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听闻赵悦提及姥爷知晓自家之事,不禁满脸诧异,忙问道:“你姥爷怎么知道咱们家这些事儿啊?”
赵悦笑着耐心解释道:“奶奶,我姥爷在文联工作。文联负责的事儿可多啦,其中就包括管理宣传工作,还有管着作家协会呢,那些写小说的作家都归文联管。姥爷呢,他到每个地方,肯定得和当地的人聊天。您想啊,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有名的故事,姥爷作为文联的,这是他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他得积累素材呀,多听听民间故事,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小说。搞文化的人厉害着呢,能把你们讲的那些精彩故事写成书。”
奶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问道:“哦,我明白了,就是写剧本的,写话本子的,是吧?”
赵悦赶忙回应:“是的呀,奶奶。像您平时听的那些戏班子演的戏,背后的剧本,说不定就是像姥爷他们这样搞文化工作的人写的呢。姥爷对咱家族这些事儿感兴趣,听别人讲了之后,说不定哪天就能把咱们家的故事写成一本精彩的小说。”
奶奶微微点头,接过话茬:“你姑奶奶从宫里出来后,好像就去了天津。那个时候朝代更迭,乱得很呐,一会儿是袁世凯,一会儿又是孙中山的,我也知道那段时间乱,你姑奶奶跟我讲那些年代的事儿,我都听得稀里糊涂的。我就记得她从北京去了天津,后来呀,好像又从天津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咱家那个在北京的远房亲戚那儿。”
“原来是这样,奶奶。那姑奶奶后来怎么又回到咱们这儿了呀?”赵悦追问道。
“她回来呀,好像是别人给送回来的。在家里住了一阵子,每天就在屋里绣花,绣些绢帕子什么的,让你爷爷拿到集市上去卖。她也不抛头露面,知道她的人少,也就我偶尔跟她聊聊天。她跟我说,人呐,只有见得多了才能长见识,特别是要多读书。所以我一直对文化人,像你姥爷家那样的,特别崇拜。她还说,女人这一辈子,命运转折就看两样,一是投胎,二就是嫁人,我觉得她说得在理。”
赵悦正听得入神,奶奶又缓缓说道:“其实那天夜里她走的时候,我听见了布谷鸟的叫声。那布谷鸟好像叫了三遍以后,她就悄悄地起身走了。她应该是带着些随身换洗的衣服,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她在家里绣绢帕子挣的钱,还留下了一大些,都给我了。”
赵悦眼睛一亮,忙问:“姑奶奶走的时候留什么东西了吗?”
“留了个木匣子,说是箱子吧,又不太像。就在床肚里呢。她以前就跟我说,要是她走了,这匣子就归我。”
赵悦好奇不已:“奶奶,姑奶奶留下的东西,破四旧的时候,您怎么没交出去呀?那时候全国都在破四旧呢。”
奶奶轻轻摇头:“就我知道这事儿,你爷爷都不知道。再说了,谁会来咱们家破四旧啊?那时候你太爷爷为了打土匪,家财都散尽了,家里啥都没有,别人都觉得咱们家没啥可破的,也就没人来了。”
赵悦听着奶奶的讲述,心中满是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姑奶奶的好奇。她想象着姑奶奶在宫里的生活,在天津的辗转,以及那神秘的来去。那个藏在床肚里的木匣子,更像是一个装满秘密的宝盒,等待着她去开启。而家族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过往,也如同画卷一般,在她面前缓缓展开。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那个木匣子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又会为她揭示出家族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