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经过一系列精心谋划,终于将登基之路上的所有阻碍,一一扫除殆尽。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时年35岁的皇太极,于沈阳汗宫登基继位,成为了第二个后金大汗,并将次年定为天聪元年。
即位后,皇太极以大汗的身份操办起父亲努尔哈赤的盛大葬礼。
当时葬礼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士兵前来通报:“大汗,门外有一位喇嘛前来吊唁。”
原来这喇嘛是袁崇焕派来的。
莽古尔泰火爆脾气,见此情形顿时怒火中烧,抽出腰刀怒吼道:
“可恼可恨!袁蛮子气死了父汗,现在却假惺惺派人来猫哭耗子!我定要砍了他!”
皇太极赶忙阻拦:“五哥,不可鲁莽,人家是来吊唁的,又不是来下战书的,而且即便下战书也不能斩杀来使啊。”
莽古尔泰气呼呼地收回腰刀,转身将一炷香插入香炉。
这喇嘛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声称是来送“天可汗”最后一程。
你以为袁崇焕真的派人来吊唁吗?并非如此,他是想借吊唁之名,
派喇嘛来探查努尔哈赤是否真的去世,后金是否群龙无首,以便趁机发动进攻。
没错,喇嘛是袁承焕的耳目。
皇太极心里十分清楚,早早就安排妥当了,灵堂布置得井井有条,八旗兵旗帜鲜明,刀枪寒光闪闪,毫无慌乱之态。
所幸辽东九月秋高气爽,再加上冰块冷冻尸身,保存一个月不成问题。
喇嘛亲眼见到努尔哈赤的遗容,劝慰道:“大汗节哀顺变,还是要以国事为重!”
皇太极凄然一笑:“大师所言极是,上天会保佑父汗升天的。”
喇嘛又观察了四大贝勒和将领们的神态,感觉后金内部非常稳定。
此时皇太极内心十分慌乱,他担心喇嘛窥破心态,回去后鼓动袁崇焕突然发动袭击,自己刚刚继位,根基尚未稳固,
此时发起进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只能故作镇定。
喇嘛做完法事离开后,皇太极这才松了口气。双手加额,喃喃自语:“好险啊,但愿喇嘛没看破我心思。”
袁崇焕本想让喇嘛观察后金的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攻,喇嘛却劝他先防守,称后金内部稳定,不易攻打,
还劝袁崇焕修书一封与后金达成停火协议。
袁崇焕近期军粮供应不上,正发愁如何解决士兵的吃饭问题,所以他没有反对喇嘛的提议。
另一方面,皇太极也强压怒火,与袁崇焕书信往来,最终双方达成默契:暂时停战,各自守卫疆土。
哈哈!这情形真可谓“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皇太极一直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参与后金的治理。
他深知父亲为开疆拓土,给女真贵族制定了诸多特权政策,例如允许他们将汉人当作奴隶买卖,且买卖汉人数量不限,
致使大批汉人成为没有户籍的流民,严重侵犯了汉人的权益,满汉矛盾日益加剧,紧张气氛一触即发,面对国内不稳定因素,皇太极忧心忡忡。
夜深人静的 时候,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何不趁着与大明暂时处于和平状态,把国内的矛盾解决好呢!满汉矛盾犹如火药桶。”
皇太极决心改革,制定改善汉人地位的政策。想清楚了,皇太极也就酣然入睡了。
“什么,大汗要改革,他吃饱撑的吧?”消息一经传出,女真贵族们就不乐意了,“口吐芬芳”实在不好听。
有一次,在一场贵族宴会上,一个名叫乌克善的贵族喝得满脸通红,突然将酒杯一摔,叫嚷道:
“这皇太极,简直是胡闹!没了汉人奴隶,我们可怎么过日子?田谁来种?马谁来养?”众人纷纷附和。
还有一个叫博尔济的女真贵族,更是直接冲到皇太极面前,气冲冲地说:
“大汗,您这政策可不行啊,我们女真贵族向来都是靠这些奴隶干活的,您把他们都放了,我们的利益就全没了!”
皇太极耐心解释:“如今满汉矛盾如此之深,若不改变,国家怎能安稳?
汉人中有才能的人也不少,让他们为国家效力,我们才能更强大。”可博尔济根本听不进去,甩袖而去。
还没动真格,皇太极感到阻力重重。但他心意已决,依旧推行了政策。
比如他取消了女真贵族可以大量役使汉人奴隶的规定,仅留少量汉人为奴,解放出的汉人组成村落,让他们获得了民户身份。
另外还取缔了惩罚逃跑汉人的规定,允许汉人奴隶揭发主人罪行,因此可以获得合法身份等等规章制度。
一时间汉人纷纷称赞继位的大汗是明主,坊间少了满人与汉人相互袭击的恶性事件,“维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当皇太极将满汉矛盾缓解后,很不幸,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天聪元年,辽东发生了大旱。
地里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纷纷外逃,逃向哪里呢?有逃往朝鲜的,有逃往蒙古的。
这时偏偏毛文龙不断偷袭大金的后方。
毛文龙是明朝的一位游击将军,因战功被明朝廷封为平辽总兵。
努尔哈赤在世时,他曾偷袭后金得手,而后招兵买马,在位于后金和朝鲜之间的岛屿驻扎下来。
后来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打击毛文龙,毛文龙无奈之下跑到朝鲜境内的皮岛驻扎。
努尔哈赤一直要求朝鲜李氏政权交出毛文龙,但朝鲜与明朝是从属关系,拒绝配合后金交出毛文龙。
如今辽东大旱,辽东的百姓纷纷逃往皮岛,毛文龙正好借此扩充势力,这让皇太极极为愤怒。
为了缓解后金紧张气氛,皇太极决定将贵族们的不满外引,决定向朝鲜用兵。
皇太极兵发朝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朝鲜是明朝的小弟,必须将其征服或收拢过来,才能解除后金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
其次,他要抢夺朝鲜的粮食,把毛文龙收编的百姓抢回来,增加劳动力。
鉴于此,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首先向朝鲜列出四大罪状,斥责朝鲜侵略后金、窝藏毛文龙、招纳后金逃民、在先汗归天时无人前来吊唁,
随后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贝勒统兵出征朝鲜,历史上的“丁卯之役”就此爆发。
出发前,阿敏请示皇太极进军计划,皇太极对他耳语一阵,阿敏含笑点头领兵而去。
后金军队在朝鲜降人的引导下,直扑毛文龙据守的皮岛而去。
毛文龙大惊失色,急忙向辽东巡抚袁崇焕求救,此时袁崇焕因宁远大捷升官了,做了辽东巡抚。
袁崇焕其实早就得知后金军发兵朝鲜的消息,他手上没有多少兵,故此没敢发兵去救毛文龙。
就在毛文龙大骂袁崇焕见死不救时,后金军突然改变方向,于正月十三日夜渡过鸭绿江,突袭并占领义州,随后接连攻克多座城池,直逼平壤。
这就是皇太极对阿敏耳语的声东击西妙计。幸亏袁崇焕没大兵去救,否则凶多吉少。
原来皇太极提前在皮岛周围布置了埋伏。皇太极的这招叫一石二鸟,如果袁崇焕没发救兵,后金军虚晃一枪袭击朝鲜。
此时朝鲜国王李倧毫无防备,带着老婆孩子仓皇逃往觉华岛,都城赶快被阿敏率领的军队攻破,
阿敏放纵士兵烧杀抢掠,朝鲜兵败,最终被迫与后金议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丁卯之役从爆发到签订合约,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两个月。
在丁卯战役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阿敏率领后金部队打败朝鲜后,他想留在当地当国王,他相中了朝鲜这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想拥兵自重,在此称王。
不过他的弟弟济尔哈朗以及其他贝勒坚决反对,称此次出征的目的已经达成,应该遵守盟约班师回朝。
在众人的极力劝说下,阿敏最终放弃留居朝鲜当老大的想法,率军返回后金。
事后,阿敏的这一想法和举动被皇太极得知,皇太极记恨于心,最终阿敏为这一举动付出了血的代价。此乃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