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在悄无声息中褪去,取而代之的并非往日的晨光,而是一种异样的、沉闷的亮白。林默在天刚蒙蒙亮时便已醒来,他习惯性地走到窗边,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预想,却被窗外的景象定住了目光。
下雪了。
不是冬日常见的那种细碎雪沫,而是一场酣畅淋漓、铺天盖地的大雪。
鹅毛般的雪片仍在簌簌落下,无声无息,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覆盖一切的力量。目光所及之处,四合院的屋顶、地面、光秃的树枝,乃至远处模糊的街巷,全都披上了厚厚一层银装。
世界变得纯净、寂静,却也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
“好大的雪……”陈淑琴也醒了,走到他身边,看着窗外,轻声感叹,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么大的雪,对于缺衣少食的寻常人家已是难熬,对于那些流离失所、蜷缩在窝棚破庙里的流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是致命的。
林默没有作声,只是眉头微微蹙起。他看到的不仅仅是雪景,更是这场大雪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永外仓库的天降之粮带来的短暂安抚和希望,在这突如其来的严寒和交通可能受阻的情况下,会不会迅速被冻馁交加的绝望所取代?人心在极端环境下最容易失控。
“这种时候,就怕有人趁机乱搞事情。”林默的声音低沉,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妻子说。他想到了昨晚与何雨柱、豆爱国的谈话,维稳的压力,因为这场大雪而骤然增大了数倍。
他没有耽搁,迅速穿衣洗漱。草草吃过陈淑琴热好的早饭,他便准备出门。
临行前,他特意嘱咐:“淑琴,今天雪大,路滑,你就别出门了。院里要是谁家有什么难处,能帮衬的就帮衬一下。”
“我知道,你放心吧,路上小心。”陈淑琴帮他整理了一下大衣领子,目送着他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西跨院。
前院,阎埠贵正在哆哆嗦嗦地清扫门前的积雪,看到林默,停下动作,哈着白气说:“林默,这么早就上班?这雪可真邪性,多少年没见这么大了!”
易中海也从中院踱步出来,穿着厚厚的棉猴,看着天空:“这场雪来得突然了。”他的目光瞟向林默,似乎想探听点什么。
林默只是淡淡点头:“雪大路滑,二位大爷也多注意。”便径直出了院门,没有多余的话。
胡同里的积雪几乎没过了脚踝,行走异常艰难。平日里早已活跃起来的叫卖声、行人脚步声都消失了,只有北风卷着雪沫呼啸而过的声音,显得格外空旷和死寂。偶尔能看到一两个缩着脖子、匆匆赶路的行人,脸上都带着对严寒的恐惧和对前路的迷茫。
来到市公安局,大楼里的气氛比往日更加紧张忙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走廊里人员步履匆匆。
钱局长早已到了,正在办公室里对着地图和人交代任务,看到林默进来,立刻招手:“林默,你来得正好!这场大雪添乱了啊!永外那边刚报上来,分发点因为积雪和寒冷,进度慢了很多,流民情绪又开始不稳了!而且,据下面反映,已经有谣言在传,说这场雪是天罚,是因为那批来路不明的粮食惹怒了老天爷!”
林默心中一凛,果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愚昧的谣言在绝望的环境中往往比真相传播得更快,破坏力也更强。
“局长,我建议立刻采取几条措施。”林默走到地图前,思路清晰,“第一,协调交通部门、驻军,优先清理通往各大流民聚集点、救济粮分发点的主要道路,确保物资运输和人员通行。第二,增派公安干警和民兵,加强分发点的秩序维护和巡逻力度,必要时可搭建临时保暖棚。第三,针对谣言,宣传部门要立刻跟上,通过街道办、有线广播等渠道,宣传防寒保暖知识,强调雪后防疫和安全生产,用科学的、积极的信息对冲谣言。第四,命令各分局、派出所,提高勤务等级,严密监控社会面,尤其是对可能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甚至煽动闹事的不法分子,要露头就打,形成震慑!”
钱局长赞许地看了林默一眼:“和我想的差不多!就按你说的,立刻形成方案,下发执行!你亲自盯着点永外那边,那边情况最复杂,压力最大!”
“是!”林默立正领命。
回到刑侦总队办公室,林默立刻召集人手,传达局长指示,部署任务。一道道指令迅速发出,整个刑侦总队如同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起来。他同时拿起电话,直接要通了豆爱国的分局和何雨柱的轧钢厂。
“爱国,雪情看到了吧?压力大了,你的人必须顶上去,分发点绝对不能乱!谣言也要及时辟除,发现煽动者,坚决处理!”
“明白,默哥!我已经安排下去了,所有外勤取消休息,全员上岗!重点区域都加了双岗!”
“柱子,厂里情况怎么样?交通受影响,原料和燃料供应能不能跟上?工人情绪稳不稳定?”
“默哥放心!厂里几条主要通道天没亮就组织人清扫了!燃料库备得足!我也让各车间主任盯着呢,谁敢散布消极言论,立马处理!保证不影响生产!”
放下电话,林默稍微松了口气。有这两位兄弟在关键位置上顶着,至少明面上的秩序还能维持。但他知道,最根本的问题——严寒和物资短缺,并没有解决。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依旧纷扬的大雪,心情沉重。这场雪,不知又要夺走多少体弱者的生命。他的系统空间里物资充沛,但如何在这严密的关注和大雪封路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大规模投放而不暴露?这难度比之前要大得多。
整个上午,林默都坐镇指挥部,不断接收着来自各方的汇报,处理着因大雪引发的各种突发状况:某处流民聚集点因争夺有限的取暖燃料发生小规模冲突;某个粮店因道路不通无法补货引发排队民众焦虑;甚至还有报告称发现可疑人员在雪地中窥探某些重要仓库……
他沉着应对,调派力量,化解矛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侦总队长,他深知在这种天灾人祸交织的时刻,保持冷静和秩序是何等重要。
中午,雪势稍缓,但积雪已深。林默没有在食堂吃饭,而是泡了一碗系统出品的、高能量的压缩干粮糊,快速吃完,继续工作。他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动态。
下午,他决定亲自去永外等重点区域看一看。吉普车在清扫过的、但依旧湿滑的路上艰难行驶,越靠近城外,景象越发凄凉。
破败的窝棚被积雪压得摇摇欲坠,一些流民蜷缩在漏风的棚子里,靠微弱的炭火甚至彼此体温取暖,眼神麻木。分发点前排着的队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进展缓慢。尽管有公安和民兵维持秩序,但那种压抑的、绝望的氛围,几乎让人窒息。
林默没有下车,他透过车窗,冷静地观察着。他看到街道办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雪地里艰难地搬运物资,看到医护人员在临时设立的医疗点忙碌,也看到了一些混在人群中、眼神闪烁、交头接耳的可疑分子。他示意随行的侦查员记下这些人的特征。
“去下一个点。”他沉声对司机说。他知道,光看着不行,必须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夜幕再次降临,大雪在夜晚似乎又猛烈了起来。林默回到市局,汇总了一天的情况。表面上看,在他的统筹和各方努力下,局势基本可控,没有发生大的骚乱。但他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如果严寒持续,如果物资,尤其是御寒物资和燃料无法及时补充,崩溃可能就在一瞬间。
他坐在办公室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系统空间里那堆积如山的棉衣、棉被、高能量食物,以及……那些可以快速搭建的、具有基础保温功能的应急帐篷,不断地浮现。
不能再等了。常规的救济手段在大雪面前显得迟缓而无力。他必须再次行动,哪怕风险更大。
一个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形。他需要利用这场大雪带来的掩护,选择更分散、更隐蔽的投放点,甚至……利用他对城市地下管网、废弃建筑的了解,进行多点、小批量的精准投放。同时,他还要制造一些合理的痕迹,比如伪装成运输车辆在雪地中留下的、很快会被新雪覆盖的车辙印,或者利用某些不为人知的通道。
这需要更周密的策划,更精准的执行。但为了那些在冰雪中挣扎的生命,他别无选择。
夜深人静,林默再次披上那件具有光学迷彩功能的作战服,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漫天风雪之中。
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某个固定的仓库,而是散布在南城各处、最需要帮助的流民聚集点边缘。他的身影在雪地上几乎不留痕迹,系统空间里的物资,随着他的心念,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悄无声息地飘落在那些绝望的角落。
雪,还在下。掩盖了足迹,也掩盖了希望悄然播撒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