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轻轻关上宿舍门,金属钥匙在锁芯里转动的声音清脆而明确,像是为他这段为期九个月的新学习生活按下了启动键。九月的北京,空气中烫的翻涌出一阵热浪。抬头望向面前的红砖建筑——中央党校的主教学楼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
\"教务处应该在二楼东侧。\"祁同伟回忆着入学通知上的校园平面图,迈开步子。他的皮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规律的声响,与校园里其他学员的交谈声、远处操场上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这些声音让他恍惚间回到了大学时代,但很快又清醒过来——这里不是普通的大学校园,而是培养党的干部的摇篮。
教务处的门半开着,祁同伟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一个温和的女声从里面传出。
推门而入,办公室内光线明亮,一位约莫四十岁的女干部正伏案工作。她抬头时,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专业。
\"您好,我是来报到的新学员,祁同伟。\"他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声音平稳有力。
女干部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突然手指在某一行停住了。\"祁...同伟同志,\"她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您确定您的级别填写正确吗?\"
祁同伟嘴角微微上扬,这个反应他已经见过太多次了。\"正科级,没错。\"他回答道,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克制着的骄傲与无奈。
女干部又仔细看了看他的出生日期和简历,眉头不自觉地挑了一下。\"二十七岁的正科级...\"她小声嘀咕着,随即意识到失态,迅速恢复了职业表情,\"好的,手续已经办妥了。您的班级是青干三班,现在应该正在上最后一节课,我请人带您过去。\"
\"谢谢,不过不用麻烦了,我可以自己找。\"祁同伟礼貌地拒绝,他更愿意独自熟悉校园环境。
走出教务处,祁同伟长舒一口气。每次遇到这种对他级别表示惊讶的情况,他内心都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被认可的满足,又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压力。他知道,在地方上,像他这样年纪的正科级确实不多见,但在这所汇聚了全国优秀干部的学校里,他或许只是普通一员甚至都有一些拖后腿的意义。
走廊里,三三两两的学员正交谈着走向各自的教室。祁同伟注意到他们大多比自己年长,言谈举止间透着沉稳与老练。他下意识挺直了背脊,加快了步伐。
\"青干三班...应该是这里了。\"他在一扇标有307的门前停下,透过门上的小窗能看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正在讲台上授课。
祁同伟犹豫了一瞬,轻轻敲了敲门。
教室内的讲课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门口。祁同伟感到一阵热流涌上脸颊,但他保持着表面的镇定。
祁同伟走进教室,三十多双眼睛的注视让他后颈微微发紧。他先是站在门口向面前的老教授微微鞠躬后,面向讲台上的教师及台下的“同学们”清了清嗓子道:\"老师、各位同学们好,我叫祁同伟,来自汉东省岩台市。现接到组织命令,来党校进行学习。冒味打扰到大家,我个人深感抱歉。对于能够加入青干三班这个集体,我个人深感荣幸。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与大家共同进步。\"
“谢谢!”
他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清晰而有力。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礼貌的掌声。祁同伟注意到前排几个女学员交换了一个眼神,后排则有几位男学员在低声交谈什么。
\"祁同伟同志是我们班最年轻的学员,欢迎你的入列!\"在祁同伟做完自我介绍后,老教授笑了笑对着祁同伟说道。随即,又转身对台下程序性的讲到:\"希望大家能够多帮助新同学尽快融入集体。祁同伟同志,那边有个空位,你先坐下吧。\"
顺着教授指的方向,祁同伟看到教室右侧倒数第二排有一个空座位。他快步走过去,感受到沿途投来的好奇目光。落座时,邻座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学员向他点了点头。
\"吕梁,来自西江省。\"对方小声自我介绍,声音里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
\"祁同伟。\"他简短回应,同时从包里取出笔记本和钢笔。
讲台上,教授已经重新开始讲课,内容是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祁同伟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但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周围——他能感觉到时不时有目光向他投来,有好奇的,有评估的,甚至可能还有质疑的。
\"...因此,在价格双轨制的背景下,我们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教授的声音忽远忽近。
\"你是破格提拔的吧?\"吕梁突然压低声音问道,眼睛仍然盯着黑板。
祁同伟笔尖一顿,在笔记本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组织上的正常安排。\"他轻声回答,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吕梁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
课程继续进行,祁同伟逐渐找回了专注的状态。他快速记录着教授的要点,偶尔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这种久违的课堂学习让他感到一种奇妙的充实感,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那个纯粹追求知识的自己。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周一我们将讨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后续发展问题,请大家提前阅读相关资料。\"教授合上讲义,教室里立刻响起收拾书本的声音。
祁同伟慢慢整理着自己的笔记,余光观察着周围的同学。大多数人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开,有说有笑。他忽然意识到,作为插班生,自己在这个已经形成默契的集体中显得格外突兀。
看着教授离去的背影,祁同伟他转身望向窗外,校园里学员们来来往往,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嫩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心中涌动——期待、忐忑、野心,还有一丝难以名状的孤独。
他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未来将在中国政坛扮演各种重要角色。而他自己,才刚刚站上这个舞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