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农机下乡(二)
贾东旭听了李怀德的话,心里就在琢磨应该怎么解决。如果是短期的,他可以直接从道德系统里面兑换。但如果是长期的,那就必须要有稳定的货源供应。并且还要考虑缺额的大小,现在轧钢厂超过十万人,即便是缺一成,就是一万多人的物资缺额。一万多人需要的物资缺额不是小数,即便是贾东旭不缺道德点,长期供应一万人消耗的物资来源不明,那是打国家的脸,讽刺革委会都是窝囊废。
贾东旭思考了一会,说道:“李书记,这个缺口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缺额到底有多大。如果是短期的,缺额不大的话,我就联系几个同学调剂一下,这个好解决,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如果是长期的,并且缺额大的话,那就要找一个稳定的来源,最终还是要从农场,农村和兄弟工厂想办法。”
李怀德听了贾东旭的话,就说道:“后勤那边报告的事缺少福利,但是我知道缺额不只是福利,更多的是日常消耗。如果只是短期小规模的,我也不会找你想办法,我自己就直接解决了。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长期稳定有效的供给方法,要不就现在后勤那帮废物,我们的缺额永远都解决不了。”
贾东旭听了李怀德话,就说道:“兄弟工厂的物资倒是好解决,难得是农场和农村的物资。尤其是农村的物资,如果不能和村委达成合作,靠采购收购计划外物资,那是永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的想法是还是要从我们有什么,农村农场缺什么上入手。我们轧钢厂有农机,有废旧钢铁。农村缺少农具,铁锅,铁勺。我觉得我们可以搞一个小车间,专门生产农村缺少的铁器,然后在增加一些采购员,专门用利用农村缺少的铁器和农村换取物资。还有就是我们的农机厂,每年可以多生产一些农机。不说多的,多生产一两百套农机问题不大,如果下狠心,就是多生产三四百套农机也不会出问题。每年有几百套计划外的农机,我们和农场换取物资也好,和农村换取物资也好,我们都会占据主动。”
李怀德听了贾东旭的话,顿时就有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李怀德想不到这些并不是李怀德不够聪明,而是李怀德已经脱离农村好多年,不了解农村的情况,不知道农村缺什么。最近这些年贾东旭可没少往农村跑,可以说是半个农村人,再加上棒梗的家信,贾东旭对农村的了解很透彻。知道农村的困境,也知道农村最缺少的物资。
现在的农村穷困是因为国家的工业剪刀差,粮价低导致农村穷困没有工业品。但是除了大饥荒那几年,农村不缺粮食,尤其是最近两年大丰收,只要不是那种贫瘠地区,现在的农村更是不缺粮食。因为有了粮食,农村也就不缺肉食。一个村庄挤挤每年可以挤出至少五千斤粮食和三百斤以上的肉。
一万人一年需要需要四百万斤粮食,五万斤肉食,按照一个村庄提供五千斤粮食,三百斤肉食。四百万斤粮食只需要八百个村庄就可以提供,五万斤肉只需要一百七十个村庄可以提供。
现在四九城辖区就有超过一万个村庄,即便只有十分之一的村庄愿意和轧钢厂达成合作,那也有至少一千个村庄可以为轧钢厂提供物资。一千个村庄至少可以提供五百万斤粮食,三十万斤肉食。这些物资不要说让一万人吃饱喝足,就是两万人都不会缺少吃食油水。
不要说那些村庄不会和轧钢厂合作,只要轧钢厂能够提供足够的农村需要的铁制品,尤其是农机。不要说他们会把多余的粮食肉食卖给轧钢厂,就是要他们省下自己的口粮卖给轧钢厂,他们也会很乐意。这个时代的农村对于工业品的缺口实在太大了,已经影响农村的正常生产。只要有足够多和足够好的农具,农村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