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的上海,春末的闷热被一则噩耗撕裂。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消息传来,校园里的空气瞬间凝固。电视画面中,残垣断壁间散落着中国记者的遗物,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的牺牲,让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在滴血。
大学校园里,愤怒的声浪此起彼伏。学生们高举着“血债血偿”“扞卫主权”的标语,成群结队地涌向校门口,誓要前往美国驻华使馆游行示威。赵越逆着人流拼命挤向教学楼天台,扯下红绸布做成临时喇叭,声嘶力竭地大喊:“同学们!停下!听我说!”
嘈杂的脚步声戛然而止,数百道愤怒的目光聚焦在这个瘦弱的身影上。赵越攥着喇叭的手微微发抖,眼前浮现出前世那些失控的游行画面——被打碎的玻璃、失控的情绪,以及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的丑恶嘴脸。“我知道大家很愤怒!三位同胞的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痛在心里!”她深吸一口气,“但此刻我们更需要清醒!美国敢如此嚣张,根源是什么?是他们觉得我们不够强大!”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的抽泣声,有女生哭喊着:“那我们就该忍气吞声吗?!”赵越红着眼眶摇头:“当然不是!但游行示威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抹黑中国的工具!1900年义和团的热血,换来的是八国联军的炮火;1919年的五四运动,我们靠的不仅是街头呐喊,更是无数先辈用科技、用教育、用实业救国的坚持!”
她颤抖着展开随身带来的泛黄报纸,那是她提前准备的《参考消息》:“看看这些数据——我们的卫星导航依赖GpS,手机芯片依赖进口,航空发动机技术被封锁!今天的屈辱,正是因为我们的科技还不够硬!同学们,我们的战场不在使馆门前,而在实验室、在图书馆、在每一个能让中国变强的领域!”
一位机械系的男生突然站出来:“可卫星技术、芯片研发,都是国外封锁的尖端领域,我们怎么突破?”赵越目光坚定地望向东方:“当年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回国,邓稼先在罗布泊隐姓埋名二十年!今天的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数以亿计的同胞支持!就说手机,现在我们只能用大哥大、bp机,但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一定能用上中国芯的智能手机!”
她掏出藏在口袋里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前世的科技发展节点:“北斗卫星、5G通信、超级计算机……这些不是空想!只要我们把愤怒化作动力,今天他们能炸我们的使馆,明天我们就能让世界看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暮色渐浓时,喧闹的校园终于恢复平静。赵越站在教室前,看着学生们重新翻开书本的身影,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前世国庆阅兵的铿锵脚步声。她知道,这场关于尊严的战役,早已在无数年轻人心中点燃了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