多多:“多多,你先把方案的总体思路再给大家系统地讲一遍。”
“好的,老师。”钱多多点点头,走到前面挂着的黑板前,拿起粉笔。
他摒弃了之前面对首长和李校长时那些宏观的、策略性的表述,而是完全从技术角度出发。
起初,那三位在校生脸上还带着将信将疑的神色,但随着钱多多的讲解不断深入,他们的表情逐渐变得专注、惊讶,最后化为了彻底的叹服和认真。
两位中年老师也不时地点头,偶尔还会提出一两个技术问题,钱多多都能结合现有技术和理论,给出回答或探讨方向。
一场技术讨论会,开了整整一个上午。
结束时,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包括那两位资深的教师,都对钱多多彻底刮目相看。
年龄的隔阂在过硬的技术实力面前,瞬间消弭于无形。
“钱师弟,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那位姓王的师兄拍着钱多多的肩膀,由衷地赞叹道。
“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得多向你请教了!”李师兄也笑着说道。
钱多多连忙摆手:“师兄们太客气了,我就是想法多,具体实现还得靠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师兄们的实践经验,我们互相学习。”
傅教授拍了拍手,说道:“好了,技术思路已经明确~!接下来,我们分工协作。”
“于老师,张老师,你们负责带领三位同学,按照多多刚才讲的思路,开始进行关键模块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他看向钱多多,说道:“你跟我一起负责总体架构把控、技术协调,同时重点攻克低功耗管理和系统集成方面的难题。”
“另外,所有设计图纸和方案,最终都由你我共同审定。”
“明白,老师!”钱多多点头应声道。
清北大学第一个由学生作为发起人的重大科研项目,就在这个平凡的周一上午,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