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小陈的皮鞋声在走廊渐远,会议室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轻微挪动声。
\"滴答、滴答\",挂钟的秒针走了整整十七下。王书记忽然翻开面前的笔记本,钢笔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走廊尽头传来电梯到达的\"叮\"声。
脚步声由远及近,每一步都像踩在众人紧绷的神经上。当那双锃亮的皮鞋出现在门口时,靠门坐着的祁同伟明显僵直了后背。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实在是不想走到这位在汉东政坛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老将对立面。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梁群峰赏识高育良,将高育良从汉东大学调至政府机关,及在梁群峰退休后,选择高育良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继承自己的政治资源一事绝非偶然。
梁群峰的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深层的政治考量。选择高育良的原因,一方面,高育良在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岗位上深耕多年,其学术造诣和管理能力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多年执教生涯,已然构建起一个以汉东大学师生关系、同窗情谊为纽带的政治网络。这个由法学精英组成的关系网,正是梁群峰最为看重的政治资本。
作为汉东政法系统的掌舵人,梁群峰此举实则是要确保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他期望高育良能够继承其政治衣钵,维系汉东政法干部体系的延续性。在这个架构中,梁群峰不仅是个体,更是整个汉东政法系统的象征性代表。任何与其对立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整个政法体系的挑战,势必招致系统性的排斥与反制。
然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冀省省会三度迁移的案例可见,中央政府始终在警惕地方势力的过度扩张。
汉东大学这种,基于校友网络、师承关系的政治联盟,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权力体系。即便不考虑钟小艾与章英华之间\"叔侄相称\"的特殊关系,单从政治理性出发,祁同伟也绝无可能与梁群峰阵营深度绑定。
这种政治困境折射出地方官员的生存悖论:既要维护地方政治生态的稳定,又必须顺应中央的集权要求。但当钟小艾的那句\"章叔叔\",成为打破这一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时,祁同伟便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了……
那就是:即便明知前路艰险,也不得不做出与梁群峰划清界限的政治抉择。这不仅是个人仕途的转折点,更是央地关系在汉东这片政治土壤上的具象化呈现。
梁群峰的身影出现在会议室门口时,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此刻穿着一件没有领章的藏青色夹克,布料上隐约可见几道熨烫过的折痕,像是刻意维持着最后体面。他的脸色灰白如纸,眼窝深陷,却依然挺直腰板,保持着那个标志性的、微微后仰的走路姿态。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会议室,在掠过几名汉大毕业的年轻干部时,那几个年轻人立刻低下头假装记录,钢笔在记事本上划出无意义的线条,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老梁,坐。\"
王书记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抬头示意,语气平静得仿佛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工作例会,但指节在实木桌面上敲出的三声轻响,却暴露了某种难以言明的节奏。桌面上,一份文件静静躺着,红色\"密\"字在灯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像是凝结的血迹。
听到这个主人般的招呼,梁群峰的嘴角扯动了一下。他的目光在祁同伟身上停留了半秒——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学生此刻正盯着自己的钢笔帽,指节发白——然后转向了组织部张副部长身旁的空位。落座时,他的动作很慢,仿佛在计算每一个关节的角度。
小陈悄无声息地关上门,锁舌咬合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他端来的茶杯里,三片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这是纪委\"重点谈话\"时特有的安排:既不会让谈话对象因口渴分神,又不会因频繁添水打断讯问节奏。茶杯与桌面接触时发出一声轻响,随即秘书小陈便快步坐到了王书记一侧身后,拿起钢笔便做好了记录准备。
\"开始吧。\"
王书记推过那份文件,牛皮纸封面上鲜红的\"密\"字在众人视线中划出一道刺目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