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在赵悦千叮咛万嘱咐的关切声中,不舍地离开家,返回了部队。他走之后的一天,赵悦察觉到李瑞与李阳的母亲——李婶子似乎有话想对自己说。
赵悦率先开口:“李婶子,你好像有话跟我说?是李阳还是李瑞的事吗?这俩孩子都认真能吃苦,现在发展得很不错。李阳被公司留用,李瑞学业有成也回来了,将来肯定都能在公司有好发展。除了孩子,你还有啥事呀?”
李婶子犹豫了下,缓缓说道:“我去了你植物绿化公司的植物园,看到你种了好多树。我就琢磨着,树与树之间的空隙能套种庄稼,树林底下还能养鸡、养一两头猪呢。”李婶子神情略带愁容,继续说道,“我娘家弟弟和弟媳养了好几个孩子,学费都拿不出,日子跟当年你李叔去世后咱家一样艰难。在农村只能勉强糊口,孩子上学连学习用具都买不起,太可怜了。我看他们俩都挺能干,身体也好,想着让他们来帮你打理植物园,种种树、浇浇水、除除草,顺便养养鸡,你那园子不养鸡怪可惜的。”
李婶子这番话提醒了赵悦,赵悦思索后说道:“行吧。不过这事儿你跟赵小宝说一声就行,这些事平常我都交给他安排。”
李婶子无奈地笑了笑:“我要是跟赵小宝说要人,你想想,你哥你嫂子那边亲戚都带来不少,亲戚的亲戚一大堆,哪轮得到我这边。虽说你我家没直接亲戚,但你大哥和我家老大是同学,关系铁得很。现在大家都想拉自己同学和亲戚,男孩子大多听媳妇的,女方家亲戚拉得特别多。”
赵悦点头笑着说:“行吧,你叫他们来,就说是我让的,应该没事。我也挺想吃老家的土鸡、土猪肉。”
赵悦接着问:“你叫你弟弟和弟媳来,他家孩子咋办呢?”
李婶子赶忙回答:“老大带过来,其他两个交给我大哥大嫂带。他们每个月给我大哥转些钱就行。这俩小的也不算小了,都是计划生育前出生的,都十来岁了。大的跟李瑞年纪差不多。”
赵悦听后说道:“家里要是能把土地之类的都安排妥当,你就叫他们来吧。”
李婶子看着赵悦,犹豫了一下,又说道:“赵悦,你还记得从咱河南来的那个建筑队吗?有个叫王建国的,有一年他给你盖房做工程的时候,咱一个河南老乡从房子上掉下来摔死了。这事儿你还记得吧?”
赵悦点头:“我记得呀。我大哥赵安说他特别讲义气。后来赵小宝也跟我说过,因为处理那个去世老乡的事,那一年他基本上没盈利,连建筑队工人的工资都发不上,还是赵安帮他度过了难关。听说他回家过年后,也不知道在老家干了什么,回来就有钱了,还把钱还给了赵安。现在他跟赵小宝关系也不错。怎么啦?”
李婶子皱着眉头说:“他这人是挺讲义气,可他有老婆孩子,还天天在李瑞身边晃悠,明显是想打李瑞的主意。李瑞还小,不太懂这些,他还帮李瑞联系了好几个公司,说是帮着卖树、搞绿化。但我能看出来,他没安好心。”
赵悦一听,严肃地说:“那可不行,他都结婚了,咱可不能让李瑞卷入这种事,不能做第三者。要不我叫赵小宝敲打敲打他?或者让李瑞赶紧找个男朋友?”
李婶子面露难色:“李瑞还小,她哥都还没找对象呢。”
赵悦摆摆手:“找男朋友又不是马上结婚,没关系的。只要女孩子自己矜持一些,找个男孩子护着她,就像蚊子拍一样,能帮她赶走那些像苍蝇一样围着她乱转的人。找个男朋友当借口,帮她挡挡麻烦,这不挺好吗?”
李婶子听她这么一说,忍不住笑了:“你这形容还真好玩。”
赵悦接着说:“现在是 94 年,从 93 年开始,国家实行了一些政策,大学生有的单位分配工作,有的就不分配了。像学园艺、学林业这些专业的,好像国家都不再统一分配。我招人的时候给你留意一下,也叫赵小宝多留意,招几个这样的大学生回来。到时候暗示暗示那些男孩,让他们去追李瑞,这不就行了?”
李婶子担忧地说:“你这样安排是好,可人家是大学生,我们闺女只有初中文化。当时家里太穷,在学校连作业本都买不起,文化程度低,也就勉强识文断字。”
赵悦拍了拍李婶子的手,安慰道:“李婶子,这个你别操心。咱从农村过来的,能吃苦、能耐劳,还肯学习,有很多品质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这都不是事儿。”
赵悦的一番话,就像给李婶子吃了一剂定心丸,让她原本担忧的神情舒缓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