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聋老太的报复(一)
贾东旭看到阎解成选的房子,就知道阎解成的想法,刚刚就是因为贾东旭又递给房管科科长两包中华烟,房管科科长才会把那十平米的空地分给阎解成。贾东旭的动作,阎解成也看到了,阎解成看到自己多了十平米的空地也是很开心。
阎解成选择南锣鼓巷八十八号院的两间倒座房,第一个是为了方便,第二个就是为了旁边那十平米的空地。本来阎解成还计划如果房管科这边不好操作,他就去街道办想想办法。阎解成没想到贾东旭已经帮他处理好了,直接两包中华烟就搞定。
聋老太自从听了易中海的话之后,一整晚都没有睡,心里充斥着恨意。恨她自己的眼瞎,自己看上一个薄情薄幸的男人。恨她当家人的阴狠毒辣,在自己的主食里面放药,让自己断子绝孙。聋老太一直以为自己没有小孩要不就是自己身体有问题,要不就是当家主母使了让他不知道的手段。如果不是易中海跟她说的事情,可能到死她都被埋在鼓里。
第二天一大早,一晚没睡的聋老太就决定要报复自己的夫家,既然他们让自己断子绝孙,老无所依。那她也不会让自己夫家好过,虽然不能让他们断子绝孙,但是让他们在国内这一支断子绝孙一点问题都没有。聋老太夫家虽然大部分人都出国了,但是在国内还是留了人手和财富。尤其是财富,夫家至少超过七成的财富留在国内。
等院子里面上班的人离开之后,聋老太太就自己到了何雨柱家里,敲门说到:“柱子媳妇,在嘛,太太有事找你。”
秦慧茹正在厨房里面洗碗洗锅擦灶,听到聋老太的声音,就一边干活,一边说到:“太太,我在厨房,你直接来厨房就可以。”
聋老太到了厨房之后,看到秦慧茹在收拾厨房卫生,就满意的点点头。在聋老太看来,秦慧茹除了是农村户口,其他都没的说。长得漂亮,孝顺,贤惠,勤快,尤其是尊敬老人,现在只要何家有口好吃的,都不会忘记聋老太。自从何雨柱结婚之后,聋老太的生活比之前更好。虽然最近一大妈怀孕了,不能帮他洗洗扫扫,秦慧茹却马上就顶上来,让聋老太的穿着还是那么精致干净。
聋老太看到秦慧茹在忙,也没有客套,直接就说到:“慧茹,今天陪太太去一趟街道办,之前柱子就和我说过要给你弄一份工作。刚好今天太太身体好些了,我就去街道办帮你问问,顺便太太也有些私事要去街道办。”
秦慧茹听了聋老太的话,很是开心,秦慧茹很是羡慕自己的堂姐,不是羡慕自己的堂姐有工作,是羡慕自己堂姐的城里户口。只要有了城里户口,就有了定量,有了定量再大的灾荒也饿不死。不但自己饿不死,省着点,自己的弟弟和奶奶也不会饿死。
秦慧茹三下五下的就把厨房收拾好,自己换了一套最新的衣服,然后就到院子外面叫了一辆人力车。等人力车到了之后,秦慧茹把聋老太扶上车,自己也坐上去。南锣鼓巷距离街道办不远,人力车也就十几分钟就到了。聋老太递给窝脖两毛钱之后,就在秦慧茹的扶持下一起登记之后进了街道办。
聋老太到街道办之后,直接就带着秦慧茹找了王主任,聋老太太见到王主任之后就说到:“王主任,这是我大孙子柱子的媳妇,想要找一份工作,我这个老婆子就只好豁出脸来求主任帮帮忙。”
王主任看到秦慧茹的第一印象就是眼熟,但是王主任确信自己没有见过秦慧茹,这是作为一个地下党人的自信。王主任见过的人不说都记得,但是见过一面的人,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一定可以想起第一次在哪里见过。也正是这个能力,让王主任在四九城从事十多年的地下党工作都能活下来。
王主任说到:“老太太,柱子是媳妇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户口。”
聋老太太说到:“柱子媳妇叫秦慧茹,是昌平秦家庄的,是农村户口。”
王主任听了聋老太太的话,就知道为什么脸熟,王主任这才发现秦慧茹和秦慧茹有点像,尤其是和十年前的秦淮如很像。王主任说到:“老太太,如果是城市户口,我还可以想办法弄一个临时工名额,但是农村户口,那是真的很难。”
王主任这话不但聋老太听明白了,秦慧茹也听明白了。如果秦慧茹是城市户口,看在聋老太的面子可以安排个临时工,这个比较容易。现在秦慧茹是农村户口,虽然也可以安排,但是难度很大,非亲非故的不值得王主任付出大代价去操作。
秦慧茹听了王主任的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等着聋老太的应对。聋老太看到秦慧茹的反应,满意的点点头,在这么大的利益面前还能保持沉稳,至少心性不错。聋老太对着秦慧茹说到:“柱子媳妇,你先出去等我,我和王主任先聊聊。”
秦慧茹听了聋老太太的话,就知道聋老太和王主任会有一些私下交易,聋老太会付出一些代价,让王主任帮她安排工作。秦慧茹没有多说,直接和王主任告辞之后出了办公室,并且顺手把门关上。聋老太看到秦慧茹出去之后,就说到:“秀禾,如果你现在立一个大功,能不能升职,往上走一步。”
王主任听了聋老太的话,就说到:“姨妈,如果真的能立下大功,我肯定可以升迁。现在出现了一个缺口,只是竞争激烈,我在这些竞争者之中没有优势。”
王主任名叫王秀禾,是聋老太妹妹的女儿。只是年轻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走上了革命事业,第一次在四九城从事地下党活动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聋老太认出来并出手帮助,那个时候王主任就牺牲了。王主任和聋老太相认之后,利用聋老太的关系救下了好几个革命志士。其中就包括轧钢厂前任厂长,现在的工业部领导杨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