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乘坐渡船号飞船。”
“本次飞船航程由地球同步轨道前往月球轨道,全程大约四小时……”
“目前飞船正在加速离港口,请勿起身和离开您的座位,等待响起飞船进入匀速行驶阶段的提示声时,再起身活动。”
“在舱内活动时,请待在乘客区域,切勿试图闯入货运区……”
加速中的渡船号飞船上,正坐着一群由多个智能授课机器人带领着,前往月面游学的中学生。
对于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们,第一次真正前往人类文明的地外城市,无疑是一个新奇的经历。
不少孩子坐在座位上的同时,还兴致勃勃地张望着目前乘坐着的渡船号飞船内部。
“……老师,这就是我们文明目前最大的飞船了吧,真大啊。”
“是的,我们目前乘坐着的渡船号飞船,就是我们文明目前体积最大的一艘飞船。在你们历史课本的最后一个单元,现在的科技发展中,也有提到这一点。”
授课机器人耐心地回答了旁边学生的问题,
“不过,将飞船的概念扩大到飞行器,目前我们文明还有更大的飞行器在建。”
“这个我知道,‘星火太空城’嘛,我在网络上看到过华新社的报道。”
“是的,处于月面轨道中的星火太空城,目前正在建造的初始阶段,如果我们运气不错的话,在渡船号并入月球轨道之后,我们能够通过舷窗,可以看到还处于建造阶段的星火太空城的一点结构。”
星火太空城,是负熵研究院就那座可移动太空城,对外征集的名字。
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座星火太空城建设起来本身的作用就是保存人类文明在极端情况下的一点火种,
这整个建造和运行星火太空城的计划,也就叫‘星火计划’。
“……飞船已经进入平稳航行阶段,舱内乘客,可以自行在舱内活动,活动时请注意安全……”
提示声再响了起来,
早就已经有些坐不住的学生们,立刻解开了安全束带,
性格着急一些的已经朝着飞船乘客舱边缘的舷窗挤了过去,
内敛一些的,也站在座位前方,朝着舷窗外的景象眺望。
当然,不光是这些学生们,事实上就是大部分成年人,第一次乘坐渡船号,
对于船上的景象,对于飞船舷窗外的景象,也同样都很感兴趣。
有人单纯望着,也有人拿着自己的智能终端设备拍着舷窗外的照片。
“不好意思,可以让一下吗?让我们也看一下……”
一个半大不小的男孩,牵着一个同龄的女孩,挤到了最前面。
飞船设计时,就考虑到乘客们这方面的需要,乘客舱内,留了不少面积较大的透明舷窗。
男孩和女孩趴在舷窗上,
“好震撼……”
女孩望着宇宙,呢喃地说道。
“是吧……我也觉得有些震撼。我准备学校毕业之后,搬去月面城市居住……这样感觉距离无垠无际的宇宙都更近一些。”
“你要跟我一起去吗?”
“好啊。”
女孩甜甜一笑,爽快地答应了。
“咦……”
旁边的大人,对于这两个半大不小孩子的话抱以笑容,
同样在旁边,熟悉的几个同学听着,脸上做出嫌弃腻歪的表情。
男孩朝着同学放了个白眼,
“羡慕去吧,你们。”
然后再转过头,跟女孩一起手拉着手,趴着舷窗跟前,朝着外边眺望着,
“……不过,现在月面的房子好像要比地面贵一些。”
“没事儿的,这个你就不懂了吧。现在月面的房子比地面贵一点是因为供不应求。但月面的房子对比地面并没有什么优势的。后面月面城市建造的越来越多,而且我们文明现在在月面开发建设的速度多快,放心吧,等我们毕业的时候,月面的房子价值和地面肯定就持平了。”
“而且,我们高校毕业之后的住房,也可以直接选择月面,虽然也要抽签来着,但说不定就抽中了呢。”
“嗯嗯……”
就在男孩和女孩说着话,飞船乘客舱里其他乘客也都各自聊着,望着舱外景象有些感慨的时候,
飞船智能程序的提示声再响了起来,
“乘客朋友们,因为负熵研究院武研所的相关实验,我们将延后靠近月球轨道的时间,请各位乘客理解……”
停顿了一下过后,播报声再响了起来,
“……有一颗小陨石将撞击月面,武研所将利用这颗小陨石,实验目前已经完成建造的,环形山电磁轨道炮。”
“在幸运的情况下,各位乘客朋友可以通过飞船前方的舷窗,看到电磁轨道炮发射出的弹丸,与该颗小陨石发生碰撞之后产生的景象。”
这道提示声,让整个乘客舱内在有些骚动。
虽然陨石撞击这种事情,稍微有些刺激人们的神经,
不过人们也知道,小陨石对月面的撞击本来就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以大惊小怪。
让人们感兴趣的,此刻更多还是电磁轨道炮。
武研所的成立,人们是知道的,武研所在研究适用于星际战争的武器,也并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
或者说,此刻已经整合在一起的人类文明,内部许多事情都已经失去了保密的必要。
没有什么意外的,感兴趣的人们朝着飞船前侧舷窗挤了过去,
挤不过去的,也眺望着。
飞船上的智能程序,干脆将前方的宇宙空间中的景象,
呈现在飞船乘客舱的若干屏幕上,
缓解了人们因为好奇而产生的急切。
在此时此刻,
舷窗前方的宇宙空间中,还一片安静乃至于死寂。
人们按捺着性子,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说话。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
终于,
在人们翘首以盼,脖子都有些僵了,在考虑要不要重新坐回座位等,或者先歇歇的时候,
猝不及防,毫无预兆的。
幽暗而死寂的宇宙中,前方突然像是黑夜中绽放起了一簇火花,
短暂而刺眼的亮了一下。
让直直盯着,关注着前方宇宙景象的人们,瞳孔都忍不住缩了缩。
这就像是绽放于宇宙中的一朵璀璨烟花,出现在飞船前方右下侧,
人们没有听到有什么声音传来,但这幅画面本身就足够震撼,
伴随着那一瞬间的亮光,人们似乎都看见了有一些细小的物质,在那一瞬间,从那个点朝着周围盛开。
是电磁轨道炮的炮弹和那颗小陨石撞击上了吗?
电磁轨道炮的实验成功了吗?
显然是的,因为实际上也是由强人工智能统筹控制着的飞船上智能程序,
在这一瞬间的景象之后,也告知了飞船上人们这个好消息。
“……谢谢乘客朋友们的理解和配合。负熵研究院武研所本次电磁轨道炮实验已经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将继续朝着月球轨道靠拢。”
简短的播报声过后,
飞船上的乘客们,跟着发出了欢呼声以及掌声。
对于本来因为其他原因乘坐这趟渡船号飞船前往月球的人们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虽然只是很短暂的一个过程,但对于人们来说,无疑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好了,这下我的暑假作文有着落了,就叫我见证了电磁轨道炮的实验。”
“卧槽,牛逼……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烟花’,果然,真男人就得搞武器,我决定了,以后我进入负熵研究院就进武器研究所!”
“兄弟……你先考虑下自己能不能进负熵研究院再说吧。”
“……倒不如先考虑下,多少岁数才能够从高校毕业。”
飞船上,游学的学生,其他乘客,叽叽喳喳,兴致盎然地说着一些话,
一直到渡船号飞船顺利停泊至月球轨道,飞船内都依旧热闹着。
……
区别于先前渡船号飞船上,游学学生们所看到的,那短暂一瞬间的景象,
实际上,整个电磁轨道炮的实验过程,要复杂许多。
这是建设在月面的大型电磁轨道炮建设完成之后的,首次真正用于实际应用场景。
挑选的这颗小陨石,本身体积不是很大,正常撞击月表,也落不到月表此刻人类文明哪一座月面城市上。
同时,在电磁轨道炮实验的同时,也有月面其他较为成熟的激光武器,追踪着该颗小陨石,
以在电磁轨道炮实验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可能产生的风险。
而在电磁轨道炮正式发射前,
由月面,此刻已经完成的,数量不少的空间观测装置,组成的‘了望’观测阵列,
追踪着该颗小陨石的行进轨迹,辅助着电磁轨道炮进行目标瞄准。
而在弹丸发出去之前,电磁轨道炮已经启动了有一段时间,
由月面附近一座氦3聚变装置,为这座建设在环形山内的电磁轨道炮提供了能源,
弹丸是一颗由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提供的,目前人类文明最新,最先进的一种高强度金属材料构成,
弹丸在极长的加速管道中,加速漫长了时间。
在脱离电磁轨道炮的加速轨道的瞬间,
该高强度金属材料弹丸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融化,但其质量本身没有什么损失,
检测到,发射瞬间的速度,达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一。
然后该弹丸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过后,精准地击中了那颗飞来的小陨石,
以纯粹的,夸张的动能,直接将该颗小陨石湮灭。
月面上空,宇宙中绽放出了一朵璀璨的烟花。
……
在这座电磁轨道炮进行实验时,秦裕实际上也在现场。
不过,整个实验交由强人工智能负责具体操作,除了确定开启实验,
秦裕也就和其他研究员们,一起见证了这电磁轨道炮的首次应用实验。
看着月面的宇宙中,电磁轨道炮的弹丸和陨石对撞,形成的壮观景象。
在场的研究员们,用力鼓起了掌,情绪振奋而高涨。
秦裕也同样鼓了鼓掌,表示了对负熵研究院武研所,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员们的祝贺,
虽然这只是武研所对电磁轨道炮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更多的,只是将目前已有的一些技术整合起来在电磁武器领域实验的效果,
但依旧是值得祝贺的。
这座电磁轨道炮,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使用价值,
其发射速度,已经超越了此前人类文明一切动能武器,
发射出去,对目标能够释放出来的能量也是夸张的。
在太空环境下,威力已经事实上超出了一些传统的聚变能量武器。
当然,
就目前的这座电磁轨道炮来说,一切也依旧才刚刚开始。
“……秦院。我们希望在目前这座电磁轨道炮的基础上,研制一座更大规模的电磁轨道炮。”
“将它的弹丸发射速度,继续提高到10%光速以上,同时,能够推动更大质量的弹丸完成发射。”
武研所的负责人冯苍国,这样和秦裕说道。
“具体计划呢?”
秦裕望着月面上空,已经重新平息了,恢复一如既往死寂的宇宙,应了句。
“我们期望,一边研究,一边设计,一座,环月球轨道的电磁轨道炮。”
这位武研所负责人这样再回答道,
“我个人没有什么意见。但设计这样一座环月轨道炮,可能还需要克服不少问题。”
“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嗯。”
秦裕和这位武研所负责人冯苍国教授再就环月电磁轨道炮的计划,交流了一阵。
对于这个环月电磁轨道炮的研制,秦裕同样的,会参与,但并不会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上面。
此刻整个负熵研究院,
对比最开始秦裕成立负熵研究院时的目标,
经过历史,时代的演变,实际上已经有些偏离最初的目标了。
更多的作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科研核心存在。
当然,不管是作为文明的科研核心,还是作为‘末日研究院’为对抗末日而存在。
此刻负熵研究院整体上,还是事实上以发展对抗着‘熵增’的。
只不过,
秦裕显然不可能,整个负熵研究院的若干科研项目都参与。
这和他是否有超级大脑没有关系,
他的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时,一个人,很难扯成两半用。
此刻,
秦裕更多的,其实还是关注着,持续着对‘提高人类文明平均智商’这一目标的研究,
这其实可以归类到,
011研究所这么多年一直持续着的‘人体强化项目’之中,
只是对比起强化人体其他方面,提高智商这一点,显得尤为艰难。
而提高人类平均智商这个项目,更多也就是秦裕一个人在独自负责,
只是偶尔会将一些这个项目下的分支项目,由负熵研究院的智能程序,分发给011研究所一些研究团队,
提供给一些对此感兴趣的研究团队去研究,
也节省他在一些细分项目上的研究时间。
而对于这个大的项目,提高人类平均智商这个项目,就纯粹是秦裕自己在进行。
对于这个项目,秦裕也暂时进行了保密。
如果在提高人类平均智商这项研究上,真得做出一些成果。
他可能会将这项成果,扔到‘熵’这个身份上去。
以‘熵’身份公布这项技术。
毕竟,和‘熵’的专业,正好对口嘛。
当然,
这些都是小事,
前提是,这项技术真得能够被实现。
对于人类智商提高这个项目的研究,
大概是秦裕这些年,参与和进行的,最难的一个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