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骑上自行车就往村子那个方向去,中间是要经过那国营商店,和他想的一样,那排队都排到了门外面。
大家伙一个个裹着厚棉袄,手里攥着各种票证还有钱等着购买年货,这人也太多了,江宁看着都有点头大。
不过牛棚也不比外面,吃的这些他都准备好了,其他的东西也不适合出现在牛棚里,明天带他们三个来就当凑热闹了。
下了自行车,推着进了张栋家的那条巷子,找了个背风的墙角停好车,把要送给张栋家的年礼还有红包拿了出来。
又拿了块布把跨篮里的东西全都盖得严严实实的,手放在上面,把东西收进了空间。
他还真担心,等下他出来,这吃的被偷了,那就可惜了。
提着东西就到了张栋家,只有他一人在家带孩子。孩子坐在沙发上,正弄着那个铁皮小火车玩。
“江宁你怎么来了?”张栋惊讶道。
“张哥,这快过年了,平时多亏你照顾。带了点东西来你别嫌弃。”
那孩子看到有人来,也不害怕,就好奇的看着他,嘴里叫着爸爸,爸爸。
哈哈,这是见谁都叫爸爸吗?江宁坐了过去,跟他一起玩那个铁皮小火车,这孩子笑个不停。
“涛涛,叫叔叔。这不是爸爸。”张栋无奈的纠正自己儿子,又说:“你别破费了,前久我们还打算说请你来家里吃饭呢。
这不你姐她们财务部年前实在是太忙了,也没时间,等过了年到时候叫你,东西你拿回去,咱们一个部门的,也没帮什么。”
“张哥你平时帮我那么多,怎么就没帮什么了。我托朋友从市里买了一套孩子过年的衣服,我这拿回去也只能当摆设啊,你看看大小适不适合,尺码可以换。”江宁就把那套衣服拿了出来。
张栋一看这棉衣就不便宜,中式的红色小棉袄上面还带着一圈绒毛绣着祥云,是真好看,里面夹着棉花还带绒的,小帽子裤子这些尺码也适合,“这...这太破费了...”
“找朋友拿了,没花多少钱。\"江宁笑着说,又逗了一会这孩子,喝了几口水。
李芳还没回来,听张栋说,平时这孩子就放在隔壁大娘家看着,每月给6块钱,那个大娘也很负责。
等过了这一年,张栋他妈也可以办理退休了,到时候就能来帮忙看孩子。
江宁又把红包给了孩子,包了2块钱,好事成双,两人说了会话,江宁也没多待,正打算走。
张栋进了屋里,提了一兜东西出来说是给他。江宁眼力好,才出来就看到是一条烟还有几个罐头,这肯定不能要。
“张哥,你这样就客气了,你好好看孩子吧,我这先走了啊。”江宁说完赶紧跑出来了。
骑着自行车就朝着村里去了,特意走了贺源带他走过的那条小路,这样就不用经过村子里了。
到了小树林附近,江宁观察了下四周的动静,又听了好一会。把布盖在了自行车的跨篮上,把吃的东西,还有厂里发的年货都从空间里放在跨篮里面。
就留了一只熏鸡,这个是他打算拿去知青点的。
推着自行车到了牛棚的附近,没有异常后才给牛棚打了信号,是江辉来开的门,警惕的探出半个脑袋来。
江宁朝他招了招手,江辉惊喜的跑了过来,小声喊道:“表哥。”
“嗯,去帮我把小源哥哥叫出来,我问下他这自行车停哪儿安全。”
“不用,表哥你就停这就行,我跟你把东西拿进去,等下我来弄。”边说边从跨篮里把东西一样样的拿了出来。
两人把所有的东西都搬进了牛棚里,江辉就出去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江宁看着都快十多天没见的外公他们,突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
这在镇上时还没多大的感觉,一回来了,对他们的思念就顿时涌上心里。
外公他们看见他也很惊喜,舅妈拉着他去炕上坐,贺源也给他倒了杯热茶。
”外公,贺爷爷,舅舅,舅妈。\"江宁一一叫了人,江澄也直接扑上来抱住他的腿不放。
“这东西也太多了,没必要拿那么多东西。”二舅舅说。
“不多,这些面粉、猪肉还有冻梨都是厂里昨天发的年货。”
江宁又指了指旁边那几个搪瓷盆,还有油纸包的鸡和鸭,“这些菜是我买的,那刘师傅手艺特别好,我就多买了些。反正天气也冷,放得住,每天吃点就不用特意去做了。”
“好香啊,表哥。”江澄蹲在地上,吸了吸空气中食物的香味,还盯着那包肉丸子。
“这是肉丸子,外面酥脆,里面的肉特别的嫩,才刚炸出来的,去拿个碗来,装点出来先吃着。”
江宁跟着贺源还有舅舅舅妈一起把东西全都摆放好。就上炕去坐着了,这时间也差不多快五点了,二舅舅去做饭,其他人就都坐在炕上,边吃肉丸子边聊。
“在厂里还习惯吗?那些老工人没欺负你吧?”
“都挺好的,我在维修部,这靠技术吃饭谁能欺负得了我,放心吧。”
“那就好,有没有工人故意把难修的活儿推给你?”
“这几天都没什么机器修的,我们部门就九个人,都是大老爷们的,没人刁难我。”
“这肉丸子,味道是真不错……
大家说说笑笑,这好几天没见,话自然也多了起来,江宁也知道他们是在担心他。
外公家里以前就有好几个工厂,手下几千号人,自然清楚里面的弯弯道道,还给他提了几点建议,遇到一些刁难的时候,怎么去应对。
江宁听了连连点头,这员工和管理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确是有很大的差异,给出的建议也更具有可行性。
舅妈他们也一直拉着他的手,问了厂里食堂的伙食怎么样,江宁也一一回答了。
就连贺源和江辉都对厂里的人事结构,还有平时他修理的农机有哪些型号和机型都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