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宋老和郭老爷子讲着,秦古阳有那么一刻,思绪飘回了到迷津镇开展田野调查入住云祥客栈的那个夜晚。
客栈茶室里,掌柜柳云嫣坐在他对面,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缓缓地讲述着林氏一族的隐秘往事。
“迷津镇林氏一族,自古以来便是迷津镇的名门望族,是莆田国清林氏一支,也属于大宗九牧林,”
柳云嫣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迁入迷津镇这支林氏的始祖叫林添佑,因不满朝政党争腐败,便辞官归隐,带着家人从莆田来到三才城龙溪县这偏僻的迷津镇,建立了一个世外桃源。而林添佑则是有“南夫子”之称的南宋理学家莆田林观潮的七世裔孙。而我家祖传的这个云祥客栈,也是那个时候,和林家一起在迷津镇建立的。”
秦古阳听得入神,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仿佛能感受到宋室南渡后南宋那段朱张未起、理学暂时沉寂的厚重历史。
“林添佑在迷津镇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庄园,取名‘艾隐山庄’。取自理学“艾轩学派”,庄内还建了一座藏宝楼,也就是现在的“天成阁”。他不仅精通武艺,还擅长医术和易经占卜,因此在镇上颇有名望。他立下家规,要求子孙后代必须精通一门技艺,以保家族长盛不衰。要求学武,主要是有能力守护藏宝楼。”
柳云嫣继续说道。
秦古阳心中暗自惊叹,林氏一族的家规果然严苛,但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迷津镇林家大院之所以会建藏宝楼“天成阁”,前身渊源则是传承自林添佑的先祖南夫子林观潮。
南夫子林观潮,作为南宋理学家,想必你也了解一二。
他字谦益,号艾轩,自幼聪慧过人,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书香门第,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父亲对他的教育极为重视,希望他能成为一代大儒,为家族争光。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林观潮熟读经史,尤其对儒家经典更是了然于心。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经典既有认知,渴望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他借科考时顺便远游求学,寻找更高明的老师,以拓宽自己的眼界视野。
林观潮结识陆景端(子正),是一次科考回来途中,游学浙江钱塘和湖州,闻陆子正、施廷先等名师传二程洛学,于是停留,专心研究圣贤之学。
他的理学思想深受理学大家尹焞的影响,而尹焞则是程门的高弟之一,二程中的程颐弟子,这个你大概知道吧!尹焞传陆景端,陆景端再传林观潮。
林观潮则重视道德践履,主张“专于圣贤践履之学”,因此其学派被称为“艾轩学派”,很有道南龟山先生杨时“工夫论: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进退有时,行止有度,唯变所适,发必中节”的精髓旨趣。
而他在莆田城关义井街柴行巷居住准备科考时,师从族叔林霆和藏书家方渐,受到他们的熏陶和影响,他们二人的收藏阶位很高,不只是藏书,还藏金石玉器等瑰宝。
林观潮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六经》的深入研究和对理学的传播上。他的学说、文章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敬,他的族叔林霆和方渐建有草堂书院,特地聘请他讲习授业,于是四方学子纷纷前来听讲跟随求学习,达数百人之众,盛况空前,而林家则免费提供食宿,让学子们安心学问,他因此被称为“南夫子”。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