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合院的大学生—棒梗(四)
李怀德听了贾东旭的计划之后,就说道:“东旭,现在轧钢厂附属农机厂每年可以生产多少计划外农机。要知道一旦真的执行农机换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只是四九城每年至少要三五千套农机,如果只是大几百套,完全没必要让知青办出面,我们私下都不够分。”
贾东旭听了李怀德的话,笑了笑说道:“李市长,你是从轧钢厂出来的,对于轧钢厂附属农机厂的实力还不了解吗?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工人,不要说三五千的计划外农机,就是一两万都没问题。”
李怀德听了贾东旭的话,也是暗骂自己关心则乱,以轧钢厂附属农机厂的技术积累,真的是只要解决原料和工人的事情,那产量是蹭蹭往上涨。只要农机换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情,吹出风声,就轧钢厂附属农机厂需要的原料和工人都是有的是人帮忙解决。毕竟皇帝还有三五个穷亲戚,四九城的领导肯定也是需要工农兵大学名额的。
贾东旭和李怀德谈好利益分配和操作流程之后就离开了丰泽园,贾东旭回到轧钢厂之后,就找到牛大纲,对着牛大纲说道:“牛书记,事情谈妥了,接下来轧钢厂附属农机厂会有一波内部扩建。大概会增加两个车间,两千左右工人。”
牛大纲也是在国企混了几十年的人,那还不知道内部扩建的意思。就是要招收两千临时工,增加两个生产车间。这两个车间生产的都是计划外物资,不会被统购统销,这些农机就是用来换工农兵大学名额的。牛大纲听到扩建规模也是被李怀德和贾东旭的大手笔吓到了,要知道两千工人,两个生产车间,一年至少可以生产上万套农机。每年这么多计划外农机流入农村,会不会造成动荡。
牛大纲就对着贾东旭说道:“东旭厂长,这会不会生产太多了,两个车间每年至少可以生产计划外农机上万套。每年这么多农机投入农村,我担心会造成农村动荡。到时候即便是有知青办背锅,我们轧钢厂也捞不到好。”
贾东旭知道牛大纲的担忧,就说到:“牛书记,你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国家每年生产的农场超过两百万套,其中一半出口,一般投入国内农村。每年百万套农机都远远不够农村使用,我们多生产者一两万套,就是往海里倒一盆水,完全掀不起什么波浪。”
牛大纲想想也对,按照工业部的和农业部的调查,想要铺开农村机械化需要农机至少七八百万套。想要基本上满足农村的农机需求,至少需要农机两千万套。想要农村农机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五千万套以上的农机。因为农机不只是农村耕地的机械,更是农村最大的运输工具。就轧钢厂附属农机厂,每年多生产一两套农机,三五十年都不到一百万套农机。一百万套农机至于五千万套农机需求,那真的是巨浪里面的一个小水滴。
牛大纲和贾东旭确定之后就准备召开轧钢厂处级以上干部会议,统一一下思想,然后统计需要的农机数量。贾东旭和牛大纲谈好之后,就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一个电话就打到了贾家村村部。电话是贾东旭的二叔,也就是棒梗的二叔公接的。
贾东旭对着二叔说道:“二叔,咱们村里的那几个知青怎么说,公社怎么说。”
二叔听了贾东旭的话,就直接说道:“东旭,村里那个是那个娃子也想上大学,如果可以弄到名额,他们愿意出两千块一个购买。公社那边的意思是,明年的工农兵大学名额可以接受预定,还是一套农机一个工农兵大学名额。”
贾东旭听了二叔的话之后,就说道:“二叔没问题,今年六套农机,明年的五套农机,我会在一个月之内送到公社。会卡在工农兵大学明确确定之前,不会让公社难办,免得有人说工农兵大学名额已经让出去了,连农机的影子都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