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 月 31 日寅时三刻,夜色还未完全褪去,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在这静谧的时刻,一个身影如鬼魅般在胡同中穿梭。那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他身材瘦小,却动作敏捷,紧贴着墙根疾走。
少年脚下的布鞋踩过结霜的青砖,发出轻微的声响。他的步伐轻盈而迅速,仿佛生怕被人发现。在这寒冷的清晨,只有他留下的几不可见的白印子,像是一串神秘的符号。
“卖报!卖报!傅长官签署和平协议!”突然,一阵清脆的叫卖声打破了寂静。一个裹着一件打补丁的灰棉袄的报童,站在东四牌楼下,手里挥舞着一叠报纸,兴奋地叫卖着。
当林默经过时,报童的眼睛一亮,他忽然抬高嗓门,喊道:“看傅将军通电全文咧!”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些许兴奋和期待。
林默闻声望去,只见报童手中的报纸第三版广告栏里,用铅笔画着一个五角星。那五角星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
卯时初,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四合院的青瓦上,给整个院子带来了一丝温暖。就在这时,四合院的枣木门轴发出了一阵整齐的响声,仿佛是被清晨的阳光唤醒一般。
王大娘正站在院子里,她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她手里拿着几条鲜艳的红布条,正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系在槐树枝上。每系好一条,她都会仔细地调整一下位置,确保它们能够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当王大娘抬起头时,她看到了林默和小豆子正从月洞门钻进来。林默的脸上带着一丝倦意,但他的眼睛却明亮而有神。小豆子则紧紧地跟在林默身后,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布袋。
王大娘一看到他们,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她快步迎上前去,将两个温热的油纸包分别塞到林默和小豆子的手中,说道:“这是我刚烙好的糖饼,快趁热吃吧!小豆子,给你娘也捎去一个。”
林默和小豆子感激地接过油纸包,感受到了那里面传来的阵阵热气和香味。他们向王大娘道了声谢,然后便和小豆子一起走向西跨院的库房。
走进库房,一股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库房里摆放着各种杂物,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放在角落里的木箱。木箱的盖子半开着,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二十三个铜制五角星。
每个五角星都被砂纸打磨得发亮,它们的尖角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昨晚的故事。这些五角星,是林默带着胡同里的孩子们连夜打磨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特殊的时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意义。
\"各处的腰鼓队都齐了。\"何雨柱闪身进来,军大衣下露出半截红绸。胳膊上还沾着果木炭的灰痕:\"珠市口的洋车夫、天桥的把式,三百二十人!就等信号了。\"
林默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好,大家都辛苦了。”他拿起一个铜制五角星,紧紧握在手中。
此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像是有许多人在朝着德胜门的方向涌去。“看来群众都自发聚集起来了。”何雨柱兴奋地说。
林默深吸一口气,他的胸膛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着,然后他用坚定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我们也出发吧!带上这些五角星,让它们成为这和平时刻的见证。”
林默转身,目光落在了那箱铜制五角星上。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的五角星整齐地排列着,每一颗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所代表的荣耀和勇气。
林默抱起箱子,带领着何雨柱、小豆子等人走出库房。他们的步伐轻快而坚定,仿佛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当他们走出库房,来到胡同里时,算上四合院的孩子整整有二十个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看到林默他们出来,立刻围拢过来。
林默微笑着对他们说:“走,我们一起去德胜门。”
一群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他们簇拥着林默和其他人,一起朝着德胜门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喜悦。林默和他的伙伴们也融入了这股人流之中,他们的步伐与人群的节奏融为一体,共同迈向那充满希望的目的地。
当他们终于来到德胜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欢呼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林默在人群中挤过,好不容易爬上了一处高台。他站在高台上,俯瞰着下方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展开手中的红色旗帜。那鲜艳的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格外夺目。
周围的人们纷纷被这一幕吸引,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林默身上。有人不禁发出惊叹声,为他的活力与激情所感染。
突然,一旁的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将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画面定格在了瞬间。林默那挥动旗帜的飒爽英姿,连同那鲜艳的旗帜一起,永远地留在了照片之中,成为了这一时刻最珍贵的记忆。
紧接着,小豆子开始将铜制五角星一一分发下去。一群孩子纷纷将五角星别在胸前,那金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在人们的胸前。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这欢呼声如同雷鸣一般,响彻整个德胜门。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仿佛这小小的五角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闷雷般的脚步声从鼓楼大街传来。青灰色军装组成的三路纵队踏着《八路军进行曲》的节拍行进,绑腿上的每道褶皱都笔直如线。当首辆美制m3坦克驶过时,许大茂突然从人缝里钻出去,把怀里的烤红薯塞进坦克舱口。额角贴着纱布的坦克手刚要推辞,少年已经蹿回人群:\"给密云老乡的!\"
\"同志!喝水吗?\"王大娘挤到队伍旁,举着葫芦瓢。走在最外侧的小战士脚步丝毫不乱,笑着摇头时露出虎牙:\"大娘,我们有纪律。\"话音未落,整个方阵齐刷刷向右看,两千双布鞋同时跺地,震得牌楼上的积雪扑簌簌往下落。
何雨柱不知何时攀上了城楼飞檐,系红绸的鼓槌上下翻飞。小豆子骑在许大茂脖子上挥舞红旗,两个十二岁少年叠起来才够得着大人的肩膀。林默仰头望着白鸽从正阳门振翅起飞,忽然被许大茂拽住衣袖:\"林默快看!那个兵哥哥的枪托上刻着五角星!\"
午时未到,细雪纷纷扬扬落下。许大茂军大衣肩头积了层薄雪,倒像披着银斗篷。他神秘兮兮地掏出口袋里的铜五角星:\"刚才塞红薯时,坦克手哥哥回赠的!\"林默接过还带着体温的铜星,发现背面刻着\"解放全中国\"五个小字。
东交民巷方向忽然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四辆装甲车引领着队列踏入使馆区,刺刀齐刷刷转向那些紧闭的铁门。比利时领事馆的百叶窗隙中,望远镜镜片反光频闪,却见解放军战士忽然集体转身,向着围观百姓敬礼——这一招把林默都看愣了,项链一会才知道这是上面特意安排:“要让洋人看看,谁才是四九城的主人!
鞭炮声突然在四面八方炸响。三个少年顺着人流涌向太和殿广场,许大茂反穿的军大衣在风中鼓成红帆。他们经过东交民巷时,看见穿灰棉袄的战士正帮粮店卸货,刺刀上挑着的不是子弹袋,而是两串红辣椒。
鼓楼下方,何大清正往临时搭的土灶里添柴。丰泽园的铜汤锅咕嘟作响,浮着香油花的蛋花汤香气四溢。\"这可是拿老汤吊的底,\"他舀起一勺金黄的蛋液,\"当年张大帅进城那会儿...\"
晌午时分,入城部队在鼓楼暂歇。何大清舀起浮着蛋花的滚汤,挨个递给席地而坐的战士:“新社会不兴钱,管够喝!”小豆子趁机把竹篾坦克塞给机枪手,却被副指导员拦住:“小同志,部队纪律不能收礼。”少年急得眼圈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