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再次拱了拱手,“回陛下,事情要真是如此的话,一定要想办法阻止敌人攻城,要是能拒敌于城外,当为上上之策。”
“那张爱卿可有什么办法能拒敌于城外?”
“陛下,《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臣以为正因为咱们的兵力不足,所以咱们更得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对突厥军队发起攻击,让突厥人误以为长安城内定有大量的军队,从而让他们心生顾忌不敢冒然攻城,以达到在城外拖住突厥军队的目的,为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张爱卿,长安城目前只有两万多能战之兵,要是咱们主动对突厥军队发起进攻,万一被突厥军队包围,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误会了,臣所说的进攻,并不是大军正面进攻,而是小股军队的侧面袭击。”
李世民一听,立马来了兴趣,“侧面袭击?张爱卿,小股军队如何侧面袭击?”
张毅连忙拱了拱手,“回陛下,侧面袭击就是小股军队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出其不意对敌人发起的攻击。”
“鉴于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咱们的小股军队应采取打完就走的策略,从而避免与敌人长时间纠缠,以减少自身的伤亡。”
“为了不让突厥军队追上并消灭我们的小股军队,这交战的地方最好是在山区,要是山上有茂密的树林的话那就更好了。”
“陛下,您想啊!这突厥军队要是频频遭到我军的侧面袭击,必然不敢冒进,自然就会减缓行军速度,如此一来,咱们拖住敌人的目的便达到了。”
“嘭!”
“好计策!”
李世民双眼一亮,猛的一拍桌案站了起来。
“张爱卿,关于小股军队的侧面袭击,你有什么具体的战法吗?”
张毅随即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战法——游击战法。
“陛下,为了避免与突厥军队短兵相接,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侧面袭击敌人的小股军队最好是弓箭兵。”
李世民点了点头,“不错!还有呢!”
“还有,咱们的小股军队可以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提前占据有利地形埋伏好,等敌人进入埋伏圈后,立即发起攻击,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
“敌人要是派出大股军队攻击,我们便不与之正面硬拼,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主动撤退保存实力。”
“敌人要是派兵追击,我们就在运动中寻找敌人的弱点和破绽,然后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消耗敌人的实力。”
“敌人要是撤退,我们便抓住时机进行追击,扩大战果,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牢牢的拖住敌人,使敌人无法稳住防线或组织新的进攻。”
“敌人驻扎的时候,我们就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骚扰,让敌人不得安宁,疲惫不堪,消弱敌人的战斗力和士气。”
“当敌人被我们骚扰的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的时候,我们便抓住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发起突然攻击,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胜利。”
“陛下,咱们小股军队侧面袭击敌人的最终目的是拖延敌人的行军速度,所以咱们绝对不能恋战,见好就收,积小胜为大胜。”
“这种战法臣叫它游击战法,总结起来就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哈哈哈……”
“好好好!张爱卿,你的这个游击战法实在是太好了。”
“照这个打法,不仅能延缓突厥军队的行军速度,为各路大军抵达长安争取时间,还能迷惑敌人,让敌军主将心生疑虑,从而不敢冒然攻击长安城,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张毅的游击战法一出,李世民顿时豁然开朗,一扫之前沉重的心情,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张爱卿,实不相瞒,之前冲远和慎行说你也许有办法应对突厥军队,向朕举荐你的时候,朕其实对你并不抱什么希望。”
“可朕万万没想到,你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竟然对行军打仗如此的熟悉,还自创了游击战法,实在是太了不起了,真不愧是我大唐的少年圣贤啊!”
少年圣贤?
张毅一脸不解的看向李世民,“陛下,臣不是少年诗仙吗?怎么改少年圣贤了?”
“哈哈哈……”
李世民一脸欣慰的摸了摸胡须,“张爱卿有所不知,你在四门学就职仪式上所言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简意宏当属圣人之言,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大唐的少年圣贤了。”
张毅一听,连忙摆了摆手,“陛下过誉了,少年圣贤之名臣可是万万不敢当啊!”
“张爱卿不必谦虚,就凭你写下的十首传世之作,五个绝妙上联,四句圣人之言,就足以成为一代圣贤,朕的大唐也需要你这位少年圣贤,此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毅也不好继续推辞,当即拱了拱手,“臣,遵旨!”
李世民点了点头,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开口说道:“张爱卿,这游击战法是你想出来的,这世上没有谁比你更了解它,你敢不敢随军北上亲自指挥军队实施你的战法?”
张毅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让他上战场带兵打仗,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这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
张毅可不相信自己还能有幸再穿越一次,不过他转念一想,这领军打仗可是获得军功最快捷的途径,确实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军功又与爵位挂钩,一边是自己的生命安全,一边是能让他升官加爵的军功,这一刻张毅犹豫了。
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张毅还是觉得自己的小命更加重要。
然而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张毅不能直接拒绝李世民,当即拱了拱手,“陛下,臣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领军打仗之事臣可做不来,还请陛下三思。”
张毅的表现,李世民非常满意。
说实话,李世民还真怕张毅满口答应下来,毕竟带兵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和敌人面对面的厮杀,那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张毅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少年郎,任何一个突厥士兵都能完虐他,上了战场也是累赘,更别说是带兵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