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祁同伟白天处理县政府的日常工作,晚上就埋头整理资料。他让小张收集了全国各地类似热线的运行情况,又亲自走访了几个社区,听取群众意见。
\"祁县长,您真的要搞那个热线啊?\"小张一边整理文件一边问,\"我听说...听说有人背后议论,说您这是想出风头。\"
祁同伟头也不抬:\"让他们说去。小张,你知道为什么老百姓对我们政府有怨气吗?不是因为事情办不成,而是因为不知道找谁办、怎么办。我们设立专线,就是要解决这个'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周末,祁同伟独自驱车来到县城最老旧的棚户区。没有随行人员,没有提前通知,他就像个普通干部一样走街串巷。在一家小杂货店门口,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
\"大爷,跟您打听个事。\"祁同伟蹲下身,\"要是您对政府工作有意见,一般怎么反映啊?\"
白发老人头也不抬:\"反映?往哪反映?上次下水道堵了,我儿子跑居委会三趟都没人管,最后还是我们几户人家凑钱请人通的。\"
旁边一个戴老花镜的大爷插话:\"现在当官的,有几个真把老百姓的事当事?都是做做样子。\"
祁同伟心头一紧。他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老人们的每一条意见。临走时,杂货店老板认出了他:\"您...您是祁县长吧?我在电视上见过您。\"
老人们一下子都站了起来,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怀疑。祁同伟诚恳地说:\"各位说的我都记下了。我向你们保证,一个月内,这条街的下水道一定会修好。如果没修好,你们直接去县委找我。\"
在回程的道路上,祁同伟正静静地坐在车后座,思绪还停留在刚才对棚户区的调研中。突然间,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车内的宁静,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发现是易学习打来的电话。
祁同伟迅速接起电话,礼貌地说道:“喂,易书记您好。”电话那头传来易学习和蔼可亲的声音:“同伟啊,听说你今天去棚户区了?”
祁同伟心中一紧,很明显易学习给自己打这个电话是有事情要说。随即他平复好心情用不卑不亢的语气回答道:“是的,易书记。我来棚户区调研一下工作,了解一下这里的实际情况。”
易学习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他缓缓说道:“嗯,这样很好。同伟啊,你回来得早的话,来一趟我办公室吧,我们有些事情需要当面沟通一下。”
祁同伟心中略感诧异,但还是爽快地答应道:“好的,易书记,我知道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会尽快过去的。”
挂掉电话后,祁同伟不禁陷入了沉思。易学习为什么会突然找他呢?是关于棚户区的工作有什么指示吗?还是其他方面的事情呢?他暗自琢磨着,同时也在心里为可能的会面做着准备。
傍晚,祁同伟推开易学习办公室的门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易学习背对着门口,站在窗前,手里夹着一支烟,烟雾缭绕间,他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
“易书记,您找我?”祁同伟语气平静,但心里已经隐约猜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易学习缓缓转过身,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但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复杂。他指了指沙发:“同伟啊,坐。”
祁同伟坐下后,易学习递过来一支烟,自己也重新点了一支,深吸一口,才缓缓开口:“你那个政府专线的想法,我仔细考虑过了。”
祁同伟没有急着接话,只是静静地等着下文。
“不是我不支持你。”易学习叹了口气,“而是这个热线如果真的搞起来,会牵动太多人的利益。”
祁同伟微微皱眉:“易书记,您的意思是?”
易学习弹了弹烟灰,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你想过没有,这条热线一旦设立,就等于把原本属于各个部门、乡镇的权力,直接收拢到县里。原本是他们自己能决定办不办、怎么办的事情,现在却要经过热线转办、督办,甚至可能被县里直接过问。”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祁同伟:“你觉得,他们会乐意吗?”
祁同伟沉默片刻,随后坚定道:“如果他们的权力是用来给老百姓办事的,那就不该怕被监督。”
易学习摇了摇头,露出一丝苦笑:“同伟啊,你还是太理想主义了。现实不是这样的。”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背对着祁同伟继续说道:“你想想,我们刚刚处理了一批不作为的干部,现在县里上下人心浮动。如果这个时候再搞这么一条热线,等于直接告诉他们——‘你们办事不力,县里要插手了’。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
祁同伟眉头紧锁:“易书记,可正是因为有些部门不作为,我们才需要这样的监督机制。”
易学习转过身,语气加重:“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现在县里的工作刚刚稳定,如果因为这条热线引发新的矛盾,甚至导致一些干部消极怠工,那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老百姓!”
祁同伟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冷静:“易书记,我理解您的顾虑。但如果我们因为怕得罪人就不去改革,那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易学习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笑,语气缓和下来:“同伟,我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希望你能更稳妥一些。”
他走回办公桌旁,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祁同伟:“这是我让办公室整理的几个试点城市的经验报告,你可以先看看。有些地方搞热线,最后反而成了形式主义,老百姓的问题没解决,反而多了一道程序。”
祁同伟接过文件,快速翻了几页,发现上面确实列举了不少热线运行中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甚至虚假回复。
易学习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同伟,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等条件成熟了,再全面铺开。”
祁同伟合上文件,抬头看向易学习,眼神坚定:“易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觉得,正是因为问题多,我们才更应该迎难而上。”
易学习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沉默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既然你这么坚持,那下次常委会上,我们再讨论吧。”
祁同伟知道,这已经是易学习最大的让步了。他点了点头,起身告辞。
走出办公室,夜风微凉。祁同伟站在县委大院的空地上,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绪翻涌。
他知道,易学习的话并非全无道理——改革确实会触动利益,甚至可能引发反弹。但如果不迈出这一步,金山县的官僚作风就永远不会改变。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想办法让他们不得不接受了。”祁同伟低声自语,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他决定,在常委会之前,先找几个关键部门的负责人谈一谈,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他还要让这条热线的方案更加完善,堵住所有可能被反对的漏洞。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祁同伟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夜已深,但对他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