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嫔今日也来了,精心打扮,珠翠满头,却难掩眉宇间的憔悴与怨毒。
她站在慕容凯身侧,目光如毒蛇般,时不时剜向苏晚。
淑妃倒台,而她虽解了禁足,可宫中地位一落千丈,皇后对她冷淡疏离,这一切,她都归咎于苏晚!
而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立于丽嫔身后,那个穿着水红色侍妾服饰的苏雪。
她脸上扑了厚厚的粉,试图遮掩蜡黄的脸色和眼底的怨气,却更显俗艳。
她低眉顺眼地站着,承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鄙夷、嘲讽和怜悯目光,双手紧紧绞着衣角。
她恨!恨苏晚让她沦为笑柄!恨丽嫔将她推出去顶罪!恨慕容凯的无情!更恨自己当初的愚蠢!
吉时到,钟鼓齐鸣,宫门大开。
众人按品级鱼贯而入,向早已端坐在万景楼最高处的太后行礼贺寿。
太后今日精神极佳,身着绣百鸟朝凤的绛紫色吉服,满面慈和,接受着众人的朝拜。
礼毕,便是宴饮。
丝竹管弦悠扬,宫娥彩袖翩跹。
皇帝举杯,与群臣同饮菊花酒,共赏秋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入佳境,便到了重阳宴的重头戏——赏菊赋诗。
几位素有才名的皇子和大臣率先抛砖引玉,吟咏了几首应景的诗作,
多是歌功颂德,或是描绘秋景,中规中矩,引来一些礼节性的赞叹。
随后,几位公主和贵女也上前献艺,或抚琴,或歌舞,为宴会增添了不少亮色。
苏晚安静地坐在席间,浅酌着杯中的菊花酒,并未有任何动作。
誉王慕容凯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他举杯起身,朗声道:
“父皇,母后,太后娘娘,今日重阳佳节,秋菊盛开,如此美景,岂能无诗?
儿臣听闻护国郡主才思敏捷,琴技卓绝,不知在诗词一道上,可否也让我等一开眼界?”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苏晚身上。
苏晚抬眸,迎上慕容凯那看似鼓励,实则暗藏挑衅的目光,心中冷笑。
来了。
不等苏晚开口,一旁的苏雪立刻抓住机会,用一种带着几分嫉妒和幸灾乐祸的语气说道:
“是啊,姐姐。上次太后寿宴,姐姐一幅《百草献瑞图》艳惊四座,想必诗词也定然不凡。
姐姐何不也赋诗一首,为今日佳节助兴?”
丽嫔也在旁阴阳怪气地帮腔:
“就是,护国郡主如今可是皇上亲封的郡主,身份尊贵,才情自然也是一等一的。
我等都等着欣赏郡主的大作呢!”
这母子三人一唱一和,摆明了是要将苏晚架在火上烤。
她们就不信,苏晚当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上次侥幸让她在画技上出了风头,这次诗词,总该让她栽个跟头了吧!
皇后眉头微蹙,刚想开口替苏晚解围,却见苏晚已经缓缓站起身。
“承蒙誉王殿下、丽嫔娘娘和妹妹抬爱。”
苏晚声音清淡,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人,不卑不亢,
“诗词一道,不过是遣兴抒怀的小道,登不得大雅之堂。
既然今日是重阳佳节,诸位又有此雅兴,那臣女便……献丑了。”
她并未推辞,坦然应下。
这反而让准备看她笑话的丽嫔和苏雪,心里咯噔一下。
皇帝饶有兴致地看着苏晚:“哦?护国郡主打算作何诗?”
苏晚略一沉吟,目光望向窗外那层层叠叠、开得正盛的秋菊,
缓缓开口,声音清越,如玉珠落盘: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句一出,满座皆惊!
前两句写秋菊在西风中的孤傲与清冷,意境已是不俗。
后两句却陡然一转,气势磅礴,充满了睥睨天下的豪情与……野心!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抱负!
众人细细品味着这首诗,看向苏晚的目光,充满了震惊、赞叹,还有……难以言喻的敬畏!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首咏菊诗了,分明是一首……言志诗!
皇帝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深深地看着苏晚,似乎想从她平静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皇后眼中也满是惊艳,她知道苏晚聪慧,却没想到她竟有如此胸襟与抱负!
宸王慕容璟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深邃的眸子里,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苏晚的身影,
那抹兴味,变成了真正的欣赏,甚至……悸动。
这个女人,当真是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他的认知!
誉王慕容凯的脸色,则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他本想让苏晚出丑,却没想到她竟作出如此惊世骇俗之诗!
尤其是那句“他年我若为青帝”,简直如同惊雷般在他耳边炸响!
她……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她也有……
丽嫔和苏雪更是面如土色,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凭什么?!凭什么这个贱人总是能如此出尽风头?!
就在殿内气氛微妙,众人心思各异之时,一个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
“好诗!好诗啊!好一个‘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等气魄,此等胸襟,老夫佩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须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抚掌赞叹,从席间站了起来。
此人正是当朝翰林学士,大夏文坛泰斗——赵文斌,赵翰林。
赵翰林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在文坛地位极高,连皇帝都对他礼敬三分。
他一开口称赞,分量自然非同一般。
众人纷纷附和:“赵大人说的是!此诗确是佳作!”
“护国郡主才情惊艳,我等佩服!”
苏晚对着赵翰林微微颔首:“赵大人谬赞了。”
赵翰林捋了捋胡须,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晚,眼中却闪过不易察觉的锐利:
“郡主过谦了。此诗立意高远,气势不凡,确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审视和……挑剔:
“只是,诗者,言为心声。
郡主小小年纪,又身为女子,却有如此‘青帝’之志,是否……有些过于狂妄了?
诗词之道,贵在真诚。
老夫斗胆,想……与郡主切磋一二,不知郡主可敢应战?”
赵翰林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他竟然要亲自下场,与护国郡主比试诗词?!
这……这是什么情况?!
赵翰林可是文坛泰斗,成名数十年,着作等身!
苏晚虽然才情惊艳,但毕竟年轻,且是女子,如何能与赵翰林这等大儒相提并论?
这比试,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众人都觉得赵翰林此举,有些失了身份,有以大欺小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