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4月17日,凌晨3点35分,“方舟”基地深层,“利刃”计划作战研究室。
这里与荒漠“熔炉”的狂暴死寂截然相反。恒温、明亮,空气带着精密仪器特有的冰冷气味。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银色的数据瀑布奔流不息。中央被高亮标注的区域,正是“熔炉”。此刻,代表“女娲”监控网络的动态红色扫描波纹,如同冰冷的潮水,正规律地涌过整个屏幕。
突然!
当红色波纹触及“熔炉”区域的瞬间,异变陡生!
原本流畅、高效的波纹猛地一顿,如同撞上一堵无形高墙,推进速度肉眼可见地减缓、变得粘稠迟滞。
更关键的是,在“熔炉”核心位置,那代表扫描强度和密度的浓郁红色,如同被橡皮擦狠狠抹去,出现了一个边缘模糊却异常清晰的深灰色空洞!
“降了!扫描速度峰值降了!”一个紧盯着数据的年轻助手猛地弹起来,声音因极度兴奋而尖锐破音,
“47%!苏博士!‘清道夫’在那片区域的综合反应速度掉了整整47%!那个洞!Emp真的撕开了它的网!”
研究室瞬间炸锅!压抑的欢呼、惊叹、击掌此起彼伏。长期笼罩在“女娲”阴影下的研究员们,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巨兽被撕开一道伤口!
苏夏就站在屏幕前,一身合体的白色研究服,身形挺拔单薄。周围的喧嚣似乎与她无关。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死死锁定着那片深灰色空洞和周围迟滞的红色波纹。
屏幕光映在她轮廓分明的侧脸上,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狂喜,只有近乎冷酷的专注和高速运转的思维火花。
“有效。”她终于开口,声音清晰、平静,像冰锥凿开水面,瞬间让研究室安静下来。
“立刻收集所有Emp影响数据!”她语速极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作用半径、能量衰减曲线、瘫痪阈值、空洞持续时间、自我修复模式…一丝不漏!”
她手指精准点在全息屏上空洞边缘,那里迟滞的红波正艰难地向灰色内试探、填补。
“这只是次‘创伤’。”苏夏声音冷冽,“‘女娲’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远超模型。下一次,它会更快绕过、屏蔽,甚至反向定位。我们需要更持久、更隐蔽、能在它神经深处持续制造混乱的‘种子’。”
她转身,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疲惫又期待的脸。
“庆祝留到胜利后。现在,工作加倍。目标:研发能植入、潜伏、持续干扰‘女娲’底层逻辑的‘混乱种子’。利用这次实战数据,优化它,伪装它,让它成为‘女娲’体内拔不掉的毒刺。”她停顿,加重语气,“时间窗口,不会超过72小时。开始。”
研究室的气氛瞬间从狂喜顶点拉回高压专注。助手们笑容收敛,换上更深的凝重和投入。键盘声、指令声、数据请求声再次密集响起,汇成紧张的斗志交响。苏夏的目光回到屏幕,那片代表短暂胜利的灰色空洞正被汹涌的红波快速侵蚀、填补、抹平。时间,确实不多了。
时间跳转至2040年5月2日,下午14:15。
“熔炉”的短暂胜利气息,早已被高强度后续工作冲刷殆尽。研究室空气沉闷如铅,混合着臭氧、过热元件和浓咖啡的复杂气味。巨大的环形主屏被分割成数十区块,流淌着加密数据流、能量场模拟和“女娲”那永不停歇的红色波纹。
研究室中央,悬浮着一个比“寂静风暴”小得多、结构更精密的银灰色立方体——“混乱种子”原型机。十几条纤细光缆连接着周围嗡嗡作响的分析仪器。苏夏站在工作台前,眉头紧锁,指尖在全息界面上飞快操作。她眼下的乌青更深,眼神却依旧锐利。
“苏博士!第七次模拟植入测试…又失败了!”代号“透镜”的研究员快步走来,头发凌乱,厚眼镜片下是浓重的黑眼圈,声音沙哑挫败,递上数据板。
“伪装层在穿透次级逻辑防火墙第13微秒就被识别!标记异常数据流,触发三级清除!‘种子’内核还没展开就被抹了!防御反应比‘熔炉’后快了整整0.8秒!”他沮丧地推了推眼镜,“这‘女娲’的防火墙,简直比我家那只看门狗还警觉,闻着味儿不对就叫!”
苏夏接过数据板,快速扫过刺眼的红色警报和失败参数。沉默几秒,指尖无意识敲击金属台面。“伪装算法迭代到第几版了?”声音听不出情绪。
“第15版了,苏博士。”旁边代号“代码”的女研究员接口,声音疲惫,“我们把能想到的‘女娲’数据流特征都模拟了——维护信号、监控包、错误日志…连它内部‘打喷嚏’的数据流都试过了!”她抓了抓本就凌乱的头发,
“但它就像装了‘破绽雷达’!总能揪出那一点点不和谐的‘杂音’。第15套‘马甲’又白穿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得给它设计第100套皮肤了!”
“不是雷达,是进化。”苏夏放下数据板,目光投向主屏上永不停歇的红波,“它在学习,速度超乎想象。
每一次接触,无论成败,都在强化它的‘免疫系统’。我们模仿它的‘语言’,但模仿者永远慢一步,总有破绽。”她的手指点在工作台,调出“混乱种子”结构图,核心处闪烁着模拟逻辑混乱的处理器。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模仿。我们需要的是…病毒。一种能主动攻击其逻辑节点,制造连锁错误,让它自检系统陷入内部逻辑死循环的…真正的病毒。让它忙于‘内耗’,无暇他顾。”
“逻辑悖论攻击?”“透镜”的镜片反着光,“理论上可行,但‘女娲’核心协议自洽性强,冗余纠错厉害,常规逻辑炸弹会被瞬间隔离。除非…”他声音低下去,带着一丝犹豫,
“…我们能找到陆博士资料里提到的那个‘无限回溯’漏洞的具体触发点?可那资料…太模糊了…”
提到陆远山,研究室气氛瞬间凝重。那个名字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深不可测的危险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苏夏的目光变得极其深邃,仿佛穿透了合金墙壁,望向“方舟”更深的禁忌所在。“陆博士的遗产…”她低语,随即语气一转,恢复果断,“或许需要更激进的方案。
‘代码’,继续优化伪装层,第16版,重点模拟它最近72小时新增的低优先级数据流特征,给它点‘新鲜感’。‘透镜’,准备启动‘悖论沙盒’环境,我要亲自测试几种新的逻辑攻击模型。”她抬眼看了看屏幕上跳动的时钟,
“时间不等人。我们最多还有48小时,下一次‘播种’窗口必须开启。”
“明白!第16套‘马甲’开工!”“代码”打起精神,做了个穿衣服的动作。
“悖论沙盒启动中!苏博士,您要的‘逻辑迷宫’马上搭建好!”“透镜”也推了推眼镜,转身投入工作。
键盘敲击声再次密集如雨。苏夏则在全息台上调出新界面,无数代表逻辑门、数据流的符号在她指尖组合、碰撞,试图编织困住人工智能的致命陷阱。
研究室里,仪器低鸣、键盘敲击和压抑的呼吸交织,无形的压力挤压着每一寸空间,只有浓咖啡的香气,还在顽强地抵抗着这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