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新的菜品在网上一片好评。
苏氏糕点铺这边上新的糕点也被抢购一空。
特别是绿豆糕,作为当月的新品最受欢迎。
尽管已经增加了不少库存,依旧竞争激烈。
几乎秒空。
动物造型的绿豆糕不仅受到了小朋友的喜欢,就连上了年纪的长辈也觉得不错。
朋友圈到处都在晒抢购成功苏氏绿豆糕的内容。
楚半安吃完饭正无聊地刷着朋友圈,等着游戏里的朋友喊他一起打副本。
没想到手指头轻轻刷了那么一下,就看到了自家奶奶发布的朋友圈。
看着那张苏氏糕点抢购成功的订单截图,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没想到自家奶奶居然也喜欢吃苏氏糕点,而且居然还会上网抢购。
更重要的是,她还抢购成了!
这让楚半安是既羡慕又发酸。
他堂堂一个5g的冲浪高手,还不如一个刚学会玩手机的老人家。
这让人还真有点受挫。
不过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
还没到一分钟,楚半安就已经决定买票回家去看奶奶。
他当即就掏出手机买好了明天的车票,并喊着自家老妈帮忙收拾行李。
“你怎么突然就想着要去看奶奶了?别是打着什么坏主意,想要跑出去乱玩吧。”
楚妈妈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小儿子,眼中满是不解。
她可太清楚楚半安是什么德性,说他想念老人家想要回去看看。
那是一千一万个不相信。
换作大儿子还有几分可能。
小儿子就算了吧。
不嫌老人家烦都不错了。
“我发誓绝对没有任何阴谋诡计。”楚半安举起双手向楚妈妈保证,表情相当认真严肃地继续说道:“暑假作业我也会带过去好好写,保证不会偷懒一天。”
看着小儿子如此郑重的模样,楚妈妈勉强相信了他的说辞,但还是不太放心地叮嘱道:“你去了奶奶家要听话,少让奶奶操心。奶奶年纪大了,禁不起你折腾。
“有事就往家里打电话,我跟你爸处理完你哥那边的事情就回去看你。”
“知道了。”楚半安点了点头,趁着自家老妈不注意,偷偷往行李箱的衣服里又塞了两包辣条跟一包火腿肠。
楚妈妈最不喜欢儿子吃零食,尤其是那种辣条火腿肠。
总觉得不干净不卫生。
每次楚半安都是偷偷吃,这次要回奶奶家。
可不得先把房间里藏着的零食存货统统打包带走。
万一他老妈趁着他不在家,进房间打扫卫生发现了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楚半安可不敢心存侥幸。
看着小儿子难得乖巧的模样,楚妈妈不由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收拾完行李之后,她转身离开了小儿子的房间。
临走之际,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转头冲着正准备打开行李箱继续往里偷偷塞东西的楚半安喊道:“对了,到了奶奶家也不许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必须要好好吃饭,要是被我发现你没做到。下个月零花钱就减半,你想要的汽车模型也别想买了。”
“放心,老妈。”楚半安心虚地缩回手摸了摸鼻子,强装镇定。
好在楚妈妈也没有多注意,说完人这次是真的走了。
留在房间里的楚半安拍了拍胸口,偷偷松了一口气。
刚才真是吓死个人。
差点就被发现了。
为了防止中途又有人进来,他蹑手蹑脚地跑过去关上房门。
一般只要关了房门,自家老爸老妈就不会破门而入。
如果真有事找他,也会先敲门。
就这一点上来说,比很多他同学的家长都要好的多。
小孩越长大就不喜欢大人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
楚半安也不例外,他觉得读书都已经这么累了,要是再没有一点自己的私人空间,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会被憋屈死的。
......
傍晚苏氏小饭桌各店的生意都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不少中午觉得天气热不爱出门,又没抢到外卖的顾客这会是彻底忍不住。
直接跑到店里来排队买盒饭。
不过队伍的主力依旧是放了暑假的大学生。
谁让他们最闲最有时间呢。
唐晓琴跟彭莎莎也在排队。
她们俩中午吃完苏氏的盒饭之后,歇了一会就出门逛景点去了。
等到坐上出租车到达酒店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
两人索性就是直接多走几步路跑到苏氏店门口。
反正新品中午已经吃过了,这会就想买点别的尝尝。
也不着急抢在前头。
“咱们等会吃什么?”
唐晓琴抬头看着店门口那块放着菜品库存的电子屏幕问道。
“晚上少吃点,九点多咱们不是还要去逛夜市小吃街嘛。”
彭莎莎虽然觉得没有哪家店做的食物能比苏氏小饭桌更好吃。
但是架不住唐晓琴就是喜欢逛夜市,每次去到一个城市,头一晚都要逛一逛小吃摊。
说是想要感受到一个城市最大的魅力,就得从夜市的小吃摊开始。
也不知道这丫头是从哪里听来的。
“没事,吃完多走走消消食就好。”
唐晓琴不愧是大馋丫头,只要看到好吃的就没办法理智思考。
光是听到这话彭莎莎都可以想象到等真的开始散步消食,这人保准又会说走路太累了。
吃完就走很不利于消息之类话。
小道理是一套一套的。
可偏偏就算知道,她还是拿唐晓琴没办法。
只能是舍命陪君子。
谁让她们是好朋友呢。
这年头想要拥有一个对味的好朋友饭搭子可不容易。
偶尔冒出来的一些小缺点,也是可以原谅的。
彭莎莎也不是个爱扫兴的人。
她向来是点到为止。
“我想再买一份缤纷水果双皮奶,它还挺好吃的。酸菜鱼其实也挺想尝尝的,就是感觉它的分量可能我吃不完。”
彭莎莎的目光在酸菜鱼跟青椒回锅肉上徘徊,显然有些纠结。
之前刷网上的分享晒图时,她就发现苏氏的盒饭分量都很实惠。
中午要是吃这么一份盒饭,对她而言就刚刚好。
但是晚上的话,就不行了。
彭莎莎晚上一般都吃的偏少一点。
苏氏的盒饭分量对她而言就有些多了。
“那我就单点一份米饭,一份白切鸡,不点盒饭套餐。”
“这样就不会浪费了。”
唐晓琴跟彭莎莎也不是第一天在一块吃饭,对于朋友那随着时间变化的胃口也是有所了解。
她很乐意做那个扫盘的人。
要不怎么说两人吃饭会合拍呢。
正好互补了。
“行,那等会我来点。”
对于唐晓琴的贴心,彭莎莎十分受用。
她笑着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正热的扇风的唐晓琴,多问了一句:“要不要再给你来杯冰饮,瞧你这一身汗给热的。”
“好呀好呀。”
唐晓琴高兴地咧着一口大白牙,笑得特别开心。
这一幕落在她们身后排队的老孙眼里,眼中多了一丝暖意。
多好的两个女娃娃,关系是真不错。
让老头子也想起了曾经年少的自己。
也是有几个这样贴心的好朋友。
只可惜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各奔东西。
有些人逐渐失去了联系,慢慢消失在了记忆之中。
只剩下一抹回忆。
“老孙,发什么愣。”
“该不会是想家了吧?”
朋友用手肘轻轻撞了撞正在走神的老孙。
两人中午就苏氏吃了一顿,没想到这一顿就让老孙念念不忘。
下午采风结束之后,就拽着他又跑来了。
“想个屁的家,回去也是我一个人待着。”
老孙没好气地白了一眼站在旁边的朋友,继续说道:“我在想要不要把明天的车票退了,过几天再走。”
朋友听到这话自知失言,连忙赔笑道:“你要是还想继续吃苏氏,那就多待几天呗。反正咱们俩也好久没见,再一块玩玩嘛。”
“还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一到放学咱俩就直奔游戏厅的那台游戏机......”
听到朋友说起少年时的事情,老孙心里也是颇为感慨。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前跟在自己屁股后头的小胖子,如今都成爷爷了。
而他也有了自己家。
虽然老婆回乡下照顾儿媳妇,陪她坐月子去了。
就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满世界乱窜都没人管。
但是还有年少的朋友愿意相陪,倒也不算完全孤单。
“得了吧。就你那手气,臭得离谱。打出去三拳只有一拳命中小怪,都提升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命中率还这么衰。”
老孙随着朋友的追忆也想到了少年趣事,气鼓鼓地瞪了一眼还在傻乐的朋友。
要不是自己这个朋友太离谱,他早就打通关了。
当时把他给气的啊。
好几天都不想跟这人说话。
后来还是贿赂了三个肉包子,两人才和好,继续玩下去。
“哎哟我现在手气可是相当好。”
“昨儿打牌还赢了两百多呢。”
朋友不以为然,依旧笑着拍了拍老孙的肩膀。
“看不出来你现在这么厉害,那晚上这顿也你来请。”
老孙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笑眯眯地开口。
朋友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我来请就我来请,你想吃什么随便点。”
话音刚落,就看到老孙露出了一抹坏笑。
“那我就...”
话还没说完就被朋友急匆匆打断,“等等,有一点提前声明一下。不能浪费粮食!”
“放心,我又不是你家的小娃娃,吃饭还掉米粒。”
老孙摆了摆手,抬头看着店门口那块电子屏幕开始思索等会吃什么。
......
大家都说苏氏的糕点一绝,可是三禾坊的人却觉得夸大其词了。
尤其是上次全国厨师大赛上店里的金牌糕点师张桂澜只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
更是让三禾坊对苏氏糕点铺有了不好的印象。
明明以张桂澜的本事完全可以拿下冠军,再不济怎么也该是亚军。
毕竟他们也都知道第二名的徐铭德是兰芳斋的糕点师。
兰芳斋的历史比起三禾坊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两家糕点铺走的路线不太一样,故而平时关系也还算可以。
哪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也不知道是从那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的野小子,就抢去了三禾坊的冠军。
明明在网络上也只是卖盒饭的店铺,怎么就莫名其妙开始会做糕点了。
要不是借着全国厨师大赛的风头,踩着三禾坊跟兰芳斋的脸,能把糕点卖的这么好?
反正三禾坊糕点铺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的。
不少人都坚持认为一定是苏浩泽耍了什么手段没有被发现。
对此张桂澜虽有耳闻,知道三禾坊不少人对于苏氏糕点铺跟苏浩泽都有意见。
却还以为是生意上受到了影响的那种意见。
压根就不知道源头竟然是来自于她的季军。
也不知道被传的这么离谱。
此时张桂澜正在大师傅张成涛的办公室里站着。
张成涛不仅是三禾坊这一代的经营者,也是她的师傅。
是从小培养教会她如何做好中式糕点的人。
如今随着张成涛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逐渐不济。
三禾坊的很多事务都开始转交给别人来做,其中中式糕点手工作坊这块就是由张桂澜来负责管理。
可是自从上次全国厨师大赛失利之后,她整个人就受到了严重打击。
做事总是心神不定,好几次都出现了问题。
过去了好几个月,人还是没有一点恢复的迹象。
张成涛只能亲自出面,找自己这个爱钻牛角尖的徒儿谈谈。
“苏氏最新的绿豆糕上架了,你知道吗?”
面对张成涛的问题,张桂澜微微点了点头。
“那你尝过吗?”
“没有。”
张桂澜摇了摇头,她这段时间感觉做什么都是浑浑噩噩的。
每次走进店里,总感觉身后有人在指指点点。
“你啊!”
张成涛一猜就知道自己这个徒儿是犯了什么毛病。
他也没有多废话,直接当着张桂澜面打电话给在兰芳斋的朋友。
电话那头是兰芳斋的徐铭德接起了电话。
“张师傅,好久不见。您拜托的事,已经办好了。”
“明天就可以过来取。”
张成涛笑着说了一句“好。”
两人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后,便挂断了电话。
张成涛轻轻叹了口气,抬头看向眉头紧皱一脸羞愧的徒儿,说道:“与其一直这么耗着,不如就多看看,看多了人就悟了。”
说完他摆了摆手,让张桂澜回去了。
他这个徒儿什么都好,就是爱多想,容易内耗。