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自建集资房(四)
四合院的人听了阎埠贵的话,也在心里算了算,按照阎埠贵这样计算,还真的可以把这五百五十平米的房子吃下。至于为什么只有刘光天,刘光福,阎解放,还有前院牛家,后院王家把家里的大小子独立户口。那是因为只有这些人符合分家立户的年龄条件,其他家的孩子都是小了,不能分家立户。
全院大会在有些沉闷的气氛中结束,各家各户都准备回家仔细思考一下,准备把自己家的利益最大化。既然街道办已经划定人均十平米的红线,那就是最多十平米,如果多个零点几平米街道办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如果超过太多了,街道办肯定不会办房本。
散会之后贾东旭找到易中海说道:“师父,街道办那边把东跨院划给院子里应该不简单吧,应该还有其他条件吧。”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就说到:“街道办要我们把东跨院当成典型,现在街道办房子很紧张,如果我们这个模式能走通,这个模式就会被街道办推广开。除此之外,我们院子里面还必须把我们院子后面的小溪完成清淤疏浚。”
贾东旭听了易中海的话,就知道了街道办的操作方式。现在街道办住房紧张,但是却有很多废弃的院子,还有许多空地。如果让居民集资自建房虽然不合法,但是也不违法,并且还合情合理。既然工厂可以集资建房,那么街道办也可以集资建房,毕竟都是公家单位。只是街道办把这个权利下放到各个社区,下放到各个四合院。
并且每个集资建房的社区都必须做一些公益活动,就像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那样疏浚清淤小河道。要知道现在的四九城虽然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义务劳动,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清理修缮。如果街道办把集资建房下放到四合院是可行的,不但可以缓解四九城住房紧张,还可以把卫生提高一个等级。
贾东旭和易中海聊了几句之后就回家了,贾东旭和易中海聊天的时候,刘海忠也在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聊天。刘海忠喊住要去睡觉的刘光天和刘光福,然后对着刘光天和刘光福说道:“光天,光福,对于独立户口分房的事情,你们是怎么想的。”
刘光天和刘光福对于刘海忠的转变是最有发言权的,听了刘海忠的问话。刘光天和刘光福对视一眼,刘光天就说到:“爸,我们对独立户口没有意见。我也二十二了,马上要结婚了,光福也十八了,过两年也到了结婚的时间,我们有自己的房子结婚也方便。”
刘海忠听了刘光天的话,就直接说道:“光天,如果你想要独立户口集资建房,我的建议是你和你那个女朋友商量一下,能不能极快结婚。只要你结婚就可以有二十平米的厢房,到时候你把厢房盖成我们家这样的格局,你结婚以后生两三个小孩也是够住的。至于光福,年龄还是小了点,现在不能结婚,那就只能先弄一件耳房。”
刘海忠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大哥结婚的钱是我出的,你们兄弟结婚的钱我也会承担。光天你已经工作两年多了,所以盖房子的钱你自己出。因为光福还没有工作,所以盖房子的钱我出,并且我也会在最近给光福安排一个工作。”
刘光天和刘光福听了刘海忠的话都是很感动,虽然他们知道最近两年刘海忠改了很多,有点把刘光天和刘光福当成亲儿子了。但是刘光天和刘光福也从来没有奢望过刘海忠会承担他们娶妻的费用,他们更是没想到刘海忠还会承担刘光福建房的钱。如果是以前,刘海忠不但不会出一分钱,还会借着独立户口可以集资建房的事情让刘光天和刘光福交一笔钱。
刘海忠看到刘光天和刘光福几乎感动到哭,心里也是百感交集。这些年的学习还有当组长的经历让刘海忠知道之前太过偏向长子,偏心到魔怔了。刘海忠最近两年一直在反思和预测,如果自己不改变,只怕自己晚年会没有人养老。长子刘光齐没把他和二大妈当父母,他和二大妈又没把刘光天和刘光福当儿子。如果不是贾东旭点醒,刘海忠几乎可以确信自己三个儿子会没有儿子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